白菊 发表于 2017-12-3 18:13:58

松滋处女地 大美柳林冲 (圣洁柳林冲——朝拜古银杏) 邓继琼(原创散文)

本帖最后由 白菊 于 2017-12-3 18:33 编辑

松滋处女地 大美柳林冲

邓继琼(原创散文)
    被城市的钢筋水泥包围久了,便无比向往亲近自然,亲近美丽乡村,在绿水青山的怀抱中,去释放、舒缓压力和紧绷的神经细胞。也有很多如我一般渴求隐居山野之士,在工作的闲隙,找一个美如画卷的大山深处乡村角落,祈愿在一方从未被破坏、开发过的原生态处女地,下塌于民宿,牧羊于草场,吟咏于竹海,醉情于山水,悟道于石壁,探险于奇洞、嬉水于山涧。更可体验到妙趣横生的乡村人文风情,习俗礼仪,特色美食等诸多野趣,带给人怡情养性的享受。
    而位于金松滋的刘家场镇柳林冲村,便是这样令人心仪许久的大美原生态村落。它融集你心之所向所往,所感所悟。我们采风团一行携着朝圣般的心境,在天高云淡的金秋踏歌而至柳林冲这方古老又神秘的村落。
一、圣洁柳林冲——朝拜古银杏
    车从蜿蜒崎岖的山道刚一拐进柳林冲村委会,迎面便见到披金涌翠的国家一级保护名木——634年参天古银杏子母树。虽时值深秋,杏叶在这大山之中,竟仅略显金绿或金边微卷,它是在以这样的方式,来昭示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保留内心的青绿和阳光吧。也许正因为此,挺拔高矗的银杏树才显得越发苍劲古遒,直指云天之蓝。
   太阳慢慢升起,我们带着干净虔诚的心,伫立树身前仰望与朝拜,并留下了珍贵的采风团合影。
开悟世人的古银杏
    静默树前,悠然间感到了一种神圣的佛性与禅意。与它进行心灵对话时,我轻轻抚摸它纹路纵深的树杆,从它身上荫璧处生长的绿苔和一些纹隙里丛生的杂籽细叶之中,品读它历经岁月和时光剥蚀的心性,深悟它的种子在穿越亿万光年后,仍卓然于世间的深刻哲语。高冷,苍凉,坚韧,顽强,热烈,慈爱,悲悯,温暖,有感这株古银杏子母树的万千情怀,能如此巧妙地集结于一身,这是一株容得下其它草籽栖身的奇树,这是一株有凌世不屈风骨的老树。
    禅意满眼。因为容得,也各自皆成不同趣景!秋风漫卷,苦寒来袭。风雨交加,严霜相逼。它却不躲不避,沙沙地回应笑得热烈。古银杏能笑对凛凛叫阵霜风,该是多么坦然从容,该是何等英勇无畏。尽管叶片不断落下,但它依然凭借六百多年根基,用千百万有力的劲道掌指,牢牢抓住脚下掌控的这片土地,任凭狂风劲吹,它自巍然不动。有实力,便自信。它在年复一年的成长中,根须早与脚下的土地亲密融为了一体,休戚与共,息息相关。我所能见到的古树之高,仅为肉眼测得,而它的根,何止深深穿越地表千丈,又相互交错合抱成团,形成无法估测的强大合力和凝聚力!金黄带青的杏叶,落满深深扎根于周围这片土地上交错横生的虬根,这些千姿百态的虬根,形同历经沧桑青筋暴露的老人之手,难道说它在用这样的方式,昭示着叶落归根的内涵?
    是呀,曾经的满树葱绿,曾经的美好青春,曾经的美丽辉煌,都已经成为过往。唯有脚下的根基,无言地陈述着它的价值与根本所在。多么像极了人的一生。过去再辉煌,也终将成为过去。即便辉煌到人生的最后一刻,也终究是不能忘本的,终究是要寻根的。寻不到根的人,只是浪迹天涯心无所依的浮萍。    冷暖自知。触景生情,我的泪水瞬间滑下——不仅仅是见到了落叶对根的情意,更见到了紧挨在一侧的子银杏树。两棵树盘根错节,形同母子,血浓于水,相依相伴,相偎相守。这母性的温情和呵护关爱,又岂是刀砍斧凿、风雷雨电、冰霜雪压等外界的凌厉强势所能将它们分割剥离开来的呢。它们用人类未知的语言,沉静默契地共抗外流侵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冬夏,挺过了一场场冰摧雪压。一圈又一圈的年轮是它们经历时光之流最真实的写照。
    六百三十四年前,它们根植于此地,又该经过了多少冰川霜冻,风雨夹击。电闪雷鸣,才雄冠于群峦脉峰之上……
    羡幕,继而敬重感佩。造物主将这一对子母古杏树根植于此,必有三世舍不下的奇妙渊源。
    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对子母银杏,又何尝不是上苍赐予人间的大美之景,大悟之魂!
    是柳林冲这片神奇的土地,挽留和孕育了这一颗不同寻常的古银杏树,并经无数朝代更替中,造就了这样的气度,这样的风骨,这样的胸怀,足可涤荡久积的灵魂之尘埃!
甘为路标的古银杏    三村合一、海拔高达848米的柳林冲,壤接宜昌、五峰地区和素有“荆州屋脊”之称的卸甲坪乡。其地势险要,山高林密,绝壁耸峙。千仞万丈,鬼斧神工。加之溶洞成群,峡雾深锁,岚烟蒸腾,岔弯叠岭,一不小心在这大山深处迷路,也是最稀松平常的事情。而这棵古银杏,便自然而然成为了当地最高的路标。除此之外,它还是活的指南针。    白昼与黑夜间,它遥指苍穹,无索无求,挺拔屹立成柳林冲最忠诚的指路卫士,人们依着它的采光辨识东西南北,凭着它的色彩知晓春夏秋冬。“你只需看着那棵大子母银杏树走,就不会走丢。再冷再热,多早多晚,我都在树下等你!”    恋人情侣也好,兄弟姐妹也好,它是天赐情谊之媒!虽不曾开口说话,但对方允诺的好一句“我在树下等你”,饱含几多迫切心情,几多浓情厚谊!    知道这棵古银杏树的人们,认为它在路标向导方面的功劳上,丝毫不逊于东方明珠、艾菲尔铁塔等这样的世界最高知名建筑物。    烈烈阳光下,走亲访友的人们只需记住柳林冲有一棵古银杏,树下有翘首期盼等候的亲友,便无比踏实,心中有了直奔希望的目的地,从而忘了行程的疲倦,脚下也因此快意生风,步履间格外多了一份轻松。因为只要到达柳林冲的古银杏下,就能见到想念牵挂的亲友,就能共话心语,共品一壶老山的苞谷酒火棘酒,一起享受古树下微风习习的畅快、凉爽和绿伞浓荫下的清凉。“古银杏下是我家!我是从古银杏树下走出来的大山的孩子!”多少优秀的柳林冲儿女,在登上高高的领奖台上时,言语中透着一份骄傲和自豪。茫茫夜色中,松声如唱,群峰似涛,月色或明或暗地照在古银杏树梢,所有的色彩也辨不得十分明晰了,但是衣锦荣归的学子、归家途中的赶路人和漂泊在外的游子,却把这棵高伫的银杏古树深植在心中,依着它的牵引,在遥遥的呵护与招呼中,一步步走进它的怀抱,回到温暖的家中。    可以想象到,凡乡村大事小事,几个凳子一张桌,便可让全村人聚集在古银杏树下,商量决策改善民生的方法。从古至今,它已集结了树人合一的天地灵气,被众多的山民顶礼膜拜,奉为“风水树”、“仙树”。如若不信,你只需站在古银杏树下放眼四望,但见柳林冲村气象万千,牛羊遍地。火棘满眼,富矿满山,就得深信所言不虚了。    柳林冲的古银杏树下,在迎来送往中,安然度过了六百多个年轮。我无法计算在它怀抱,送出去了多少像国民政府时期甘肃省教育部部长孔誉阶这样功成名就的仁人志士,送出去了多少志得意满的风华才子,送出去了多少国家栋梁。又迎来了多少为改变贫困乡村面貌、改善群众生活而倾情奉献的山乡赤子!
、化育幼苗的古银杏做人当如古银杏,不畏风雨勇成长。自强自立成栋梁,爱乡恋乡赤子魂。    柳林冲村的父母爱把这株古银杏当成育儿教女的指喻。    据当年的湖北省优秀组工干部、柳林冲村老党支部书记何文银和现任党支部书记张艾平介绍,这株古银杏树在解放年代,曾锯下它伸向峡涧陡壁的一根横枝,打下了一所学校所需的所有新课桌和新板凳,这不得不让我们采风团每一个人在惊叹惊奇之际,又对它增添了一份由衷敬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样的大山大冲之中,兴办一所学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了学校,才能让山村的孩子学到有用的知识,才能让山里的孩子有机会走出深山走进知识的高地。    “当初搭建这座让山里的孩子们走向山外的彩虹之桥,古银杏树可谓功德无量,功不可没。”两位书记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这棵古银杏的感激之情。一棵枝繁叶茂的古银杏树侧枝横桠,竟可打造一座通向山乡巨变之路的精神富矿之源。听起来的确让我心灵震撼。也十分敬佩有着卓识远见的乡村领头雁。因为他深明大义地知道,唯有学习才能治愚通达,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让知识的源泉从这里如潺潺涓流注入启蒙稚子的心中,当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见地,昔日靠政府救济度日的柳林冲村,才得以脱贫后腾飞和巨变。    当年坐在这株古银杏横枝打下的课桌读书的学生娃们,现在早已成长为柳林冲村的致富代表和骨干模范了。不难想象,他们在各届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下,克难奋进,不辞辛劳地投入家乡建设洪流,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和乡村各种资源开发利用,近年来,柳林冲村干群众志成城,群策群力,兴修了通向山外的村村通水泥公路,发展了多种特色种养经济。当然,他们也衷心希望在上级部门的扶持和帮助下,能把目前已经发现的古银杏树等自然旅游景点顺利开发出来,把曾经的穷山僻壤永远刻进历史的里程碑。

红色记忆的古银杏    “说起这棵古银杏,它的故事多得很。贺龙拴过马,还在这一带驻扎下来屯过兵。”何文银老书记介绍道。    这株古银杏树,见证了历史的烽烟和柳林冲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了一代元帅贺龙率军征战沙场打江山的万丈豪情。追溯位于柳林冲村这块当年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古银杏树,它注入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革命元素,也储满了五星闪亮的光辉情结。无声是最美的语言。尽管高大的古银杏静静地伫立,但我却在当地老人的讲述中,欣喜地获得了有关贺龙元帅在此落脚的翔实“战报”:    1930年,贺龙率领红三军和红四军联合改编的红二军团,为创建洪湖革命根据地,多次进出松滋刘家场、崄桥和曲尺河一带,其军队就驻扎在刘家场老街“何广兴布号”内,也就是现在的柳林冲。其军部就设在距古银杏树下不远的古石板街一户名叫孔鲁生的村民家中,后来,孔鲁生也追随贺龙参加了红军。    贺龙率军队进驻后,附近的村民奔走相告:“贺龙和红军来了。”由于柳林冲地处五峰与宜昌交界处,距洪湖和公安也不算远,当时贺龙所率领的军队主要任务是驻扎下来,在柳林冲当地征兵屯兵,扩充实力。       “贺龙元帅来到柳林冲后,我祖辈爷爷见过他常在这棵白果树(即古银杏树)上拴马,一开始我的祖辈见到这个大胡子很害怕,但贺龙跟乡亲们打成一片,经常帮忙做些粗活计,还时不时与大家亲切地拉起家常,虽说驻扎在这里,但是从不拿乡亲们的一针一线,深受乡亲们欢迎和拥戴。红军队伍在这里很快得到扩充,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军队给养也备足了。每天都能看见红军战士们在银杏树下辛苦操练,还在周边山上练习登山跑步和拉练。大约半年后,贺龙接到作战命令离开柳林冲,红军离开时,乡亲们对这支队伍还依依不舍呢。”贺龙在柳林冲的时间虽然不长,却与老乡们结下了军民鱼水深情。而这棵贺龙经常拴马的古银杏,也成了柳林冲的红色革命风景线标志。浑身是宝的古银杏
    柳林冲村的这棵古银杏,造福于周边乡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较广,除了一些人文故事之外,它本身蕴藏的天然药用价值,对于人类健康的保护也勿容置疑。    众所周知,银杏是自然界最古老的子遗植物,被称为植物“活化石”。俗称“白果”,从根到叶到果,它浑身是宝,也是天然的药用价值极高的树种。银杏叶性味甘苦涩平,有益心敛肺、化湿止泻等功效。从它的叶片中提取萃练的药物,据医书《中药志》记载,它能“敛肺气,平喘咳,止带浊”。据现代药理研究,银杏叶对人体和动物体的作用较为广泛,如改善心血管及周围血管循环功能,对心肌缺血有改善作用,具有促进记忆力、改善脑功能的作用。此外,还能降低血黏度、清除自由基。    在夏天7、8月份时,采摘新鲜的绿色叶片,用清水洗净后摊开晾干 ,杀青搓揉后炒制成茶。据说常喝此茶,对于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防止动脉硬化效果不错。对中老年人轻微活动后体力不支、心跳加快、胸口疼痛、头昏眼花等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还能通过增加血管透性和弹性而降低血压。    据柳林冲村党支部书记张艾平介绍,原来这棵古银杏树虽然高大繁茂,但是不知为何多年都没有结果。后来何文银书记就任时,特地请来了专家进行成功授粉,这才开始结果。算下来,到现在已结了几千斤呢!    仰望眼前这棵蓬勃生长昂扬向上的古银杏,感觉它像一部可歌可泣的史册画卷,更像是一本厚重的典藏书籍,不仅遮风挡雨,更佑护着这一方山民的平安健康,引领这一方山民积极向上,用勤劳朴实的双手和智慧,热火朝天地建设美丽山乡,打造佳境福地。
                                                                      关于这棵古银杏的传说很多,我想是因为它年代久远因而产生的深厚文化积淀吧。当然,关于这棵树的故事是讲上十天半个月也讲不完的,我们只能在常去常新的感悟中,在亲身走访的农舍中,在民俗文化的体验中,去切近这棵古树,解读这棵古树,感受它独特的自身魅力和不同寻常的恢宏气势!
作者简介http://www.songziren.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11/17/144219jyk4pcubhc68h8b7.jpg    邓继琼,女,笔名冰凌、白菊、山竹、岚洁等。自由撰稿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历任《湖北音乐文学》杂志副主编,荆州《科教导报》记者、编辑,多家杂志、报刊专栏作家,松滋市作协办公室主任,电台节目主持人,省、市报社记者、编辑,文案、策划。至今已在《百花》《鸭绿江》《鹃花》《科教导报》《荆州日报》《词海》《华夏词韵》《揭阳日报》《荆周刊》《江门文艺》《佛山文艺》《佛山日报》《汕头日报》《佛山日报》《普宁文艺》《晶报》《前卫》等全国报刊杂志、广播电台发表诗歌、故事、散文、新闻、小说、广播剧、纪实文学、说鼓子剧本、歌词歌曲作品共计2000多篇(首),多篇作品在省内外获奖。出版有《冰凌诗文集》、《那乡那村那人》、《漂泊他乡的岁月》、《红土地》、《黄土坡》、《利川,我以这样的方式爱你》六部文学专著,目前均已被国家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荆州市图书馆、松滋市图书馆收藏。《楚天都市报》、《楚天民报》、中华人物网、大楚网、松滋电视台曾作专题报道。
通联地址:湖北松滋亚西亚步行街东方超市对面锦绣坊联系电话:13100799681

178250462 发表于 2018-1-22 22:39:13

作为柳冲人,我是醉鸟

隔壁班的同学 发表于 2018-2-28 16:26:54

继字辈   我父亲也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松滋处女地 大美柳林冲 (圣洁柳林冲——朝拜古银杏) 邓继琼(原创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