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龚建明:创新生态养殖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8618db363e35477380f50b0defb55b4f中共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将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加快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3月13日,《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龚建明时了解到,近年来,一些地区大胆探索出以微生物技术与设施改造相结合的畜 禽现代生态养殖模式,在农业现代化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促使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得到同步解决。这种新型生态养殖模式根据不同类生物间共生互利的 原理,依托微生物技术手段,将动物养殖和植物种植产生的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使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和谐共生,最终实现生产过程生态安全、环境生态安 全、产品生态安全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目标的共赢。龚建明说:“在实地调研时发现,这一技术已经在广西许多地区得到推广,并产生了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底,广西全区通过生态养殖认证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共3929家,生态养殖比重已经达52.55%。”据了解,广西自治区从近年来的畜禽养殖实践中主要探索总结出了九种以“微生物+”为核心的生态养殖模式。通过实现对微生物在饲料、环境和粪污三个环节的 科学利用,特别是通过养殖设施的标准化、养殖饲料的微生物化和养殖投入品的无害化,不仅可增强畜禽动物免疫力,减少抗生素使用,解决抗生素滥用问题,保障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而且在清除养殖环境的恶臭、抑制蚊蝇滋生、用水量大减、实现零排污、净化渔业养殖水体质量方面有显著成效,能够有效保护环境生态。与此 同时,还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和营养吸收率,解决了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大大提升了水产畜禽产品的品质,在部分地区还实现了零成本饲养。这一生态养殖模 式,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同时,能不断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今后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龚建明建议:在行业标准上,总 结完善畜禽现代生态养殖模式,制定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等技术规范。发展畜禽现代生态养殖是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创新举措和重要抓手,但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及 其模式既没有经验可鉴,又没有规律可循,更没有标准可依。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总结完善畜禽现代生态养殖成功地区的有益经验,抓紧制定行业标准或国家技术 规范。在技术支持上,加大对畜禽现代生态养殖中的微生物技术专项研究。建议国家设立科研专项,牵头组织科研院所加大技术攻关力量,重点对菌群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含量的稳定性加以研究,科学检测和评估其所生产的微生物效果,进而形成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微生物添加技术标准。在政策扶持上,完 善激励政策,提高补助资金。畜禽规模养殖业主新建、扩建、改造传统养殖栏舍,建设高架、低架网床等漏缝地板及节水型饮水器、自动喂料系统、微生物发酵设施 设备、有机肥生产等系列配套设施设备投资较大,资金来源困难,财政补贴资金少,很大程度影响了养殖业主推动现代生态养殖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积极性。建 议国家有关部委完善激励政策,提高补助资金。(本报记者 鹿娟 范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