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醉
李白说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李白还只醉在高台,只醉在人间。他最具仙气的耐可乘流直上天,还是没上天,为什没上天呢?因为南湖秋水夜无烟,没有仙雾,我乘什么上天呢?且就洞庭赊月色,那我就在这洞庭湖上趁着美好的月色陪贾舍人族叔喝酒吧,酒喝完了,将船买酒白云边,快划船到天边买酒继续喝,所以李白是没有上天的谪仙人。苏轼说诗酒趁年华,不知天上宫厥,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首词写时在密州做太守,与王安石变法意见不和,请求外放,在地方上做官已多年,对朝中局势不太了解,和王安石也没交恶,可能收到了王安石邀请,所以他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如果加入王安石阵营,绝对是核心人物,但他有自己的政治立场。
既然高处不胜寒,那就不去了,继续在地上喝酒吧!
这首词是兼怀子由,那就肯定另有主怀,写给谁呢?如果说是写给王安石的,那全篇就非常好理解。
苏轼中秋宴请肯定有官员,也许就有给王安石送信的官员,王安石一直是想苏轼加入自已的阵营!
苏轼写这首词时还没有寂寞沙洲冷,没遇到人生的转拆点,一直在地方上做大官,可以千骑卷平冈,那是李白无法比的,李白只有三年混得还可以,但也只是个弄臣,其余时间就一平民,平民的酒宴肯定与官员无法比,更何况是有官妓的宋朝,所以李白多月下独酌,多换酒买酒。
苏轼那年中秋饮酒时肯定有官员和官妓在场,所以欢饮达旦,大醉!
欢饮达旦,是高兴的喝到天亮。大醉是心情好喝醉,还是心情不好喝醉?词里有纠结和矛盾的情感,应该是心情不好。也许只有大醉才能体会酒的妙处,飘飘欲仙!最爽的是和美女们起舞弄清影,我怎么不像是在人间呢!也许此时是苏轼那晚最开心的时候,此时苏轼大醉了,醉成了神仙,已醉在天上宫厥,不知今夕是何年!
但他还是在人间,所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思念起了弟弟子由睡不着?不,苏轼估计睡在床上,想起拒绝了王宰相,心里总有不安,心情能好吗!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也可能是写给王安石的,意思是说,拒绝了,请不要恨我,没有什事都圆满,你看人有悲欢离合,月圆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是什么事?很可能是加入王安石阵营的事,苏轼说我不能背叛我的老师司马光。
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讨好王安石的,但愿我们的犮谊长久,你我两地共赏这一轮明月吧!与首句呼应。
首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一开场白,我和你王安石还能共看明月吗,只能问问老天爷了。
翻开唐诗宋词,把醉写出仙气的,我只服这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