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松滋人】荆江铁女辛志英
她是新中国首批特等劳模,她是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巾帼代表,她是连续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是央视庆祝建国70周年《新中国的第一》专栏的主人公……她就是松滋人家喻户晓的“荆江铁女”辛志英。1952年,19岁的辛志英,加入到新中国第一座大型防洪工程----荆江分洪工程建设,当年4月,辛志英带领50多位乡亲,背负劳动工具,赶往荆江分洪工程南闸工地。他们的任务是把黄山头山上炸出来的石头一一敲碎,然后运到南闸修筑堤坝。那年月,工地上条件十分艰苦,辛志英与大家早起贪黑,拿着铁榔头忙得热火朝天,善于动脑的她靠着铁一般的意志,不断敲打、研究石头纹理,成功创造出了“鹞子翻身碎石法”。辛志英回忆说,“当时最难忘的就是砸石头的时候,手上,脸上,腿上都被砸的是印子,砸出了血。我们当时为了完成任务,吃饭都没得时候。”“鹞子翻身碎石法”使工效成倍提高,平均每人每天碎石由原来的0.2立方米增到1立方米左右,辛志英自己也创造了每天碎石1.38立方米的最高纪录,被誉为“荆江铁女”。辛志英的碎石经验推广后,松滋民工提前两天完成了1.642万立方米的碎石任务。总指挥部授予她“碎石先锋”的光荣称号。1952年9月,辛志英应邀参加了国庆观礼,并受到毛主席、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接见。“毛主席跟我们说要变水患为水利,你们要把这个工作搞好。农业是命脉,要把它搞好。”毛主席的话语深深烙在了辛志英的心里。回到家乡后,辛志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家乡农田水利建设。其实,辛志英有多次离开农村的机会。当年湖北省委书记还向辛志英传达了周总理的指示,希望她能从农村来到省里工作,可辛志英却说出了“不”字。她说,“我不能离开家乡,我要把家乡搞好,让水害变水利。荒湖变良田。家乡人民需要我!”颁奖现场(领奖者辛志英女儿)辛志英,新中国最早的一批劳动模范,一生荣誉无数,以她为原型的妇女形象,永远镌刻在了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上。岁月可以使她变老,但她代表的奋进精神却永远年轻。[*]来源:松滋新闻网
{:7_345:}{:7_345:}{:7_345:}{:7_345:}
{:7_345:}{:7_345:}{:7_345:}{:7_345:}
{:7_345:}{:7_345:}{:7_345:}{:7_345:}
{:7_345:}{:7_345:}{:7_345:}{:7_345:}
水利志上要记上一笔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