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缘 发表于 2012-3-17 10:43:42

2012,我们金马影城见····

本帖最后由 遇缘 于 2012-3-17 10:45 编辑

   上个月我在写2012我最期待的作品时提到《泰坦尼克号》的3D重映版时说,我还想在看看,因为毕竟这是部叫我难以割舍的作品。当听卡梅隆说这电影的3D重映版有机会在国内上映时真的是激动了好一会儿,几乎见人就说,总以为这是部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经典。    虽然从不鄙视一切大制作,但对于多数砸大钱拍出来的片子都不怎么喜欢,只是抱着看热闹找茬的心态看完,所以各种侠各种卖座系列片对于我是不怎么感冒的,不过卡神的《泰坦尼克号》是少数的例外。理性告诉我这不是一个俗套的好姑娘遇上穷小子最终却不能在一起的爱情悲剧,而是一个在人情冷暖世界里用生命去保护爱情、保护爱人的故事,没错,感性的我在上映之后就死心塌地的爱上了这部片子。每次听到《My heart will go on》都会有种莫名的感动,每次见到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丝莱特演的这部戏总觉得特别的亲切,每次在电视上遇见这片子的重播总会熬夜看完。距离《泰坦尼克号》上映已经过去14年,距离我第一次看这片子也已经过去7年了,但当年的那个爱情悲剧到现在来看仍然会大赚观者眼泪,当年的那些镜头放到现在也还会叫你惊叹一声“怎么可以这么浪漫”,当年的那些人如今都是功成名就的大腕,当年的我也早已知道船头那对男女的名字。没有那艘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绝不会成为万人迷,纵使《罗密欧与茱丽叶》里他也很帅,但那最多赢来如《不羁的天空》时期基努·李维斯的尖叫声,而不会有如今全民情人的范儿。没有那艘船,凯特•温丝莱特顶多是英伦玫瑰里最用功的一朵,而远不是最幸运的一朵,或许多年后她也会赢来一尊奥斯卡,但几番冲奥的辛酸只怕少有人会问津。没有那艘船,卡梅隆绝不会成为卡神,虽然是他一手缔造那艘船的神话,但那艘船赋予他的却更多。没有那艘船也不会有如今动辄数亿的大片时代,虽然卢卡斯之流曾将大片的概念带给好莱坞的大佬们,但论起投资回报率依然没能改变他们的固有观念,可是这艘船带来的巨额票房却深深触动了那些大佬们脆弱的神经,让他们意识到对于真正好的商业大片来说票房数字的想象空间可以是无止境的。   不想俗套的给这片子扣上任何关于阶级斗争和女权的帽子,不想用任何关于技术和剧情完美结合的理论来分析它,也不是因为那11座小金人和全球18亿的票房有多么可观,这就是部好的爱情片,爱上它单纯的只因为这段爱情,因为船上那些带着尊严死去的人,因为那首歌。这段爱很传奇,它绽放时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男女主人公面对的是一场生离死别的考验。这段爱也很平凡,它严格遵循着传统的相遇——相识——相恋——相许——相离的爱情悲剧的路子,没有丝毫类型创新可言。这段爱很时尚,在那个时刻注意优雅的年代杰克可以带着他的姑娘在船头练习吐口水,罗斯会对着她的男人大谈自由和解放。这段爱也很朴素,对于爱它没有任何新颖的思哲,无非还是在说着牺牲与奉献这些最真实的关于爱的元素。这段爱很复杂,它包含了三角恋、贫富恋、私奔等各种挫折,面对了来自家人、未婚夫以及世俗观念的诸多折磨。这段爱也很简单,他们只坚守一句情话“You jump,I jump”,单纯的以为下了船就到了天堂。就是这样一段爱情,一段既传奇又平凡、既时尚又朴素、既复杂又简单的爱情故事。   我记不清那之后又看过这片子多少遍,读过原剧本多少次,只记得每次都会聚精会神的认真看完,每次看到那场告别戏都会守不住泪腺。我将它推荐给了每一位身边的朋友,哪怕他们早已知晓它的大名我还是不住的说,甚至给每一个想看的人提供DVD或高清画质的电影资料并热切的关注他们看完后的反应,每次听到有人谈起它的传奇时都免不了上前凑番热闹。2012年,一个大家都在大呼“我再也不相信爱情”的年代,《泰坦尼克号》的3D重映版即将上映,我终于可以在电影院看看这部我心中的经典,一部属于我们这代人却被我错过的好电影。不管3D效果如何,只求你会来到我的城市,只求4月6日我们的缘在影院相见,我把这当成是一次约会,我会准时赴约的。   2012,我们金马影城见

salala 发表于 2012-3-21 21:53:52

金马影城的老板是谁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我们金马影城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