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楼市成交明显上升 地方频“微调”引涨价担忧
楼市成交量的上涨虽然与房价的持续回落不无关系,但是类似首套房贷利率优惠、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针对“刚需”的利好政策无疑也是刺激购房者从“观望”到“入市”的强劲推动力。高房价?日前,江苏扬州出台规定,对个人新购买的成品住房,给予房款4‰—6‰不等的奖励。尽管扬州方面称,政策是为了鼓励市民购买精装修房,推动住宅产业化和建筑节能,但仍然未能平息公众对于此举意在“救市”的猜测和质疑。
不过据南京晨报5月21日报道,近日,住建部官员首次公开表态称扬州购房新政和“救市”无关,扬州对成品房的政策引导应予以支持和肯定。
而在扬州之前,佛山明文放松限购、成都暗自放松限购、中山“限价”、芜湖新政等则均因与“限购”原则相悖变成了短命政策。
相比之下,北京、天津等严格限购的城市,通过调整普通住宅认定标准及减税等措施,减轻了以自住为目的的刚性购房需求税费负担,政策微调后则得以继续执行。
业内人士认为,由此可以看出,只要限购、限贷不松动,仅是对首套房、自住型需求给予更多支持,政策微调是被认可的。
据媒体报道称,从去年8月至今年5月10日,全国共有30多个城市出台了包括减免购房契税或退税、调整首套房贷利率、改变普通住房价格标准、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重启购房入户政策、补贴首次置业、放松限购条件、土地松绑等楼市“新政”。其中,在少数地方新政“流产”的同时,超八成新政已悄然通过执行。涉及的城市既有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也有增城、象山、从化这样的三四线城市。
地方政府动作频频,而对于政策微调会否推升房价的担忧,人民日报在5月14的报道中指出,各地纷纷出台支持刚需的政策,尤其是今年以来银行的信贷比较宽松,为市场释放了流动性。同时,包括恢复首套房贷利率优惠在内的措施,降低了购房者的购房成本,的确有推动房价反弹的风险。这些政策,对购房者预期的改变巨大,很多持币观望的购房者,会担心房价反弹而着急入市,从而推高房价。
<P> </P>
<P> </P>
<P> </P>
<P> </P>
请到松滋房产网上看看,新开发的楼盘大多空置,请大家不要着急买房!必跌!
<P> </P>
<P> </P>
<P> </P>
<P>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