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东东洗手啦

[育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7: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目标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3~4岁4~5岁5~6岁
1. 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2. 能感知和发现物体和材料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3. 能感知和体验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4. 初步了解和体会动植物对人类的贡献。1. 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 2.能感知和发现常见材料的溶解、传热等性质或用途。 3. 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物理现象,如物体形态或位置变化等。 4. 能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体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5. 初步感知常用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1. 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 2. 能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3. 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沉浮等。 4. 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 5. 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教育建议】
  1.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如:
  ·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
  2.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如:
  ·引导5岁以上幼儿关注和思考动植物的外部特征、习性与生活环境对动植物生存的意义。如兔子的长耳朵具有自我保护的作用;植物种子的形状有助于其传播等。
  ·引导幼儿根据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推测和证实它们的用途。如:有坡度的屋顶有利于雨水流下;不同用途的车辆有不同的结构等等。
  3.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懂得热爱、尊重、敬畏自然。如:
  ·结合幼儿的生活需要,引导他们体会人与自然、动植物的依赖关系。如:动植物对自己生活的贡献,季节变化与生活的关系,常见灾害性天气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和幼儿一起讨论常见科技产品的用途和弊端。如:汽车等交通工具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对环境的污染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7: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数学认知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3~4岁4~5岁5~6岁
1. 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 2. 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1. 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 2. 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的,对环境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1. 能发现和体会到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体比较整齐、美观。 2. 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育建议】
  1.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如:
  ·参观游览后,和幼儿一起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产生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熊猫的身体圆鼓鼓的,全身好像是一个个的圆形组成的;孔雀开屏时尾巴像把大扇子等。
  ·和幼儿交谈或读书讲故事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有关形状的词汇来描述事物,如看图片时和幼儿讨论奥运会场馆为什么叫“鸟巢”等。
  2.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各种数所代表的含义。如:
  ·和幼儿一起寻找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和商品的价签等。
  ·引导幼儿了解和感受数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如天气预报中表示气温的数代表冷热状况;钟表上的数表明时间的早晚等。
  ·鼓励幼儿学习使用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如知道今天是星期五后,能推断明天爸爸妈妈休息。
  3.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秩序和美,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如:
  ·和幼儿一起发现和体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队形整齐有序,人多时按先后顺序排队比较公平等。
  ·提供具有重复性旋律和词语的音乐、儿歌和故事,或利用环境中有序排列的图案,如按颜色间隔排列的瓷砖、按形状间隔排列的珠帘等,鼓励幼儿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规律美。
  ·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
  ·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排列的,如一周七天按照从周一到周日的顺序排列,一年四季按照春夏秋冬轮回等。
  4. 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如:
  ·比赛拍球、跳绳、跳远或投沙包时,可通过数数、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
  ·解决幼儿生活中的公平分配问题时,可以采用对应或者计算的方法平均分配。
  ·解决春游去哪里玩的问题时,在幼儿充分表达自己想去的地方后,引导他们统计选择不同地点的人数,并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7: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4岁4~5岁5~6岁
1. 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 2. 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 4.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1. 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长短、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2. 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 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是5。 4. 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1. 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2.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 3. 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4. 能用简单的图表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育建议】
  1.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如:
  ·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学习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这些特征。
  ·结合具体事物让幼儿逐渐理解“量”是相对的。如小亮比小明高,但比小强矮。
  ·收拾物品时,根据情况,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分类整理。如整理图书时按照大小摆放。
  2. 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多少。如:
  ·鼓励幼儿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如,在给桌子上的每个碗配上勺子时,发现碗和勺多少的不同。
  ·鼓励幼儿通过数数比较两样东西的多少。如数数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梨,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
  3. 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如:
  ·结合生活需要,和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点数物体,得出物体的总数。
  ·通过点数的方式让幼儿体会物体的数量不会因排列形式、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如鼓励幼儿将一定数量的扣子以不同的形式摆放,体会扣子的数量是不变的。
  ·结合日常生活,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如从球框里拿出几个球和小朋友一起玩等。
  4.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如:
  ·游戏中遇到让4个小动物住进两间房子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将5块饼干分给两个小朋友问题时,让幼儿尝试不同的分法,考虑怎么分更公平。
  ·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家里来了5位客人,桌子上只有3个杯子,请幼儿想办法解决。
  ·购少量物品时,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参与计算和付款的过程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7: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3~4岁4~5岁5~6岁
1. 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 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1. 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 2. 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 3. 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1. 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 2. 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 3. 能辨别自己的左右。
  【教育建议】
  1. 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如:
  ·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形状特征,并尝试识别和描述。如感受和识别盘子、桌子、车轮、地砖等物品的形状特征。
  ·鼓励和支持幼儿用积木、纸盒、拼板等各种形状材料进行建构游戏或制作活动。如用长方形的纸盒加两个圆形瓶盖制作“汽车”。
  ·收拾积木装入盒子时,引导幼儿体验图形之间的转换。如两个三角形的积木组合为一个正方形,更方便入盒。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生活物品的图形特征,鼓励他们按形状分类整理物品。
  2.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如:
  ·请幼儿取放物体时,使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位词,如把桌子下面的东西放到窗台上,把花盆放在大树旁边等。
  ·和幼儿一起识别熟悉场所的位置。如超市在家的旁边,邮局在幼儿园的前面。
  ·在体育、音乐、舞蹈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空间方位和运动方向。
  ·和幼儿玩按指令找宝的游戏。对年龄小的幼儿要求他们按语言指令寻找,对年龄大些的幼儿可要求按照简单的示意图寻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7: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艺术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

  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本部分内容目录:

  五、艺术

  (一)感受与欣赏
  目标1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目标2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二)表现与创造
  目标1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目标2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7: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感受与欣赏
  目标1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3~4岁4~5岁5~6岁
1. 喜欢观看花草树木、日月星空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 2. 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鸟鸣、风声、雨声等好听的声音所吸引。1. 在欣赏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美的事物时,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 2. 喜欢倾听各种好听的声音,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变化。1. 乐于收集美的物品或向别人介绍所发现的美的事物。 2. 喜欢模仿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有特点的声音,并产生相应的联想。
  【教育建议】
  1.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如:
  ·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
  ·经常带幼儿参观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讲讲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与幼儿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

  2. 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如:
  ·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他物体,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等。
  ·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
  ·支持幼儿收集生活和自然中喜欢的物品并和他们一起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7: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目标2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3~4岁4~5岁5~6岁
1. 喜欢听音乐或观看舞蹈、戏剧等表演。 2.喜欢观看绘画、泥塑或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1. 能够专心地观看自己喜欢的文艺演出或艺术品,有模仿和参与的愿望。 2. 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情绪反应。1. 艺术欣赏时常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2.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
  【教育建议】
  1. 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如:
  ·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
  ·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
  ·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幼儿去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
  2. 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如:
  ·理解和尊重幼儿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手舞足蹈、即兴模仿等行为。
  ·当幼儿主动介绍自己看过的或喜爱的舞蹈、戏曲、绘画或工艺品时,要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和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7: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表现与创造  目标1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3~4岁4~5岁5~6岁
1. 经常自哼自唱,喜欢模仿有趣的动作、表情和声调。 2. 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乐在其中。1. 经常唱唱跳跳,喜欢参加歌唱、律动、舞蹈、表演等活动。 2. 喜欢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1. 积极参与艺术活动,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 2. 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 艺术活动中能与别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表现。
  【教育建议】
  1.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唱歌、表演等艺术活动。
  ·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绘画、制作,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
  2.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如:
  ·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
  ·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
  ·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7: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目标2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3~4岁4~5岁5~6岁
1. 能模仿学唱短小歌曲。 2. 能跟随熟悉的音乐做身体动作。 3. 能用声音、动作、姿态模拟自然界的事物和生活情景。 4. 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大体画出自己想画的人或事物。1. 能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唱歌。 2. 能通过即兴哼唱、即兴表演或给熟悉的歌曲编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3. 能用拍手、踏脚等身体动作或可敲击的物品敲打节拍和基本节奏。 4. 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1. 能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唱歌。 2. 能用律动或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自己的情绪或自然界的情景。 3. 能自编自演故事,并为表演制作简单的服饰、道具或布景。 4. 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
  【教育建议】
  ·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如: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如,观察不同树种的形态、色彩等。
  ·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图书、照片、绘画或音乐作品等,让幼儿自主选择,用适宜自己表现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
  ·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达。
  ·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如,“你的画用了这么多红颜色,就像过年一样喜庆”、“你扮演的大灰狼声音真像,要是表情再凶一点就更好了”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松滋人网 ( 鄂ICP备2023004758号-2 )

GMT+8, 2025-2-8 04: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