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觞 发表于 2007-8-24 13:38:40

[原创]《情人》读后感

情人》比较薄,才六万多字;一口气就读完了,同时这也是一本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张力的小说;杜拉斯在七十高龄写出来的那个叫做“她”的少女,是可以将你吸进去的一个黑洞。戴着无檐男帽,穿着镶金条带的高跟鞋,着一身荼褐色的丝绸女裙,这个十五六岁的少女,抚着渡船的栏杆,望着湄公河水汹涌流动,在这里,她邂逅了使她永志难望的中国情人。这个来自中国北方抚顺的男人使她完成了从女孩到女人的过渡,又在许多年后成就了她的《情人》,也成就了杜拉斯本人。<div>&nbsp;</div><div>我对西方文学有着强烈的兴趣,尤其是旧俄与法国文学,里边揭示出来的人性常常让我目眩神迷。《情人》以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在我心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一遍遍的阅读使我一次次深入到“她”漫不经心却又刻骨铭心的经历中去。是的,一切都显得如此漫不经心,好像是回忆所到之处随意撷取的几朵浪花。</div><div>&nbsp;</div><div>母亲的绝望使家庭分崩离析,家,还在,只是内部已经毁了。爱情也是如此,糜烂的爱情犹如鲜艳的罂粟;贫穷困扰着这个不停在疯狂中挣扎着的家。而这些故事的背景放置在遥远的越南,于是一切在作者苍凉的叙述下涌出了盈盈的诗意。通篇小说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而是完全按照作者的感觉在走,那些不断跃动,犹如舞蹈中的文字如此驯服于作者的意图,每一个长句之后接踵而来的短句就好似一句话吐出来后的深深的叹息,加强了文本的整体感染力。</div><div>&nbsp;</div><div>我感觉在自己在堤岸的般加庐内看着母亲深深迷恋的“黄黄绿绿的天宇”,树林的剪林在迟暮的鸟儿啼啭下,以它令人绝望的孤寂再次加深了苍凉之感。而那个长途跋涉的疯女人似乎也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有可能存在,除此以外,她是找不到立脚点的。令人奇怪的是,还有两个外国女人像幽灵似的出现在书中然后又莫名的沉默。与那个充满野性的疯女人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又彼此遥相呼应。</div><div>&nbsp;</div><div>我喜欢作者面对时间对面容侵蚀的坦然,衰老也会减缓脚步。在这里什么都显得那么见怪不怪,所以你会对作者所说的“很多年以后”又或者“五十年后”深深迷住。就这么几个字为你的想像力提供了无限大的空间。似乎这中间满满当当没有什么空虚不实之处。他比《尤里西斯》里长达几页的省略号给予读者的还要多。</div><div>&nbsp;</div><div>中国男人最后给她打电话,告诉她他将永远爱她,而且不能够不爱她。她怎么想呢?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延续的这份感情。也许,答案都藏在了书里面吧。</div><div>&nbsp;</div><div>魔术师在谢幕后只能以沉默示人。杜拉斯呢,我觉得她就是文学上的魔术师。</div>

小家小院 发表于 2007-8-24 14:55:09

我只想说,感谢你,带来的文章,让我觉得还是有好多人用文字再描述着生活与美丽。

滥觞 发表于 2007-8-24 14:57:32

呵,我很惭愧呀。

阳光。爱 发表于 2007-8-28 20:25:41

<p>要谢谢你的分享。希望以后能见到你更多的文章和分享</p><p></p>

yqai 发表于 2007-8-30 16:31:1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阳光。爱</i>在2007-8-28 20:25:41的发言:</b><br/><p>要谢谢你的分享。希望以后能见到你更多的文章和分享</p><p></p></div><p></p>你算是找到知心人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情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