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木措 发表于 2012-6-5 10:01:55

我的婆婆

       “妈,三个皮五是几个个子?”晚饭后,我陪婆婆闲聊。       “这要看是不是当精。”婆婆随口说道。
       “当精几个,不当精又是几个?”
         婆婆稍微停了停,装着很神秘的样子,“这个……这个,我不告——诉你。”说完,一脸的诡笑。
      我和老公都笑了起来,知道婆婆又犯迷糊了。
      笑声未落,婆婆说道:“我知道!我知道!三个皮五当精是十二个!”
      “ 是吗?”
   “当然是啊!”
       看着婆婆一脸的严肃,我们捂着嘴,弯着腰,偷偷地笑着。
       婆婆知道自己又说错了。“哼!你们尽欺负我。”说完,自己也跟着我们乐呵呵的笑了起来。
       这,就是我的婆婆。
      婆婆的命很苦。1岁丧母,7岁丧父,14岁时继母又病逝了。后来被婶婶和舅舅抚养,直至与我公公成家。
      婆婆是个老派人,且自己又没有兄弟姐妹,赞赏多子多福。随着孩子们一个个降临,凭公公在一家药店做工,很难支付家里的开支。为了让孩子们吃得饱一点穿得暖一些,为了让孩子们多读点书多受点教育,于是,婆婆开始边照顾孩子边打零工,补贴家用。
       因孩子们尚小,婆婆的第一份工,是帮人家洗衣服。每天清晨趁孩子们在睡梦中,出去挨家挨户收些衣服。晚上等孩子们都睡下了,又把那洗好叠整齐的衣服送到每家每户。婆婆的女红不错。空闲时,便做起了布鞋、鞋垫和围脖。做这些手工活,得先买试样(样品)。婆婆不用买,本就在她心里。在剪刀和布料舞动下,分分钟,那试样一个个就出来了,且花样时常变换。特别是到了冬天的晚上,火坑旁摆着一张方桌,婆婆开始做过年穿的新布鞋了,叫“过年鞋”。剪鞋样、粘鞋面、纳鞋底,最后把鞋面和鞋底缝合起来。在那朦胧的灯光下,孩子们昏昏入睡中,一双双新鞋,就这样在婆婆的手里完成了。做的布鞋,不仅样子好看且结实。穿着我婆婆做的布鞋,行走在大街小巷,那路人的目光纷纷落在那鞋子上。有好多次,路人会问:“你这鞋子,在哪儿买的啊?”。还有的人预订来年的“过年鞋”呢。说起鞋垫和围脖,那更是非同一般。试样剪好后,拿起铅笔就在那上面画了起来。花卉,鸟类,昆虫,还有我们吃的茄子、辣椒和萝卜。在她的手里在她的笔下,表现得栩栩如生。
       我的婆婆就这样,在她辛劳和无奈的同时,也让孩子们在童年就承受了自己的责任。孩子们大些了,哥哥姐姐照顾弟弟妹妹,婆婆便出去打工,不是去外地,就在本镇上。听说副食品加工厂缺工人,婆婆就去了。加工厂里,只有婆婆一个是女的。背面,揉面,做成成品,装进烤箱,然后出货上柜。每一道都是很重很重的体力活。每到春年和八月十五,还得加班加点。特别是那烤箱的车间里,冬天都得穿单衣。外人在里面是一分钟都待不下的。而我的婆婆,却一干就是一整天,且是几年。
       看似柔弱的婆婆,说来似乎难以置信,又去当建筑工人。在建筑工地里挑水和(huo2)沙,提灰桶,挑灰砖。真的不知道,身材瘦小的婆婆是如何把灰桶递上去,是如何把灰砖抛上去的。休息时,还教刚来的工人怎么才能把事做得最快最好,有时还把从自家带的馒头呀烧饼啊,分给那些更苦的人吃。直到现在,还念叨婆婆的好呢。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婆婆和几个子女被迁到了一个偏僻的山村。在那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和当地的农民一起开荒种地。有次闲聊,我问婆婆:“那上山下乡是青年人的事,您怎么也跟着下去了呢?”婆婆无奈地说:“那时的政策,只要是城镇的居民,都得下去。”哎!
       长期超负荷的劳动,加上营养不良,那年的夏天,婆婆病倒了。那年婆婆38岁。畏寒,乏力,以为是感冒,扛一扛就会好的。哪知越来越重,至卧床不起。经诊断是伤寒。家里的经济非常拮据。5个孩子,最大的18岁,最小的才7岁。能够让肚子里有些食物就已经很不错了,哪有钱买药治病啊!公公利用休息,按照民间验方上山采集中草药。拐枣树根、榨树刺、芭蕉树根,加上猪肉皮,熬成汤,喂给婆婆喝。采了多少树根削了多少刺,无以计数。婆婆在床上躺了整整三个月。第二年的夏天里,身体虚弱的婆婆,仍旧穿的是冬天的棉袄。在那病痛的日子里,邻里街坊给了不少的关爱和帮助。吃的穿的,家里日用的。在后来的年月里,婆婆用自己精心做成的布鞋等手工品,送给那些曾经帮助过的人们。
       婆婆是个辛劳的命。身体稍稍好些,就出去扯马草了。这也算个自由职业吧,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精神好点时就出去扯,累了就在家休息,以扯的数量定自己收入的多少。没过多久,又找到了新的职业,在某工地食堂做事。从体力上来说,稍微轻松些。婆婆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做事很认真。刚到食堂,也就是择个菜啊涮个碗。在空闲时,婆婆却学到了各种菜的菜谱。婆婆不识字,全凭眼睛看用心记。没多久,婆婆就成了掌勺的师傅。那做出来的菜啊,色香味俱全。不只是菜的销量大增,那米饭的销量也增加了。连工地周边单位的人,也跑来吃饭。婆婆有了这门掌勺大厨手艺后,请的人还不少呢。那时供销社食堂缺掌勺的师傅,硬是把我婆婆从工地食堂请了过来。供销食堂就在婆婆住的后街,这样可以更好的照顾家里。什么卤啊蒸啊烧啊炒啊等等等等,根本不用什么菜谱,那些菜怎么做,全在她心里装着。一样的菜,可以做出多种味道多种花样。特别是煲汤,那个鲜啊有说不出的美。最简单的鸡蛋炒饭,只要是我婆婆做的,从外观上就能分辨出来。
      供销社食堂被承包后,婆婆就来到公公所在的卫生院食堂做事。不久,有一事让婆婆的大名上了卫生院的大红榜上。
      有一天晚餐后,下班的时间早就过了,还没见婆婆回家,公公就去食堂看看,只见婆婆在食堂门口张望着。婆婆说:“还有一学生(刚从外地分来的一个医生)没来吃饭呢。肯定是忙于病人还没下班,我得等他。若这里关了门,他到哪里去吃饭啊?”那时不像现在到处是餐馆,各单位里的人都在自家的食堂吃饭,认为到外面去吃是一种奢侈也不习惯。婆婆等了好久,那学生还没来,热了饭和菜送到了那学生上班的地方。这一去才知道是那学生病了,正在打点滴呢。婆婆就这样陪着他打完点滴,并护送他到住处。第二天清晨,做好了早点给他送去,并督促、照顾他继续治疗。之后的几天里,天天给他开小灶,做些开胃的菜。这个学生的家长知道后,给婆婆送了好些礼物,被婆婆一概拒绝。后来就用大大的红纸写了封感谢信,贴在了卫生院的宣传栏里。
       婆婆是个注重教育的人,对几个孩子要求严格。有一年春节,老大把花生瓜子分配给弟弟妹妹们,有一个弟弟把自己的那一份藏起来,对另外几个说“我的吃完了。”另几个都把自己的那份分些给他。婆婆知道后,严厉批评了他:“小小年龄就不学好,兄弟姐妹间要相互关心相互体贴,你这种行为就如掠夺如欺诈。赶快把你的那些拿出来分给他(她)们!人,要诚实要存良心,要懂得施舍与报恩。你若再这样做,以后什么都不给你吃”!这个小弟弟现在也是五十多岁了,有时在婆婆面前,还顽皮地学着婆婆当年训诫他时的样子和语气这些呢。这些事,现都成了我们和婆婆闲聊时开心的话题,构成了童年的最幸福的故事。
      岁月悠悠,孩子们一个个的参加工作,成家立业了。五个子女不仅事业有成,宜家宜室且很孝顺。子女们常劝婆婆在家休息,享享清福。婆婆总是笑着说:“我是个劳苦的命,闲不住的。”这不,婆婆又开始了“新的工作”——带孙子、外孙。
       婆婆性格开朗,和蔼、慈祥。婚后的第一年,我和婆婆住在一起。除了学会做菜做家务外,从婆婆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了严厉和柔情,领悟到了理解、宽容和感恩。那一年的端午节,我就纳闷着:家里就这几口人,包/煮了几大锅粽子,蒸了几格猪肉包子,还煮了100多个盐茶鸡蛋,这要吃到哪一天啊?原来婆婆把这些分成了一个个的小包装,让我去送给街坊邻里的孤寡老人。婆婆不懂得“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她就是愿意帮助别人。春节里,给医院里那些单身职工,送饭菜或/和礼物,或让他(她)们来家里吃饭。有时还和年青人一起娱乐娱乐。公公拉二胡,婆婆唱小曲。偶和年青人一起来个三步四步的。那份开心那份融融,真让人留恋啊!
      我的婆婆,现已是杖朝之年。今年又添了两个重孙,可谓是四世同堂。去年春节时,发现婆婆的记忆逐渐减退,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无情的岁月,以不觉察的速度告诉我们,婆婆老了,且患上了老年痴呆症。闲暇时,坐在婆婆身边 ,听婆婆谈家庭风雨沧桑,唠叨先人的兴衰荣辱。而有的时候,我的婆婆却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现在的婆婆,可谓真的是享清福了,整天像个孩子似的。虽然白发满头,可脸上是春风满面,沐浴在往事的回忆和子女们孙子们的关爱和呵护中,方如一树梨花般的灿烂。

网络狼王 发表于 2012-6-5 14:07:21

自由职业........

Y心露Y 发表于 2012-6-5 15:47:39

真情实感,有点心酸.老奶奶的一生是丰富的,也是幸福的!

那木措 发表于 2012-6-5 20:57:56

网络狼王 发表于 2012-6-5 14: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自由职业........

职业女性,高级职称。//这是平日里我们对婆婆嘻说的话。{:soso_e100:}

那木措 发表于 2012-6-5 21:00:29

Y心露Y 发表于 2012-6-5 15: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情实感,有点心酸.老奶奶的一生是丰富的,也是幸福的!

谢版主。{:soso_e16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