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暑假期间涉及校园、学生易引发的几类案事件预警
随着高考、中考的陆续结束,一年一度的暑假已经到来。由于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差,社会处事经验少,当独自在家、留守校园或上网交友时,极易成为犯罪分子袭击的目标,或被挑唆拉拢成为犯罪分子一员,以及引发各种意外伤害。根据以往警情特点,暑假期间涉及校园、学生的案事件多发,且学校、学生一直都是热门话题,极易引发社会关注,成为负面新闻。各相关单位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切实维护校园治安安全,预防和减少涉及学生的案件发生。 一、发案类型(一)强奸案件现在的网络快速发展,大多数学生都有QQ等聊天经历。由于学生没有社会经验、甄别能力差,极易受到犯罪嫌疑人的诱骗,以网友见面等为幌子,被犯罪嫌疑人骗至旅馆、野外或用酒灌醉后奸污。(二)诈骗案件暑期打工、应聘极易受骗,现在学生较注重社会实践能力,利用暑期找工作来磨练自己。一些犯罪分子往往看中暑期学生找工作这块“蛋糕”,利用介绍工作或预交押金等名目实施诈骗;同时也有一些不法企业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急于找工作的心理,被骗陷入非法传销的泥潭。(三)盗窃案件1、盗窃。暑假期间由于学生老师放假,学校保卫工作实际处于真空状态,一些犯罪分子把目光瞄向学校,学校的办公室或电教室的电脑等物品都极易成为犯罪分子的侵袭目标。2、扒窃。暑假期间学生们会选择出行游玩,火车站、汽车站、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人流量增大,由于人员众多,犯罪嫌疑人混迹之中,极易发生针对学生的扒窃案件。(四)“两抢”案件现在社会双职工家庭较多,暑假期间,学生极易成为“三不管”孩子,加上学生的“玩心”重,法制观念淡薄, “哥们义气”成为一些少年的道德准则,极易拉帮结伙对他人或低年级学生进行敲诈、抢劫、抢夺。(五)寻衅滋事案暑假期间问题学生的违法犯罪问题值得重视。有个别学生由于沉迷上网、玩游戏、受到不良风气的侵袭,在暑假期间又脱离了学校的教育管理,因此容易认社会上的一些闲杂人员为“大哥”,被“大哥”利用、引诱,从而与其同流合污,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吸食毒品等。(六)溺水事故随着气温升高,暑假临近,因玩耍、游泳、洗澡等各种原因引发的溺水死亡事件多发。学生自行结伴玩耍,去河边、水塘游泳成为一个避暑的选择,溺水事件容易高发。为此各单位部门要加强溺水的防范宣传,在湖泊边安装必要的安全防范装置或是警示标志,树立注意事项牌,防止悲剧再次发生。(七)安全事故部分家庭由于工作繁忙,孩子暑期大部分时间单独在家,对此,家长要及时做好、做细家庭安全教育,要教会孩子简单的家庭防火、防煤气中毒以及防范其他意外事件的知识;要教育孩子对不速之客保持警惕,不轻易开门;家长在离家时要检查用水、用电、用气的安全,并叮嘱孩子关好防盗门窗,防止发生意外。二、发案原因1、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差、辨别是非能力薄弱,极易成为犯罪分子首选作案对象。2、学生脱离原有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出行、游玩增多,外出流动性较强。3、学生离校,学校教职员工也多数放假回家,校园安全防范能力减弱,一些盗窃校园财物的警情时有发生。4、社会闲杂人员的侵蚀。暑假期间,对学生的约束减弱,学生在社会上极易寻找闲杂人员为“大哥”,被闲杂人员带坏。三、防范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学生家长们的自身防范意识。通过新闻、报纸等媒体,宣传暑假期间易引发的案事件,加强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尽量避免孩子单独在家和外出活动,以免引起犯罪分子的注意。2、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系。结合当前全国上下的校园安保工作,注意发现、梳理和收集各类矛盾信息,不安定因素,面对一些“问题”学生公安机关要主动出击,及时采取教育疏导措施,扭转其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关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3、落实暑期校内安保工作。建议校方暑假期间安排人员值班,做好校内的安全保卫工作,督促学校增强微机房、实验室及办公楼等重点部位的人防、技防、物防措施,提高在校教职工的自身警惕性。同时,要在重点时段加强对校园周边地区的巡逻力度,注意发现可疑人员,及时发现打处。4、加强查处力度。在暑假期间要加强对网吧、台球室、游戏室、KTV等娱乐场所的巡查力度,特别是协同文化部门对网吧里未成年人的上网问题加大打击力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