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不是月饼,是回忆 谢亮
吃的不是月饼,是回忆 谢亮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不知不觉时,中秋节如期而至。
中秋节这天,大多数的工厂、企事业单位都放假了,街道上人头攒动,大街小巷满是手拎月饼盒的人们,酒店、酒楼、大排档等地方都是坐得满满当当的食客,喜得老板脸上开花,忙得厨师双手不停。卖服装的、卖手机的、卖电脑的,都是张灯结彩、眉飞色舞,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气。
岭南地区,有外婆给外孙送灯笼的习俗,传统的灯笼多为纸糊篾扎,也有在掏空的柚子皮上雕镂花纹、中置蜡烛的,现在的灯笼都是塑料制品,中间的蜡烛也改为电子发光了。到了晚上,街市上的灯光闪烁,一些小孩子提着崭新的灯笼,欢叫着跑来跑去,一些空旷的地方,有很多做烧烤的,人们边烤边吃,大声喧闹着,在皎洁的月光下,这一切显得妩媚多姿。
月亮正当顶,我和三五个朋友,在天台上置一小几,切两盒月饼,泡一杯清茶,开几瓶啤酒,谈天说地,欣赏明月。偶尔有人在说,这个月饼没有小时候在家里的月饼好吃。是啊,月是故乡明,饼是家乡甜。
家乡的月饼,酥皮,里面有一两粒冰糖,嚼在嘴里清脆作响,而包装 ,只是一张纸而已,这种月饼,甜而不腻,且耐储藏,我们也拿它做零食。小时候我经常和爷爷一起睡觉,半夜里,当肚子饿了,爷爷总是摸摸索索的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个月饼,递给我吃,如果没有吃完,爷爷重新用纸把它包好,放在枕头下,以备下次或者是在第二天吃。
真正到了中秋节,吃月饼赏月很少见——在农村,大家都在忙着收割。那个时候,市面上很少有零食,所以从暑假开始,月饼就已上市。有一天我和爸爸去湖里收割稻谷,吃完早饭,爸爸还特意带着一个竹篮子,在稻谷快要收割完时,爸爸喊我到田埂上坐着休息,他取下先就挂在树枝上的竹篮子,从里面拿出一个月饼让我吃,他自己燃着一支烟,在田埂四处走来走去,打量着稻谷的收成。我嚼着清甜的月饼,喝着自带的茶水,看着俯倒在田地中的稻谷,一天的疲劳就这样一扫而光。
洁白无瑕的月亮高高的悬挂在我们的头顶,夜渐深,人微醉,几瓶啤酒下肚,大家都在说,今天我们吃的不是月饼,是回忆。
是的,多年以后,当我们和亲友一起于中秋之夜品月饼庆中秋时,我们一定会记起童年的冰糖月饼、岭南的广式月饼。此刻,秋风微凉,可岁月更长啊!
从小到大,作为松滋人的我,感觉中秋在老家也过的不是特别隆重与讲究,反而端午在老家感觉很重视,今年才放假三天,也没时间回去, 更可笑的是居然昨天我才想起来中秋我没吃月饼 是啊。家里的中秋,田里很忙的,哪有时间和闲心赏月。 小的时候,亲戚送一盒广式月饼,都是慢慢吃的,舍不得一下子吃多. 在岭南,五仁,香港大班冰皮算高档的,但怎么也赶不上小时候的冰糖月饼,特怀恋。我几乎每年都在问家里人现在还有没有... 月是家乡圆,饼是家乡甜!一家人做在一起吃饼赏月对我来说是一种奢望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