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96|回复: 15

[心情] [原创]傻子鲁志华的幸福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5 17: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鲁志华,本是一个很端庄、很正式的学名,为了写作的避讳,我曾试图用其他隐讳的绰号,才发现没有任何称号,可以更准确地传达其中诡异的印象。“鲁志华”三个字,已经超越姓名本身的含义,上升为一个符号,一个可笑的符号,一个傻子的符号,像黑色的幽默,又像恶意的玩笑。

额头突出、眉骨高耸、鼻梁扁平,加之有点龅牙,他的相貌似乎直接沿袭了千万年前的先人血脉,成为一个古猿人的翻版。他走路的步幅有种近乎夸张的大,颇有点豪迈,上身却向前佝偻,消解了那种奔放的气势,反而显出一些滑稽。一身军大衣或一身破衬衫,经年不换也经年不洗,油痂与汗味层层叠加,与一顶蓬乱的头发混合后,构成一种很极端的邋遢。

小镇上,他猥琐得太醒目,他龌龊得太刺眼,他是所有家长最直接最现实的反面教育样本,他是所有孩子最恐怖最肮脏的梦魇。“再不好好吃饭,鲁志华就要跑来吃了!”一声恫吓,孩子迅速变得安静而顺从,“鲁志华”那三个字背后所代表的黑暗与疯癫,像锲子一样深深地打进了记忆里。

行走在小镇上的他,有点左顾右盼,又有点旁如无人。眼神里一半是讨好,一半是傲慢。我有点奇怪,这些被世人看重的外貌、穿着,或者地位与荣誉,在他心目中是不是身外之物?不修边幅的他,是不是传承了扪虱而谈的魏晋遗风?或许是我们过于俗了,看不出隐藏其中的大洒脱。

其实,他并不是故意摆出一幅蓬头垢面的姿态,他的脏主要是因为他的懒。有机会,他还是愿意把自己弄得干净一些,毕竟那样也更舒服一些。夏天,他经常到镇子上头的水库,美美地洗一个冷水澡。我心里清楚,他洗去一身污垢的那个水库,是小镇自来水的唯一源头。所以,每当看见他湿漉漉地出现在小镇上,我喝水的时候便有些恶心。

又猫在哪里喝了几盅浑酒,午后的小镇上,鲁志华的步子有点踉跄,更有点飘逸,似乎此刻的他比世界上任何人都要活得简单、活得幸福。

 

傻子鲁志华其实并不傻,他的傻是那种有点狡狯的傻,他的狡狯是那种可以一眼看穿的狡狯。很多时候,他像一个早熟而世故的孩子,又像一个迟钝而幼稚的老人。他斤斤计较一饭一粥的得失,却无力从事关于人生或者未来的通盘谋划。像一个下了几十年的臭棋篓子,看不见对手的双“马”卧槽,却在轰轰烈烈地用“车”拱一个过河的小卒。小镇上,他是人们的一个笑柄,一个消遣和调剂,再落魄的人也能在他身上找到优越感。

活着。既是鲁志华的生存底线,也是鲁志华的人生理想;活着,就是鲁志华生命的全部含义。除此之外,他毫无追求和奢望。他是小镇上活得最卑微却又最有骨气的一个人,他不是乞丐,不靠乞讨和施舍生活;他不是小偷,不顺手牵羊不偷鸡摸狗。他是整个小镇的短工,他是所有乡亲的雇员,他用体力和人们进行等价交换。

“鲁志华,来,给我挑几担粪。”“鲁志华,快把我家里的皮柴劈了。”“鲁志华,今天上午负责把我馆子里的鲜鱼全部赤了。”小镇的集市上,他走一路,乡亲们招呼一路,半是调侃半是邀约。一个生意很火的短工,不免会端一端架子,讲一讲价钱。鲁志华在讨价还价方面,有一些天生的精明,加之人们在心理上对他总有些放松,有些怜悯,明里暗里总会故意让他占些便宜,得些好处。

吃千家饭,穿百家衣的他,其实讲究不少。主人在角落里给他安排一把小方凳,一个大瓷碗。蹲在那里大快朵颐的他,还常常责怪主人吝啬,怪碗里白米饭不够多,怪荤菜不够鲜,并要求主人额外再饶上几两酒。对于这个苦情的脏伢子,人们总会有些纵容,嘴里虽怪他有些矫情,有些得寸进尺,但是末了,还要翻出一件陈年旧衣搭送给他。

干完活之后,再给他管饭,或者结工钱,这是对于一个特殊短工最重大的原则。鲁志华的工作期限与热情往往只停留在吃饭与结帐之前的那段时间。一旦酒足饭饱,他便撩挑子跑了。对于他,片刻的得到或者拥有之后,他便不再需要什么,也不再愿意付出任何劳动。另外,吃饱了饭的他,是不会接受任何一桩生意。他只活在当下,也只愿意活在当下。这样的生活哲学,让他注定永远只是一个短工。他是小镇上最懒散最悠闲的人,也是最辛苦最窘迫的人。

 

偷懒卖滑的那些伎俩,乡亲们其实心知肚明,却又不忍心过于追究。剩下那个最憨头的人,得意地卖弄着自己的精明。

伸手不打笑脸人,鲁志华深谙此道。镇子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他是一个铁定的客人。也不上情,也不上桌。提溜着一吊鞭或一抱“冲天炮”,稻场边就点了。也不与任何客人打招呼,不理睬任何客人的调侃,直直地寻办事的主人,然后很认真很扎实地磕头,口中念叨着:“给您送恭贺啊!”主人撒烟,接了;筛茶,端了。也不走,拣个不显眼的旮旯坐了,满怀期望,安静地等着。客人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主人似乎有意又似乎无意地冷落了这位特殊的客人。他便有点着急,款款地扯主人的衣角:“把鞭钱结了吧。”主人便虚意地挽留:“不着急,吃了饭再说。”他很有些无奈:“不吃饭不吃饭,您先给我结了帐,我还要赶二家呢,王老倌子的儿子今儿结婚,我要去送恭贺。”结鞭钱,除了买鞭炮的成本之外,主人不给他一些赚头,他肯定是不依不饶的,赚头少了,他还很有些不满意,暗地里只怪主人小气。

这样的生财之道,虽然做起来有些可耻,但看在他带给宴席的那份喜庆和娱乐,人们始终对于他的“敲诈”无法拒绝和生气。

 

为了整顿市容,其他乡镇的城管部门会将一些智障者或流浪汉,整车装来,遗弃在边远的乡村。作为小镇的原住民,他对偶尔流落到镇子里,那些衣着恶心,蹲在垃圾堆边翻检吃食的疯子很有些不屑。或许,在他的认识里,那些流浪者与他,永远不会是一个层次,一个阶级。他和流浪者之间,其境界自有云泥之别。

路人打趣他:“鲁志华,过来,把那个女疯子介绍给你做老婆吧。”他脸上便显出被揶揄的不快神色,仿佛将女疯子与他相提并论,是对他的一种侮辱和亵渎。他有些愠怒地反唇相讥:“我不要,留着给你当妈。”路人便起身追打,他却一溜烟地跑远了。隔了老远,还在得了便宜卖乖地嘟囔着什么。

虽然嘴硬,但他胆子却小。逢着身体疲惫,恹恹地偷懒,又和主人狡嘴,不免会挨上一顿两顿拳头。看到脸上挂着伤痕,人们问起,支支吾吾地推说撞门槛上了。或许,讲面子的他,对于这样的追问是很有些忌讳的。

小镇上,再也没有看见过那个女疯子。事后,人们却惊讶地听说,鲁志华用他打短工换来的吃食,软磨硬泡地骗着那个女疯子,躲在哪个芭芒林子里苟且了一番。街上再次遇见他,乡亲们便很热烈地恭贺他、调侃他,更有一些心怀叵测的人,刨根问底地打听他苟且的细节。对于这桩并不光彩的艳遇,鲁志华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是脸上挂着一丝曾经沧海的高深与得色。

 

镇子上似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鲁志华了,听说是病了,什么病?病得多重?人们尽管好奇,但那好奇是有限的好奇,是并不深究的好奇,是头脑中一闪而过的疑问。

再见到他时,形容颇有些憔悴,但神色依旧阳光而快活。手里提着一个塑料包装袋,问他,也不搭讪,径直走向镇子里的野味餐馆。对着老板,得意地从袋子里提溜出一条蛇。算好价钱结了帐,在人们关切的目光中绝尘而去。当然,还带着一碗老板赠送的荤菜。

听说,他还有一个苦命的妹妹,家境寒酸。每有一碗好菜,他都要匀出一点,小心翼翼地端去送给妹妹。还听说,他父母早已过世。每逢祭日,他都要买上一点香纸,给父母上坟拜祭。

因为工作调动,我已经远离了那个小镇。偶尔在街上看见一个乞丐,便想起了他。回家问爱人关于鲁志华的事情,爱人一撇嘴角:“他呀,活得比世人都快活。”是啊,他还能怎么样呢?只要他活着,就一定比世人活得简单、活得快活。

 

又及:鲁志华,松滋市陈店镇人,父母早亡,兄妹三人,排行老二,年龄无考,身世无考,住处无考……

 

                                         080506

评分

参与人数 2 +200 收起 理由
跳舞的鱼 + 100 很给力!
梧桐树下 + 10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5 18: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真实,跟我的看法一样,只是好几年没见过鲁大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5 18: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留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5 21: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莽子也留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6 01: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这个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老家的 业喜 同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6 08: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6 11: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真有这样的人啊,现代版的阿Q,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6 17: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少还是有点问题的,其实我们身们也有这样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6 17: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说一篇.有前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6 23:41: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志华卒于2014年8月3日(酒后洗澡溺水身亡),享年约60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7 00:06: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店的一代风云人物,童年及少年时的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9 10: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念初中时,星期五回家的路上,总是遇到他,在那个棉花采购站的坡上..那时都很怕他,和伙伴们都是绕道而行...现在想来,也有一丝惧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22: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各位老家的朋友,近来有许多人给我电话,询问这篇文章,在此一并感谢关注。
我是个业余写作者,以前写了一些,也贴在了这个论坛,后来懒了,就很少玩论坛了。
有机会我会把自己写的新东西放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9 23: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这弹丸小镇,谈起丐帮帮主,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知是哪位好事者给此人加以贵冕,劳动人民觉得该封号贴切生动,都默许认之,但到底何人何时何地封的,实无从考据。
  丐帮帮主姓鲁名志华,中等身材,小眼瘦脸,肤色黑中带红,黑到底是本色还是不修边幅造成的值得商榷。他的着装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件长长的棉制绿色军大衣,上面油渍斑斑,但还算完整,没有明显的开裂与小洞。
  我95年上班的时候,听同事谈过此人,有点呆有点傻,原因很多,或说他颅内中长肿瘤,或说他患脑膜炎后遗症,甚至说是小时候生病打针后致的脑残……传说千奇百怪,在此不一一累述,都仅仅是街头巷尾,坊间传闻而已。
  虽然他靠吃百家饭过日子,但小镇上的人们都喜欢他。他比现在的“老虎”“苍蝇”原则性强多了,不偷不拿不抢,几十年如一日,痴心不改也!老百姓喜欢他的老实敦厚。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理论的熏陶下,小鲁同志也渐开顽痴,慢慢有了点经济头脑。如果哪家哪户有红白喜事,他一定会兴冲冲地到商店赊一挂鞭炮,一件“震天雷”,走到当事主人家门口,独自燃放。鞭炮阵阵,震雷滚滚后,小鲁同志在外垂手静候,主人此时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儿,走出来,热情地迈步上前,递上香烟,送上红包。帮主心胸豁达,不在乎多少,只要红包里装的数额高于鞭炮本钱,都一一笑纳,然后喜孜孜地离开,不会不依不饶地搅缠。每年春节期间,千家万户喜气洋洋过新年,小鲁同志脑袋活,点子多,独辟蹊径下基层。串乡走村,探访人家,进门就扑通一声跪下喊吉祥,见老人就称福如东海,见小朋友就祝学习进步,见中年男人就称恭喜发财,见中年妇女就祝生活幸福,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氛围中,每个人受此大礼,脸上顿时一扫阴霾,笑逐颜开,乐呵呵的送上“打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如何求发展,“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小鲁同志深刻洞悉总设计师理论,收获菲浅,蓦然成了“既得利益集团”!
  有一件事,让我对帮主的看法有了彻底的改变。
  鲁帮主有无缘无故流鼻血的毛病,发病频率较高。某天晚上,我们几位“光棍”在医生值班室津津有味地看电视,忽然听到外面急促的脚步声,我们跑到外面一看,鲁帮主用手紧按鼻梁,鼻腔里淌出来的血已溢满嘴唇,样子较为狼狈。医生作了紧急止血处理,清洗了嘴唇,问他是否开药,他好像非常有经验的说:“我经常只要止血就可以了,不需要。”由于我们对他都非常熟,有位医生就半是戏谑半是怜惜的对他说:“鲁志华,你喊我一声爷爷后,我就不要钱了。”说完吃吃地笑着。帮主嘟囔道:“我知道换药五毛钱,你个毛伢子,我喊你干什么啊,我有钱。”神色既坚定又神气,说完从口袋里掏出五毛钱,“啪”的一声往桌上一掷,如此麻利的动作震住了我们的笑声,从这半疯半傻人身上透出来的铮铮骨气让我们震撼,他的高大映衬出我们的无聊和卑琐,我们在世俗的汪洋中浸泡了多年,一切都可以货币化,权力、亲情、爱情……都可以明码标价。在这个所有人认为有病的人的面前,我们世俗之人难道不感到汗颜吗?可能恰恰是我们自己“病”了。
  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可是捉蛇的高手哟,从没被蛇咬过,有时见他提着蛇皮口袋卖蛇,卖后数钞票时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有时见他扛着一根钓鱼杆,在街上信步而去。其超然如野鹤闲云,每天担风袖月,呵呵,有隐居逸士之风采也!
  我们小镇上酒馆的老板都喜欢他,其中当属河鲜酒楼和江民酒楼,每当遇到很多的剩菜时,见他从街上走过,就满满地盛上一盘,倒一杯粮食烧酒,招呼他过来。鲁帮主每遇此景,都走过去欣然接过来,默默地走到一僻静的角落,时而大块朵頣,时而慢嚼细咽,时而举杯啜饮,抹嘴咂舌,悠然自得,让路过之人都无比羡慕。随着酒精的慢慢摄入,他的脸逐渐红得发紫,眼神逼人,最后终于支持不住,歪歪斜斜地倒在地上。此时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惠风徐徐,应该是鲁帮主人生中之快事也!鲁帮主双眼圆凸,精神亢奋,手舞足蹈,我在猜想他此时的心态,是否豪气干云,此时此刻,地作床,天作帐,花儿为我开,风儿为我吹,试问世间,谁最幸福,俺老鲁也!
  十几年过去了,鲁帮主也渐入垂老之态,行走在街道上的身影也日稀。特著此篇拙文以示怀念。

                                                                                                                                                   -作者:沧海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19: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犀利哥 发表于 2014-8-9 23:43
在我们这弹丸小镇,谈起丐帮帮主,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知是哪位好事者给此人加以贵冕,劳动人民觉得该封 ...

一看就是在陈店生活过的老乡,写得好,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松滋人网 ( 鄂ICP备2023004758号-2 )

GMT+8, 2025-2-6 21: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