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大观之二“字里乾坤”
汉字大观之二“字里乾坤”
“字里乾坤”展示了世界已消亡的古文字图样。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古代苏美尔的“钉头字”(也称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和我国的汉字并称“世界三大古典文字”。楔形文字、圣书文字,已销声匿迹不再使用,惟有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现代汉字,成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汉字构造规律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字特征的图例、46枚直径40公分的古铜钱币,其中一枚直径2米,为世界之最。“字里乾坤”,从汉字与已消亡的其他民族古文字的对比中,指出汉字旺盛的生命力;通过对汉字结构的分析、汉字构造规律的认识、汉字演进的图示、汉字特征的体味来展示汉字独特的精神风貌。运用反映在古钱币中的汉字和篆刻印章文字等,展示汉字在方寸之间具有的无穷魅力,给人以多方面陶冶。 汉字大观之二“字里乾坤”
古代苏美尔的“钉头字”(也称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和我国的汉字并称“世界三大古典文字”。楔形文字、圣书文字,已销声匿迹不再使用,惟有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现代汉字,成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
在“字里乾坤”部分可以看到文字本身的魅力。这里不仅有令篆刻家啧啧称赞的各式印章,还有用汉字组成的图画,制作者甚至还在墙上给游人留下了问题,加强了互动性。一个“日”字加一笔,是否可能举出10个字来,这也是文化墙留给游人的问题。据介绍,这里其实设了一个“陷阱”,日字加一笔可以构成目、田等字,但据考证,这样构成的字只有9个,不可能举出10个。
[ 本帖最后由 szshkq 于 2008-11-21 22:52 编辑 ] 塘沽文化墙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碑墙或碑林。首先是内容丰富,文化含量高。文化墙以雕刻文字为主,在一道长墙上从多个角度集中体现了汉字文化如此丰富的内容,宛如一座露天的汉字博物馆,为国内首创。其次是版面高度艺术化。墙面镶以大量古今名家手书书法刻石作品、现代浮雕作品、铸铜作品并装饰以观赏石、文化石,集美文、书法、浮雕、钱币、篆刻印章为一体,既不离汉字文化之主题,又充满了艺术趣味。第三,汇集了一批蔚为大观的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珍品。如晋代王羲之《兰亭序》一直被世人奉为书法珍宝,原作随唐太宗葬入昭陵。文化墙把称为“神龙兰亭”的唐冯承素摹本放大镌刻上墙以供游人欣赏。清代乾隆皇帝把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视为三件稀世之珍,将收藏这三件珍宝的地方称作“三希堂”,这三幅作品这次也一并雕刻上墙。怀素的狂草一直为后人所珍视,毛泽东的草书即深受其影响。镌刻上墙的怀素《自叙帖》全卷1.6米宽,40米长,真正是大气磅礴。为让游人清楚地了解战国时期楚越等国的金文“鸟虫书”,文化墙上将镶嵌一把放大了的“越王勾践剑”,上面有当时的“鸟虫书”铭文。在古钱币文字方面,文化墙上镶嵌的45枚古币,不啻是一部中国币文史。而其中由秦相李斯书写币文的秦半两钱,则将铸造成直径2.1米的巨大铜钱,可称世界之最。第四,结合文化墙所表现的汉字和汉语言文化的内容,由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创作的一批浮雕,进一步提高了文化墙的艺术品位和观赏价值。其中先秦诸子的浮雕以及一批古代书法家和文学家的浮雕像如“屈原昂首问天”、“陶渊明采菊东篱”、“苏东坡泛舟赤壁”、“陆放翁北望中原”、“辛弃疾挑灯看剑”、“曹雪芹满纸辛酸”等相信会给游人留下深刻印象。
墙面镶以大量古今名家手书书法刻石作品、现代浮雕作品、铸铜作品并装饰以观赏石、文化石,集美文、书法、浮雕、钱币、篆刻印章为一体,既不离汉字文化之主题,又充满了艺术趣味。
差点把我电脑搞死机 中国汉字渊源流长! 确实长见识,从没有系统的了解过这些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