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学做贡献:吕氏的研究
先是,昨夜无聊中看一个帖子,关于历代的状元之最,看到“最自信的状元--胡旦”,原文如下:宋太宗元年,有一书生到山东某县游览。知县大人得知该书生颇有文采,便设宴款待。知县的公子很蔑视那书生,问其有何特长,书生说工诗。公子便让他诵读一首,书生诵了一首,最后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公子一听,大笑说:“此乃一瞌睡汉。”书生十分气愤。这书生便是吕蒙正,第二年,吕蒙正一举夺魁。他写信给那公子:“瞌睡汉如今中了状元啦。”公子看了他的信,冷笑一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你一筹。”第二年,新科状元正是这位公子——胡旦。综观科举史,有如此自信者,胡旦当属第一。
如果历史只是象电影截取这一段来看,无疑这个胡旦远比上一届的状元吕蒙正出彩得多,但是事实远非如此,先看看胡旦起伏跌宕的悲惨一生:
第一起落:中状元后,先是做监丞,通判升州,又升迁左拾遗,,因《河平颂》忤怒太宗,贬为殿中丞,河平颂是攻击开国元勋宰相赵普(宋代第一名相)的文章,让皇帝很是不爽,因为当朝皇帝是宋太宗赵匡义(赵匡胤的亲弟弟),当年烛光斧影悬案里面,宰相赵普为了帮赵匡义夺他老哥的皇位出力不少,所以胡旦想攻击皇帝的恩人赵普,当然是触怒龙颜啦。
第二起落,胡旦又上《平燕议》,建议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受太宗赏识,起为左补阙,复值史馆,升迁户部员外郎,众所周知最肥沃最出战马的燕云16州被被契丹占领,宋朝灭亡的根源也在于此,所以燕云16州等同于现在台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
第三起落:因好友马周案连累,被贬为坊州团练副使,又因为擅离职守去见好友宋白,再次被贬绛州(现在山西新绛),后来时来运转,升迁为工部员外郎(上次是户部,这次是工部)
第四起落:和宦官王继恩走得很近,王继恩和胡旦一起谋划因为另立太子案败露被贬,所以胡旦也跟着被贬为散官。
这一次,胡旦再也没有能爬起来,因为他不久就双目失明,朝廷给了他一个秘书省少监的闲职。这个秘书省就和现在的国家档案局差不多,明代叫翰林院,少监的职位是从四品,说白了也就是和顾问差不多的可有可无的职位
胡旦死的时候,贫困潦倒,朝廷听说后给了20万钱才得以安葬。胡旦基本可以说连权利中心的边也没摸上,唯一的一次政治赌博是和王继恩一起想另立太子,结果赌输了,所以他的一生是蛮失败的。
再看看吕蒙正极其耀眼的一生,
1)一路高歌猛进,官至宰相:
中状元后,也是做监丞,通判升州,又升迁著作郎(开始的政治轨迹和胡旦差不多),
6年后,当了参政知事,这个职位相当于副宰相,爬得很快嘛,两人之下,万人之上
再过了5年,终于当上了宰相,这个过程只用了11年,宰相相当于现在的总理,现在一个人要从大学毕业开始到当总理需要多少年?所以吕蒙正的确为官有一套。
2)第一起落,过了三年,因为宋沆另立太子的上疏触怒皇帝,而刚好吕蒙正和宋沆走得很近,所以吕蒙正也被贬为户部尚书(就算被贬,这个职位也是一品了),为什么都是为太子的事呢,嘿嘿,看得出,古代就早有政治赌博了,谁把将来皇帝的宝押对了,那么以后就吃香喝辣了,如果输了,那就和之前的胡旦一样永远被排除在权利中心之外。
后来证实吕蒙正和立太子的事无关,又官复原位。
3)吕蒙正几年后又被贬为右仆射,左仆射(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比总理低了一级),刚好国库空虚,他捐出全部身价三百万给朝廷,结果又被任命为宰相!一,我为什么要说又?嘿嘿,因为他已经第三次当宰相了。
再再后来,被封为莱国公,古代官爵等级非常严明,按照“公-侯-伯-子-男”由高到低封爵,除了开国元勋,皇亲国戚,封为“公”的少之又少,当然《鹿鼎记》里面的鹿鼎公韦小宝之类是小说不当真的。
接着又加封为太子太师(下一任皇帝宋真宗的老师)。后来他辞官后,他的学生宋真宗还亲自两次跑到他老家专程去看望他,多么牛B的人物,就好比现在胡哥专程跑到泰州中学去看他的恩师一样。
吕蒙正出身寒门,三拜首辅,后代子孙中很多都是宰相,御史,的确是北宋和赵普齐名的良相!
于是对吕蒙正这个人物开始产生强烈兴趣,找来《吕蒙正传》研读,原来很多脍炙人口的典故都出自他,
例如,吕蒙正未发迹时穷困潦倒自撰的春联: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额:南北
暗喻自己缺衣少食,没有东西。
再如,吕蒙正泡妞时的谐音名联:
因荷而得藉;(赵黛菊)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吕蒙正)有幸不需媒
这个赵黛菊是洛阳显贵之女,被他的才学倾倒,后来成为吕蒙正的老婆,所以同学们,泡妞不是喊打喊杀秀肌肉,也要靠真本事的。
又如,吕蒙正和情敌工部侍郎之子倪兴官的对子:
牛头焉会生龙角?(倪兴官)
狗嘴何曾出象牙?(吕蒙正)
吕蒙正的回帖,让倪兴官退出争夺赵黛菊的行列。
吕蒙正晚年将相位传给了吕端,,这个吕端因为老毛的那句“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而广为人知。又是姓吕的,吕蒙正传里面说吕端和吕蒙正有亲戚关系,好奇心顿起,于是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翻遍《资治通鉴》,《旧五代史》,网上更查阅吕氏家谱等等典籍,因为有些资料,网上是没有的。
根据查阅结果,整理如下:
1吕崇嗣(生两子)
2吕延之, 吕从之(生了一个儿子叫吕沆,绝后了)
3吕渭(生6子),吕勖(绝后)
4长子吕泰,次子吕翼,都早夭。三子吕温(老三的后人被奉为正统),四子吕恭(吕端的远祖),五子吕俭,六子吕让(他的第三个儿子叫吕洞宾)
5吕镇(吕温唯一的儿子)
6吕顼 (吕镇唯一的儿子) 徐州刺史
7吕韬 (吕顼唯一的儿子) 英州刺史,燕国公
8吕梦奇(吕韬唯一的儿子)河东节度使,齐国公,后唐兵部侍郎
9吕龟图(长子),吕龟祥, (四代单传,这次终于有两个带把的了)
10吕蒙正(长子)吕蒙亨(他的儿子吕夷简也是一代名相)
再看看吕端的家谱
4:吕恭
5:长子吕爽,次子吕环,三子吕特
6:吕寿(吕爽的长子)
7,不详
8:吕兖 沧州判官(类似公安局长)
9:吕琦(吕兖的长子),后晋兵部侍郎
10:吕端 北宋宰相
综上所述,吕端和吕蒙正应该是同一个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爸爸,不知道当初吕蒙正力举吕端为相的时候,有没有考证出这个亲戚关系?嘿嘿,我应该是第一个考证出来的人吧。
另外,现在吕氏族谱以吕温,吕恭,吕俭三兄弟的后人为三个派别,是因为吕俭的孙子吕宗朝也做到了宰相和汲国公的位置,唯独四兄弟中老幺吕让的后人则无所作为,唯一出名的三儿子吕洞宾是屡次不中举,愤而流浪江湖成为八仙之一,由此可见,光宗耀祖这等大事,是要靠几代人的努力的啊。 没研究过。
LZ很楼,把人家的家底儿摸得清清楚楚,佩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