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军 发表于 2009-4-6 20:31:20

我看《半生缘》

我看《半生缘》http://imgcache.qq.com/ac/b.gif
      早就没有了看电视剧的兴致,当这部电视剧风行的时候,去买了小说,在网上看了电视剧的开头与结尾。怎么说呢,任何时候人类的感情都是相同的。虽然写得很现实,对于中年以后的人来说是一部很好的耐人寻味的小说,但是我反感张爱玲为什么要把曼桢的命运写得那么惨。
  曼桢有美丽的相貌,优雅的气质,生存的能力,更是一个对家庭有责任感的好女子。家境困难的时候不惜以打几份工来维持家用,对长辈和弟妹更是疼爱有加。这样的一个女子难道不该有美好的未来?可是在张的笔下,她的生活简直就是让人无法面对。首先是被亲姐姐陷害,被迫生下了一个自己不想要的孩子。然后因为天生的母性,爱上了自己的孩子。最后还跟那个自己无法忍受的恶棍结了婚又离了婚。跟世钧重逢后,虽然世钧了解她的痛苦经历和并不太好的生活现状,但也只能是无奈的擦肩而过。
  我认为曼桢不可能有这样的命运。首先,因为骨肉亲情,她的姐姐不可能去害关心自己、感激自己的亲妹妹。曼璐之所以卖身,是因为爱自己的家人,迫于生计,甚至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爱情与名誉,她不会让自己的妹妹去重复自己的命运。其次她的母亲不可能视而不见,所谓虎毒不食子,更何况是面对一个孝顺的乖孩子。哪个当娘的会如此丧尽天良?再则世钧家境良好、人品端正、为人忠厚,实在是一个理想的女婿人选,她没有任何理由去折散这样的好姻缘。再怎么设想,曼桢都没有这种悲惨命运的可能性。但凡作家总是爱追求一种凄美的意境,让人去伤感回味;而不舍得用美满的结局,让人去欢欣鼓舞。就好比《简爱》,非要等到罗彻斯特面目全非,贫病交加的时候,简才会和他幸福美满的成为夫妻。好象没有一些缺撼故事反而会不完美。
  凭曼桢的相貌、气质、人品和生存能力,就是放在当今社会,也是美丽动人的白雪公主,无数才俊中的梦中佳人。其实完全可以说曼桢因为误会和世钧分了手,离开了原来工作的那个工厂,又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接着又有了更加浪漫动人的恋爱,结了婚。虽然是在战争时代,可是他们夫妻婚后出了国,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等仗打完了才回来,还带着一对可爱的儿女。在一次鸡尾酒会上和世钧重逢,感叹似水流年,微笑着问好。但是绝对不会说:回不去了。更不会因为回不去了而感伤得抱头痛哭,然后在街上各牵着各的孩子擦肩而过。
  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里,面对不同的人,往往会产生相同的感情。因为人不能忍受孤独,需要有人分享幸福与承担痛苦。人的感情不可能被限制,除非是结了婚,有了孩子,因为一份责任心而自己有所节制。曼桢和世钧的感情始终限制在对方身上,思念这么多年,显然是不符合人性特点的。
  我想象中的曼桢在十四年后,是很让人欣慰的。虽然和世钧分了手,但是后来生活得很美满,没有任何理由幻想回到虚无漂渺的过去。而世钧也是幸福的,又遇到了心仪的女子结为夫妻,过着甜蜜的家庭生活,也绝不可能放弃眼前的生活。如果是这样的结局我觉得才会是真实的!十四年后,他们重逢,应该是微笑着说“你好”,而绝对不会是“回不去了”的痴话傻话!  
http://imgcache.qq.com/qzone/space_item/orig/12/23996_dec.jpg

wyqqq0507 发表于 2009-8-5 13:23:19

电视剧看过,书也买来看了
这样的结局挺好,一句"回不去了",更让人伤感

军军 发表于 2009-8-5 17:59:56

回不去了更好!回去干嘛呢?做好眼前的事情,创造美好的未来!!!

wyqqq0507 发表于 2009-8-5 19:11:10

是呀,各自都有了新的生活了,回不去了放在心里更好

军军 发表于 2009-8-5 21:22:29

若真有缘,无论任何理由都会与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有必要回头吗?

军军 发表于 2009-8-5 21:23:21

即使放在心里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顶多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历史活物见证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看《半生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