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feiyang 发表于 2009-6-27 15:10:32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拍的风车(本人原创)

http://images13.51.com/29/b/b0/3c/duolizhaoyu/1024_768_4212310470duoliz.jpg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它东临德国,南部和比利时接壤,西面和北面临近北海。这个曾经以航海和海上贸易称霸于世界的国家,国土总面积只有41547平方公里(相当于福州市土地面积的三倍),人口为1500万人(不到福州市人口的三倍)。它的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平面,人称荷兰是“海平面下的国家”,百分之六十的荷兰人常年累月在这块低洼的土地上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着。走遍荷兰,除了翠绿的牧场,蜿蜒的河流、湖泊,以及整洁的城镇、乡村之外,你绝对看不到山峰和山脉。全国地势最高的地方,是位于与德国、比利时接壤的东南部, 但最高海拔也只有300多米。
       在这块“上帝造人,荷兰人造地”的国度里,荷兰人民世世代代围堤筑圩, 终于在国门前面构筑起一座座巍巍大坝。这些大坝将汹涌的大海挡在了国门之外,使堤内的土地免遭潮水的淹没,变成了安居乐业的家园。几百年以前,荷兰人民就发明了抽水风车,将堤内的积水抽干,进而将水乡泽国变成良田牧场,使荷兰土地面积增加了60万公顷。无论站在哪座大坝上,你都会看见:堤坝外,是白浪滔滔,渔船点点;而堤坝内,却是河渠纵横,花开遍地,牧场绿草如茵,阡陌之间风车在悠悠转动,仿佛在吟唱着一曲曲古老的歌谣。
20世纪,荷兰又实施了两项举世瞩目的围海造田工程:须德海工程和三角洲工程。
            1916年,荷兰发生大水灾,海水冲击了阿姆斯特丹市周围,居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1920年,荷兰政府和议会通过了在须德海流入北海的入口处建立一座巴里尔大坝,用以阻拦海水袭击,即著名的“须德海工程”。到1932年,全长32公里的巴里尔大坝终于建成,北海的海水从此进不了坝内,须德海慢慢地变成了内陆湖泊。之后,人们又将湖泊分割成四大块,陆续于50年代到70年代之间,完成了其中三大块的围海造田工程,向大海夺得了21万余公顷的土地。如今,巴里尔大坝已经成为荷兰的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站在大坝一端向另一端望去,只见一条笔直平坦的双向高速公路穿过大海,直通天际。来到低于海平面5—6米的围垦区,就会看到,一方方数百米宽、千余米长田块,方方正正。田野中间笔直平坦的柏油马路伸向远方。大路两旁,每隔数百米就坐落着一、二座掩映在树林中的农舍。我们到的时候已是深秋,田野里已看不到绿色,只看见一颗颗带着青青表皮的洋葱顶开土层,露出了他们那圆鼓鼓的身体,似乎在告诉人们收获的季节到了。
巴里尔大坝建成后不久,荷兰政府又着手实施了三角洲工程。该工程位于荷兰西南部,这里是莱茵河、马斯河等几条大河的入海口与河流冲击而成的三角洲地带。三角洲工程的最后一座大坝于1986年建成。整个工程历经半个多世纪, 将几座岛屿连接起来,封闭了几条河流的口湾,成功地把海水拒之国门之外,又形成了一片片新的垦区。
置身荷兰,人们无不为沧海桑田的人间巨变惊叹不已!

yufeiyang 发表于 2009-6-27 15:14:04

风车拍摄与2008年7月22日!拍摄地点!阿姆斯特丹!相机!SONY T10 自动暴光模式!下面的解说并非本人原作!特此声明

浩子 发表于 2009-6-28 23:10:22

楼主好象经常出国啊!羡慕!

悟空 发表于 2009-6-30 19:02:50

支持楼主,向国外发展

马甲用完了 发表于 2009-7-1 00:17:57

那您到底原创个啥?
整了张图片?

yufeiyang 发表于 2009-7-4 22:26:37

呵呵 就是张图片是原创 这个下面不是我的原作 查了资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拍的风车(本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