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04|回复: 3

[育儿] 如何看待现代孩子的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3 15: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第一个大的变化是“溺爱”。
    计划生育的政策实行了30年多了,社会积累了三代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特点是独自生活、成长而没有类似生命的参照系,所以一位日本的社会学家将独生子女界定为一种社会病,是有其道理的。家庭的生活,有了溺爱这两个字,基本就毁掉了。程度轻的,不得不花时间来修复;程度重的,从一开始便失败,最后难以挽回,教育的困难和艰辛,就由此开始了。我自己的孩子,也是溺爱过多,好多习惯不好,花了很长时间才解决一两个问题,有的问题,比如挑食的毛病,到了现在还没有解决好。有父母讲:“我很有原则的,从不溺爱孩子。”我听了这话,往往就认定是假的,事实上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溺爱不是“真没有”,而是“真有”,绝大部分还非常的严重。自己感觉这九年的最大心得,便是一直试图赢得与溺爱的这一场战争,哪里还奢谈什么教育的高度。
有家长说:“我从来是管教很严的,没有溺爱。”套用一句流行话说“溺爱”这个东西,大家是“真有”,不是“真没有”。不要溺爱,要慈爱,后面再分享。
      第二个大变化是机器娱乐泛滥,机器教育代替人的教育的形式盛行,典型的一句就是“哪里不会点哪里”。
这是中国的要命的、没有良知的文化发展机器的教育,包括什么《巧虎》《小小爱因斯坦》什么的,都是些唬人的玩意儿。美国人曾经为了提醒年轻的父母们,专门做了一个长期的医学与心理学实验,证明了从小长期接触电视和声光电的孩子,神经中枢的发育异常。为什么呢?
    因为电视电影这东西,是虚拟的社会生活,是异化的场景。好比我们现在正在参加沙龙,电视里的话,一秒钟不到,我们就在开车回家的路上,再一秒钟,可能就在餐桌上谈笑风生了,而现实的生活,从参加完沙龙到吃饭,至少也得花3个钟头的时间。电视电影这种科技手段,却在2、3秒内就神奇地完成了。这种非自然的场景对于幼小孩子的神经发育、认知机理的形成,是有大破坏的。当然了,电视游戏这些东西,有色彩、能动,里头说的话大多也不是说人话,而是捏着嗓子或哑着嗓子怪怪地讲话,这些东西接触多了,小孩子自然也不讲人话,见文字不动,没有彩色,没有声音,当然就不会喜欢。你给他搞多了声光电,再来培养他亲近图画、文字和阅读,亲近人的优雅的语言,培养他的关注力,怎么还有可能?要是没有这些东西,或者尽量少接触这类东西,孩子的关注力还需要你刻意培养么?我见过的全是辛辛苦苦的家长居多,自然轻松的家长居少啊。
      还有一点:人的眼睛的发育,是8、9岁才完成的,现在的孩子近视率是82%以上。所以,少或根本不接触机器,是一个医学的建议,不是一个教育的建议。六年前接待过梁晓声先生,他讲了一句:“中国最失败的是教育,这个失败是可怕的。现在的父母老师,要培养孩子亲近文字的能力。”深以为然。当然还需要培养他们亲近自然的能力。
  第三个大变化是道德文化堕落。道德文化这种营养,被“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只手从教育和文化里头抽干了。
自然是天启教育,最高形式的教育;图画和文字是人文的教育,人伦的教育;运动、社会游历、美育、劳动体验,是情商和心智的补充。这三者,便是“儿童教育”的100分。君子以财发身,不以身发财。我们现在的教育,正是要要孩子们以身发家、发财,苏格拉底讲“美德即智慧”,中国人讲“仁以生智”,这些规律在现在好多机构里都已经失效了。几年前看到一本小学生用的小练习本,上头有一句用来励志的话,八个字:“多考一分,压倒一片”。这样的励志,还能叫教育吗?
    大家知道中国现代的教育,有一个被世界教育界公认的奇迹,就是抗战时期苟存于云南昆明八年的西南联大。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威胁华北,为保存中华教育精华,面临战祸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联合大学,南迁至长沙,数月后旋即西迁昆明。三校联合组成校委会,南开大学的张伯苓、北京大学的蒋梦麟、清华大学的梅贻琦任校委会主席,这三位既是校长,又兼为民国时期的著名教育家。他们领导学校在云南艰苦卓绝办学八年,师生在茅草棚里上课,饿一顿,饱一顿,硬是在日军空袭的夹缝里专注地办出了世界一流的教育,全校八年毕业2000多人,其中成长了一大批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艺术家,仅后来入选为中国院士的学者就超过了100多,大家所熟悉的华裔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和李政道先生,也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易社强教授曾花十年时间专门研究过西南联大在教育上的辉煌成功,总结的一条重要规律就是“敬学乐群”四个字。大家有空可看纪录片《西南联大启示录》。
    总之,学而有友、敬学乐群这八个字,对于培养优秀的高端人才来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境文化,而这种文化,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需要有见识的家长和老师一块来共同营造。眼睛里只盯住自家孩子的家长,教育孩子自然是没有大成就的。只争名次,不能坦诚待友的学生,不能择同伴之长的学生,其人生的境界也必定会受到大局限。现代教育的高度和规律,还是古典时代所坚守的“敬学乐群”四个字。《学记》讲教育有六废:其中之一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第四个大变化是应试为目的的教育大环境。应试这个东西,我举我的孩子一例。她原本在公立学校上了一学期,本来一学期20周,可老师只教14周,剩下的5、6周就开始天天做卷子,复习功课。一学期下来,孩子的字也完全不像个字了。我这才决定“逃离小学”。倒不是说公立学校一定个个都这样,我碰到的这个是这样,所以就逃跑了。
为了应试,良知良能、教育规律、目标、体制、计划,全都扭曲。
应试也不能成功。
    中国孩子,只有1%的上大学的机会--包括一切形式的称为“大学”的机构。
    小升初只有50%,升高中只有又50%,升大学现在是55%,最后是一小部分这四大根本的变化,就是我们父母现在教育孩子不能不面对的。
    溺爱、人格教育的虚无、机器与娱乐、应试,每一个家庭中,都需要首先面对这四大环境的变化 。
    家庭“这些变化,就是我们父母现在教育孩子不能不面对的。”怎么讲呢?打个比方,好比现在的食物污染和环境污染一个道理,你不喝水么?不呼吸么?也好比你在一次长途旅行中,买到了一两条金鱼,本来你就随便养起来好了,不需要做什么的,但是你的鱼缸里的水被别人污染了,你又没有办法换新鲜的水,只能拼命地往水里吹气,把你想要喝的矿泉水添加到水里给可怜的小鱼儿,这样金鱼才不致于死掉。可是,教育孩子远比一次长途旅行的时间要长,孩子也远比小鱼儿要金贵。有个家长和我讲,现在她有一个办法,就是自己天天帮孩子做作业,孩子适应得很好。这个家长挺乐观的,也算是一个办法。
    当然,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换了我,不愿意这样干。我已经读了大学,再这样陪着又念一个中国的小学,难受啊,当然也不划算啦!
    这九年的育儿教训很多,一年才得了一个字,总起来叫《九思训》,和大家分享一下。现在的教育理论泛滥,我个人的看法是:教育的本质是文化教育,做人的教育。千百年的人类历史才能形成一点传统,千百年的传统才能形成一点文化,千百年的文化才能形成一点思想。我个人是更乐于从文化传统里找一些教育的道理。
下面,我一个一个地讲。
    有个家长和我讲,武汉某些名校,每一个孩子后面不是一个家长,而是一个分工明确的“团队”,这不是拼爹,这是拼老命、拼老本。
第一个字:恭。
    恭从心,为君子养心之德。恭于心内则敬于身外,恭于心内则静于身外。敬于身外则行必笃正,静于身外则行必致远。易为天德,静为地德,静则能生,生则能厚。恭敬以致静,居敬而行简。
“恭”的意思,是培养孩子对待生活和周围的一切应持认真、不随便的态度:不随便学,不随便说,不随便做,不随便待人。
第二个字: 慈。慈者,从兹从心;兹者,草木生长茂盛的意思;合起来的意思是帮助人茁壮起来之心,专指上对下之爱,理性之爱。有慈则有亲,有亲则有安,有安则有静。亲而不狎,慈而不溺,娇而不宠。
“慈”是长辈对晚辈的理性之爱、自然之爱,不是普通的爱,也是“和孩子交朋友”的意思,有尊重、无私、不求回报、不功利。
第三个字“严”。“严”者,紧,密,无空隙曰严,有恭敬之心则生严格之行,严以养敬,严以养恒,严以律己,严则行高。
俗话讲“严师出高徒”。严不是严厉,更不是严酷。
是标准,是一次教对。要么不学,学则有标准。
要么不教,教则有标准。
第四个字是“自”。自者,己也,即本人,学和习的本体。“主”,又宰也,守也,宗也。《易·系辞》曰主为“枢机之发”。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全部任务就是一个“自字”:自然、自主、自立、自谦、自愿、自学、自习、自省、自控、自律、自强、自明、自信、自在、自由;自拔。不要:自大、自贬、自卑、自傲、自满、自夸、自乱。最迟十岁之前建立一个“自”字。
有了“恭”、“慈”和“严”三个字,就一定会得到一个“自”字。
一个孩子,应当在八、九岁的儿童时期,最迟到少年时期,教养起一个“自”字,这就是人格的健全,心智的发展,基础教育的全部。
生活就是他的学习,学习就是他的自己生活。
父母当到儿童时期以后,就应当“撒手不管”了。
第五个字是“志”。士者,从士从心。察地理知人文者为士。“士”、“心”合起来即为“士人之意念、意愿”。立志一般谓“做个有出息的人”。孝为人本,志为孝本,君子做人以孝悌为本,孝悌以立志为本。九、十岁开始至少年时期结束(15、16岁),是立志的关键。
孩子志向确立了,便是家庭教育的真正结束。
孩子志向确立了,便是家庭教育的真正结束。
所以,陪优之不可取,个中可察。
学习成功的、人生幸福的规律,是自主、自主、自强......
这便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
第六个字是“识”。识者,用语言描述天文、地理的形状和细节也,格物之知。君子有三识:天启为第一等之识;生活游历为第二等之识,境界是“有朋自远方来”“论学取友”;读书为第三等之识,读又分诵、朗、阅三法--“读书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第七个字是“行”。行者,从彳(chi),从亍,走路为行,徒步。怎样走路?不紧不慢,舒缓不迫,习以为常,由近致远,行以致知。
“行”的要求是:心态平和、牵头蜗牛散步、不紧不慢、方向明确、持续向前。积畦步以致千里。
第八个字是“聪”。聪者,从耳,耳敏善听为聪,有至善之听则为圣,习以为常则为贤。“圣”字里头就有一个耳字。耳敏善听者为“圣”,善于聆听的人,人生的境况不低,可能至“圣”。为什么?和种树一个道理:一棵树长在地里,必须要从周围吸收阳光、空气、雨露、养料,否则就会死掉。一个孩子,生活到人的群体里,也会善于聆听,这样才能长智慧、养人格。
第九个字是“恒”。恒者,从心从天从地从日,天地长久,日日反复。恒为君子坚守之德,效法天地,立于天地,习惯以成自然,坚守以成惯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3 17: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虽说学费不用交了,但是有些老师的作风很是让人担忧,事情发生在西斋小学老师让学生留下不可还是写作业交700,还是1年级我们家的亲戚说还请老师吃过饭还送过礼,如果不听老师 的作为家长的又怕老师对家里孩子不好,这样的事情怎么没有人向教育局反应呢?我们城市里面就没有这样的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4 09: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黑 发表于 2013-10-23 17:34
现在虽说学费不用交了,但是有些老师的作风很是让人担忧,事情发生在西斋小学老师让学生留下不可还是写作业 ...

我表示很无语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0 14: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是在曝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松滋人网 ( 鄂ICP备2023004758号-2 )

GMT+8, 2025-2-7 04: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