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一袭温暖 让微凉稍纵即逝
《礼记·访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在古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社会是一种生活方式,然而,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却成了一种梦想和精神。 ——沁之我们眼中的助人为乐是一种精神,是一个榜样但是或许在那个帮助别人的人心里这些是很正常不过的事还记得前几天,去火车站买火车票刚走到火车站售票大厅门口,一个颤颤巍巍的老人向我走过来,面容苍白她说:“能不能借我二十元钱,我刚下火车,钱包被偷,想给亲人打个电话,买瓶水喝。”她说话时的神情小心翼翼,估计是在我之前受到了很多次拒绝甚至白眼我二话没说给了她钱我身边的朋友一边冲我使眼色一边拉我的衣服告诉我要小心骗子和假乞丐我知道这件事真假参半,但是我还是在各百分之五十的相不相信中选择了相信说起来我更希望的是她骗了我,因为那样她就不是被偷和身无分文,那她就不算不幸的我并不是圣人,说起来我当时帮助她的想法很简单我希望如果有一天我真的遇到了她所说的情况时也能有个人帮助我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存在一个自己所设想的大同社会,不能说我们做每一件好事是个道德精神的体现,至少是自己往自己心中的那个大同社会迈进了一步。我想既然她选择了我,我没必要伤害她我宁愿相信感染力和传递的力量是存在的
小时候,也是我从记事开始妈妈每次都会默默的给路边的乞丐钱她没有借机教育我要有爱心,要善良什么的,只是默默的给稍微长大点后,我有很多次嘲讽过妈妈,“你怎么就知道他们不是在骗你?”“骗我就骗我吧,骗我是他们的事,行善积德是我自己的事。”我没有跟她狡辩毕竟这样的事,没有真正的对或错
现在技术先进了生活也开放了,进步了出意外的、有困难的、贫穷落后的可能在贴子、微博等一些社交媒体上一眼就会知晓虽然很多仅仅是知晓,又或者是转发但是我觉得相对于那些不帮忙,却在一边还冷嘲热讽说刺骨的话的人不知道温暖多少倍我不知道那些冷眼旁观,尖酸刻薄的人有没有想过如果他们有一天也需要帮助和关注,怎么办?难道人心非要区分为善恶和冷暖么?难道人情就非要放在天平台上衡量,哪方多少吗?难道人生就该活的那么冷漠苍凉吗?
如果说“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难以实现的话那么往自己心里的大同社会努力还是有可能的吧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可能有一天自己是被帮助的那一个爱是一种传递和延续,我们希望被帮助,就需要去帮助别人如果做不到帮助,哪怕一个善意和关切的微笑也是极好的
憩居一处安谧的静地,不与风争名,不与日争容温暖善良,度一世光阴,禅意人生
——文/沁之
{:soso_e167:}暖暖的很贴心 朵朵的糖果 发表于 2013-11-12 16:12
暖暖的很贴心
按错了图片了
看的心里暖暖的 此人伤不起 发表于 2013-11-12 16:50
看的心里暖暖的
{:soso__18417182935433332237_1:}嘿嘿
人心向善,是这个星球上唯一永恒的光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