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打工父母“遥控”教育 状元女儿上清华
在松滋市纸厂河镇,有一户平凡之家,丈夫李北平和妻子雷体容,有着一双活泼、伶俐的儿女———女儿李双双和儿子李俊。因为家乡地处偏远乡村,家境贫寒,他们很为培养孩子的教育经费着急,便决定外出打工。但是,谁来照管孩子呢?<P> 正当举棋不定时,一天,李北平在家看电视,电视上一位教育专家说:“其实,出门打工的夫妻,也可以采取遥控的措施,督导孩子学习……”听了这一席话,夫妇俩坚定了信心。但是,具体怎样实施遥控教育,他们心中还很茫然。李北平就把那天在电视里听到的话写在纸上,并在“打工夫妻要充分利用苦难”这句话上面反复琢磨。</P>
<P> 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苦难,激励孩子奋发向上呢?他们突然有了主意———让李双双寄人篱下。</P>
<P> 李北平的父母虽然都还健在,但他们都是文盲,在学习上不能指导孩子。李北平就决定把李双双交给在镇上摆水果摊的妻姐照管。因为妻子的姐姐和姐夫都有初中文化,可以辅助他们对女儿实行遥控教育,另外,还可以使女儿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养成处处小心谨慎、自立自强的好习惯。</P>
<P> 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后,李北平夫妇就随村里的一个建筑队到荆州市区打工了。此后,李北平每月都要给李双双的姨妈汇去一笔钱,同时给女儿写一封信,把打工途中或悲或喜的故事告诉她,让她知道父母为了儿女能够受到好的教育而拼搏的足迹。尽管他们每个月都会抽时间,回去看望孩子们一次,但他们还是坚持给孩子们写信。他们认为写信有利于孩子保留,可以反复阅读,加强遥控教育的效果,为他们以后到更远的地方打工打下基础。</P>
<P> 2002年10月,他们听说广东打工的工资普遍要比内地高些,就萌发了到广东去打工的念头。临别时,他们又苦口婆心地对女儿说:“双双,你已经是大孩子了,父母不能在身边亲自督导你学习,你可一定要明白父母的苦心,严格要求自己,让父母在外放心。”李双双连声应允,并且打趣父母说:“我是电视机,你们是遥控器,你们怎么遥控,我就怎么换频道还不行吗?”一席话把父母全都逗得开心地笑了。</P>
<P> 李双双上高二时,因为是理科生,英语这门课没有引起她的足够重视,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英语老师就将这一情况如实转告了经常来看望她的姨妈雷体凤,雷体凤立即打电话和李北平夫妻商量对策。</P>
<P> 李北平思考了一个晚上后,想出一个计谋,让雷体凤向女儿撒一个谎,说他在操作一台英国进口的铸塑机时,由于不懂英语,按错了一个键,使一批产品全部报废,被老板炒了鱿鱼,还被责令赔偿2万元的经济损失。</P>
<P> 雷体凤连忙赶到李双双的学校,将正在上课的李双双叫出来,表情十分忧伤地将“不幸的消息”告诉她。李双双听了心里非常难过,她想爸爸是因为不懂英语才遭遇此不幸,决心加倍努力把英语成绩搞上去,以后不犯同类型的错误。从此,这个违心的“谎言”成了李双双学习英语的动力。经过一学期的强化学习,她终于将英语成绩赶了上来。</P>
<P> 李北平得知女儿学习成绩全面进步,自然高兴,但他又想到如果单纯强化女儿智育,其他方面不平衡发展,将来也是一个不健全的人。他就在以后的写信中教导女儿要对人具有爱心,并要她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他担心女儿一味地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就狠狠心一次拿出300元钱给女儿买了套李宁牌运动服,并让妻子在运动服的内衬上用红线绣上“双双要向李宁学习”的字样,给双双寄回去。</P>
<P> 双双穿上这套“李宁”服装,知道父母给她买这套服装的苦心,果然加大了运动量,使自己的身体也变得棒棒的,高考中,体育成绩也很不错。</P>
<P> 苦尽甘来,李双双经过父母长达6年的“遥控教育”,终于在2004年的高考中,以687分的优异成绩成为湖北省高考理科第二名,荆州市的“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医学工程系录取。</P> 好啊!能考上清华的人我都为你们骄傲!也为松滋人骄傲! <P>应该不是一中培养的吧</P> 这样的父母应该得到政府的奖励! 值得鼓励!!!!!!!!!!!!!!!! 这女儿的觉悟比较高... <P>这个女孩子是我同学的初中同学,真不错,支持!</P> 有谁认识这个兄妹呀,帮忙打听打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30 10:33:11编辑过]
寒门出才女啊,顶一下 <p>我身边怎么就没读书的人才哦/。。。闷 </p><p></p><p>东莞住松滋办事处:联系电话:13580789550</p>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是最幸福的 李双双 好像就是一中出来的 ~~~ 可喜可贺``难得啊```` 听说这女孩子考上清华大学后很不听话被学校勒令退学了!只是听说! 有智慧的父母!争气的好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