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年华与黑色土地 1
六十年代末一个伟大的人说了一句伟大的话;“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于是。全中国的千千万万的青年在一夜之间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自己的故居。开始了上山下乡的艰难历程。我们几百个青年。分站在几辆大解放卡车上。胸前带着大红花。背上背着背包。手里提着网兜。网兜里面装着脸盆。鞋子。还有书和日用品。四。五十人挤在一辆卡车上。车行在乡间土路上。没有间断的把车上的人颠得东歪西倒。路两边站着许多的人们在看着这新鲜的事儿。。。。。。
从这颠跛的卡车上传来的是欢乐的笑声。高亢的歌声。车上人的脸上。人人洋溢着兴奋与激动的光辉。在他们的心里。充满了火一样的激情。前途。理想。末来。就如一副精美浪漫五彩缤纷的画图。啊。年青人啊。好一群天真。活泼。纯洁。无邪充满幻想的孩子啊!!!
到了。这就是他们想像中的图画。农场。场部是五间大土墙茅草屋。场部门口是一个没有球架的旧水泥兰球场。从车上下来的全都成了灰姑娘灰小伙了几百人就在球场内拍打着满身的尘土。灰尘从这个人身上拍下来又飞到了另一个人身上。。。。。。。书记---农场的党委一把手----一个高高的。瘦瘦的。黄黄的----严然一副久病不俞的样子。站在场部门口。向我们致了欢迎词。别看这书记一副病态样。可说起话来却是高亢有力。一点没有病态了。接着就是各生产队的队长来领人了。有的队三十几个人。有的队二十几个人。有的队十几个人。很快就分光了。我和另外10几个人分到了一队。跟着队长步行十分钟就到了。这是一间曾经做过牛棚的房子。一共是四间。一个老农----两口子都像从棺材里面拖出来的瘦骨黄肤的样子。后来才知道男的是肺病患者。女的不知是什么病。他们住了两间。还有两间就成了我们的宿舍。床是县知青办统一都制好了。男人睡左。女人睡右。中间是公用走道。旁边的另一间就是伙房。大家刚进去后。就把自己的行李打开开始铺床。突然。有人惊叫起来了。《蛇》随着喊声找去。果然在房子的梁上。有一条大莽蛇。它似乎并不怕人。懒懒的扒在上面不想动弹。好大的一条蛇啊。足有丈多长。大碗口般粗。队长见状。忙去叫来了好几个队里的老农。七手八脚的终于打死了莽蛇。。。。。。我们的图画掺进了让人恐佈的开端啊。
房子是用木。草。泥做成。先用木料搭个架子。然后就用芦苇缠上稻草。抹上泥。就做成了墙壁。顶上就是用稻草一层层的盖上去的。由于房子太久了。好多地方都坏了。特别是做伙房的那一间。原来是拴牛的。牛饿了。就啃墙上的草。慢慢的就啃了一个大洞了。人弯点腰就能进出了。就这个屋。这片小天地成了我们的家。我们的窝。心目中的画图也在一步一步的展开。
队长通知我们。放我们一天假。可以到小街上去买点应用物品。还可以到各队的知青点去串串门。这一天我们好高兴。从这里串到那里。我们这是农场的一个大队。共有8个生产队。各个生产队都安排了知青。大的生产队安排三十多人。一般的生产队安排二十几个人。小点的队就只安排十几个人。全大队一共有180多个知青。年令最大的22岁。是社会青年掺合进来的。最小的只有15岁。一般都是18岁左右。晚上回来后。大家都只能等在锅里烧的水来洗。于是。我带头叫了一声。是爷们的跟我到河里洗。那时是年底了。天气己经很冷了。一般人根本就不敢下河洗澡。我这一叫。有几个人跟着我到了河边。小河就在我们住屋的左边。从大门向前走10米。再向左转走20米就是了。可真正下河洗澡的最后还是只有我一个人。我穿着短裤下到河里后。就有人喊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有了好多的老农。孩子都涌到了河边。像看稀奇一样的看着我在河里游泳。于是。我自然的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了。也成了青年组中的影响人物了。晚上我们和女生睡在一个房间里。吵啊。闹啊。唱啊。跳啊。打啊。骂啊。不到深夜不罢休呢。谁都没有想过明天。明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下乡的时候正是田里的闲时。没有什么农活。于是场领导就想出了一个囲湖造田的计划。就是把湖改成水稻田。让农民到湖里挖沟。挖起来的稀泥堆成干堤。挡湖里的水。这个事情要是在现在让人干。可能会被说成是世界上最最野蛮的行为。可当时就没有一个人敢反对。谁反对就要捆起来挨斗。我们青年组是学剃头就碰到络腮胡啊。
早晨天刚亮。就听到生产队响起了铃声。实际上是耕田用的那一块钢铁板挂在树上。再用一截铁棍去敲打它。声音也很响。全队的人都能听到。过了一会儿。就有人慢慢的从家里出来。手里拿着生产工具。这时队长来到了我们青年组。要我们准备好被子行李准备下湖造田。背上被子后队长就领着我们出发了。走了一个小时后就到了。这是一间长久没有用过的乱草房。我们和全队的老农就住这。在地上铺上稻草。草上打开行李。这就是床了。
把一切做完后。中饭就送来了。中饭是生产队安排女知青用箩框挑来的。一个白菜。一箩框饭。下午就去造田了。这个事情的过程就是这样的。走两里路到湖边。然后脱长裤子。淌湖再走半里路。这个味可不好受啊。正是寒冬腊月的季节。人一站在湖水里。就是剌骨的寒冷。加上满是稀泥。躲也躲不脱只能咬紧牙任凭浑身颤抖。冰泥渣剌在大腿上。划出了条条的红印记。走这半里路啊。比在坡上走百里路都还难啊。一直到半个小时过后。双腿冻麻了。人才能忍受一些了。到了目的地后。就开始工作了。就是用手上的泥揪。把稀泥一揪一揪的打上去。上去一揪。最少要流回来五分之三的稀泥。直到挖到下面的硬点的泥了才能在上面垒起来.做这件事。让你没办法休息。你一停下来。浑身就冷得发颤。还有一桩烦心事。你想大便吧。只能站着解。根本就没有办法蹬下去。。。。。半天啊。就像有一世纪长。总算快天黑了。不知是谁叫了一声《收工啦》这真的世界上最美最美最美的音乐啊。所有的人都拼命的向岸边爬去。也不管冰渣剌骨了。送饭来的女知青看着我们。吓得目噔口呆了。眼泪不断的流向嘴里。。。。。这样的工作我作持续了十五天。其中下了一场大雪。天更冷了。而工作却仍然要坚持。直到把沟挖成。堤干子堵起来了才回生产队。经历了这个工作后。回来后的事情似乎就轻松多了。
这天早晨。队长又把我们从床上叫醒了。
给我们一人一个丁字形的铁钩。安排我们去田里扯棉梗。扯一亩田一个工。据老农说。我们这个队的去年的工价是3毛8分钱。今年是多少钱还要等年底了算下来才知道。有的说大约是4毛几。也有的说是5毛几。
扯棉梗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昨天还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今天才晓得了锅是铁打的啊。我们几个男的凭着血气方钢。在下午六点多的时候。终于扯完了一亩田。而绝大部份的女的才扯了四。五分田。我们回过头来又帮着她们。到天黑时总算都完成了一个工。回家后。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精疲力竭了。大家躺在床上。昨天的欢乐没有了。昨天的吵吵闹闹也烟消云散了连做饭的人也没有了。。。。。。。。夜里十点多了。几个年令大点的女生才起来做了一餐饭。一碗盐菜汤。一盆抄白菜。等一个个狼呑虎咽吃完饭后。己经是12点过了。夜好静啊。没有昨天的笑闹。没有了昨天的欢乐。没有了。。。。。。。我睡在床上。想着白天扯棉梗的事。我突然想起来。要是扯棉梗能借用肩膀的力量。是不是可以减轻一点手臂的负荷呢。想到这。我翻身下床。找到了一要带子。把带子的双拢来。系住了扯棉勾的把子。再像背书包一样的背在肩上。摸黑我到田里试着扯了几十根。啊。成功了。我大喊大叫着跑回了青年组。连夜把我的发明告诉了同伴们。大家都找来带子系好了勾子。只等着天亮后大显身手了。
早晨。出工的“铃声”没有叫醒我们。是队长的喊声把我们从被子里叫醒的。今天扯棉梗果然比昨天要好一些了。男的能扯到一亩五了。女的也能扯七。八分田了。后来生产队的农民也学着我们的样子。用肩带来扯棉梗了。普遍的都提高了一半的工效。从此。我在大家的心中。又多了一份聪明的印像了。这一年。生产队的棉梗比其它队要提前一个星期就扯完了。大队长还在大会上表扬我了呢。可谁也没有料到。就这发明却断送了我们的一个好秭妺。这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一桩事情。下面一章就是专为纪念她而写;
<P> </P>
<P> </P>
<P> </P>
<P> </P>
伟大!在平凡中铸就。
<P> </P>
<P> </P>
<P> </P>
<P> </P>
综合看了张胜先生的几篇文章(应该是原创吧),大致勾勒出了您的经历,您应该是松滋籍外地人,年龄应在花甲,刚接触电脑不久,有上山下乡经历。
向您问好了!论坛有您更温暖。
期望看到文章的连载。
<P> </P>
<P> </P>
<P> </P>
<P> </P>
难忘的岁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