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这+都江堰之行
本帖最后由 网站小编 于 2014-4-21 08:41 编辑这次的旅游是很早之前的事情了,还是11年10月份的时候,和老爸老妈,还有奶奶一起回松滋探亲之后,我在网上和武汉的驴友约好,一起去的都江堰旅游拍的,这次我在都江堰住了5天,我用手中的卡片机记录了我的行程,今天在网站上看到发照片可以得奖,于是就来试试了。另外我声明一下,我是松滋籍人,现在住在四川,曾经在抗战的时候爷爷当过兵,后来全国解放之后我爷爷被分配到了四川军区工作,于是我们就在四川落籍了。
从武汉出发,我们历时19个小时到达成都
在成都我们上了城都至都江堰的火车,历时40分钟。一路上,我们对面坐的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和她的妈妈
到达都江堰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地方住,我们在幸福大幸福生活广场附近找到了一家小憩驿站酒店住下,随便找了一点吃的,然后各自休息了
第二天我们开始出发旅游都江堰。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本帖最后由 低声说爱 于 2014-4-19 16:37 编辑
这是一小段的旅行,所以在帖子里就简单的接受一下吧,我们来到都江堰渠首工程,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市区西北部,由鱼嘴分流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流工程三大部分组成,这个地方也是众多旅游人群常去的地方,有很多接散客的老板,导游之类的,但是价格上我们没有问题,他们经常会用小广播在那里打自己的广告。 另外就是门票了,一般是90元一人,如果有学生证之类的证件可能会便宜一些,在进入离堆公园之后,我们要面临的就是开始各种收费了,在公园里有电动车,一般是15块一人加往返。
离堆公园左边的位置就是著名的宝瓶口,瓶口在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
往北走就到了飞沙堰溢洪道,飞沙堰溢洪道 位于金刚堤尾部、离堆前端,长约200米,高2.15米,其作用是当内江水量较小的时候,拦水进入宝瓶口,起着河堤的作用,保证灌区水量。当洪水季节水量较多时,大量的江水由于受到宝瓶口的阻拦并在此淤积,当超过溢洪道的高度时,多余的水量就自动排泄到外江。李冰还巧妙地利用宝瓶口前面三道崖的弯道环流地形和水势,第二次利用弯道流体力学原理,简单易行地解决了河沙淤集这个国际上水利工程的难题,让飞沙堰自动排去内江泥沙量的75%。令中外学者钦佩万分,赞叹不已。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三大工程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能作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全长240多公尺,飞架岷江南北,是古代四川西部与阿坝之间的商业要道,是藏、汉、羌族人民的联系纽带。
安澜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现在的桥,下移100多米,将竹改为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坐落于都江堰首鱼嘴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
岷江滔滔恶浪,没有修建索桥前,民谣有“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之说。
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俩察看地形,翻阅建桥史料,请教当地水、木工人,报经官府,游说八方募集资金,清嘉庆九年五月带领四乡百姓动工建桥。桥尚未完工时,两个樵夫不所劝阻,顶风过桥,落水丧生。渡口“把头”买通官府,诬以草菅人命之罪。何先德先生含恨九泉。何妻强压悲愤,继承夫志,完成了索桥的修建。桥上横铺木板,竹缆为栏,行走平安,故名“安栏桥”,后改安澜桥,取不畏波澜,安然过江之意。人们为感激何先德夫妻的功德,又称“夫妻桥”。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
二王庙座落于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与都江堰渠首隔内江相望,是奉祀着李冰父子的道教宫观。
二王庙始建于东汉,原为纪念蜀国望帝杜宇的“望帝祠”。南齐建武年间(497年)改为“崇德祠”,改奉李冰石像。宋开宝五年(972年),增奉传说中的李冰之子李二郎石像。五代之后,随着李冰父子相继被敕封为王,清乾隆时之《灌县志》中称“二郎庙”,后遂称之曰“二王庙”。
二王庙大殿奉李二郎(二郎神),后殿奉李冰夫妇,此外还有送生堂、圣母殿、老君殿、魁星阁等,依山势布局,穿插于山林之间,从各处殿宇都能俯瞰到都江堰的全景。庙内石壁上刻有李冰传下的“深掏摊,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口诀,还有许多与李冰父子以及都江堰相关的匾额、对联和石碑。每年清明都江堰放水前,伏龙观和二王庙处都会举行盛大“官祭”仪式祭祀李冰父子,祈望他们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又传说农历六月廿四日、六月廿六日分别是二郎和李冰的生日,因此每年六月廿四日前后为“民祭”。川西平原灌区乡民于此间纷纷来二王庙祭把,每日多达万人。《灌县乡土志》记载:“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
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
卧铁与“深淘滩、低作堰”的6字水则,以及“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8字格言,是都江堰岁修淘滩的尺度。岁修清淤时必须淘够深度,以淘至见到卧铁为准,如果淘滩深度不够,内江河床太高,将减少成都平原来年春灌引水量,而如果淘滩过深,则会使过量的洪水涌入内江,导致内江灌区洪涝灾害。
卧铁至今留存4根。最早铸于明代万历三年(1575年),由四川御使巡按郭庄主持铸置。
“深淘滩,低作堰”,是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这六字治水真经,不仅体现了古人卓越的治水理念和思想,也对现代人的人生治理以及企业经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没有到过这样的地方, 却总有相识的感觉,楼主的分享很好呢,细细看来,多少都有些了解了
之后,我们返回到住地休息,吃饭,准备第二天的行程~!这个是用番茄酱写出来的,是不是很浪费?{:soso_e121:}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