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好好的一个女孩子,聪明好学精明能干。在小小的私企扮重头角色,用慧心和辛劳换来富足的小资生活。上班休息之余读书考证,收获着自身价值升值的成就感,充实得不亦乐乎。只是到了二十八岁的年龄,春节放假回来嘴上开始挂着哀叹,父母催着赶快找对象,好好的一个团圆节,在一番番的劝说和一场场的相亲中度过。应该是被规劝太多次了吧,也或许是不忍心再看父母满脸的愁容,做出了决定要辞去工作,到另外一个陌生的地方去追随家人看中的男子,写好辞职书的当晚给密友打了个电话。
“我辞职了,是要去上海和家里介绍的男朋友培养感情。两方家长都希望我们能尽快确定成家。”语气是那样地无奈。
稍顿一会儿,那头长长地吸了一口气。
“是要问我的意见吗,告诉你吧我坚决不支持。”
“父母其实只是担心你一个人过得不好,他们只是认为一个人会孤单,传统地认为人应该是要有伴的。可是却不知道感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却不知道幸福美满的婚姻不是可以规划地。请你告诉他们现在过得很好,而倘若你顺了他们的意见去了那个地方,只有好和不好各占一半,可你却要为了那有可能的好放弃已拥有的一切,再有能力的人都不能保证走到哪都能拿高薪。你将要去投奔的男人和你的父母都不能替你承担后果,那个男人更不会对你的牺牲有任何的动容。我们的父母总是在子女没成家时忙着找对象,而到子女婚姻不幸时又哭天抹泪,他们总有操不完的心。明明自己的女儿可以凭双手过得丰衣足食,偏要将女儿推到一个天天手背向上的境地,他们哪知道问人拿钱花的尴尬和看人脸色的难堪。更何况你将去的地方是陌生的,那个男人你也是不了解的,你们有可能情投意合,也有可能分道扬镳,可万一是后者,你又将如何挽回损失,为什么要为了未知的幸福来舍弃已有的满足呢……”
句句在理。
作为旁观者,我知道时代的确是进步了,把女人从传统的家庭妇女的座位上推出来了,让成千上万的女子走向了职场,尽显了才华。我不是杞人,却知道人类这种进步也同样会破坏生态的平衡,后果不逊色于地震、洪涝、干旱。我倒愿意还原了女人的本色,回到那相夫教子的角色中,心甘情愿地为那个给我们衣食的男人守一方天地。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写的蛮好。流行的不一是最好的。在哪个角色就做好哪个角色。
<P> </P>
<P> </P>
<P> </P>
<P>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