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松滋杂文》“随份子”与“紧箍咒”
<p> 《松滋杂文》2006年2月25日第七期第一版</p><p> 众所周知,《西游记》中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上天入地,翻江倒海,无所不能,神仙也惧三分,唯独一个“紧箍咒”将其收拾得半点脾气也没有。按理说,反映人情来往的“随份子”与“紧箍咒”是远远扯不上关系的。然而,现在 “随份子”却成了套在人们头上的一顶“紧箍咒”,让人左右不得,哭笑不得,拿捏不得,只有唏嘘不已的份。<br/> 这不,最近我的一位同学遇到了一件让其烦心的事儿,本来处的关系不错的一位同事忽然之间对其有些不冷不热的,让同学很是纳闷并百思不得其解,实在想不出平日自己有什么得罪之处。经高人指点,方解其中原委,原来两年前同学结婚时,这位同事是花了钱随了份子的,而今天他的女儿要出嫁,但同学因外出没赶上,回来后忙里忙外的,随份子的事就忘到了九霄云外,同事的份子有去无回,自然不乐意了。同学恍然大悟后赶忙包了个红包奉上,同事的脸立刻笑得异常灿烂,嘴里还不停地客套着,让您破费了。这真应了那句俗语 “人情紧似火”呀!可见,在人际交往中,一不留神,处理不当,“随份子”就成了罩在你头上的一顶“紧箍咒”。<br/> 我国有“礼仪之邦”美称。从古至今,人们养成了礼尚往来的良好风气。大凡遇上婚丧嫁娶,亲朋好友莫不倾力相助,大家随随份子或祝贺或安慰,以表心意,体现的是一种暖暖的人情和关爱,原本无可厚非。但时至今日,子女升学就业,家人生日做寿,家中乔迁,本人提拔,门面开张……凡此种种,都会摆个十桌八桌,甚至几十桌上百桌。“随份子”之人情风大有愈刮愈烈之势,渐渐将人的脑袋紧紧箍住了。况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份子”也随之“水涨船高”。一出手少则五十、一百,多则二三百不限。每当面对着一张张请柬,多数人一看便心里发悚,有的人别出心裁地把请柬视为“罚款单”,可谓有新意,有创意。更有精明者“看客下菜”:如果对方影响着自己的前(钱)途,则出手大方;如果对方地位卑微,则凭自己心情高兴与否决定红包大小。俨然把人情变成了一种交易,感情的分量越来越轻,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和无奈,甚至是一种赤裸裸的交换。这些做法,不仅让人寒心、揪心,更让人痛心。从大处看,显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更与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相悖。<br/> 解铃还需系铃人。只有靠我们每个人正确看待、对待“随份子”,真正领会“君子之交淡若水”,自觉抵制铺张浪费之风,把握好度,一切从简,尽量省却一些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以心相交,以诚相待,勿把人之常情变成庸俗之风,才能像孙悟空一样战胜心魔,取到“真经”。那么,罩在我们头上的人情“紧箍咒”自然就会消失。<br/> 作者单位: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救护大队党政办公室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