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 一個不能用常理判断的国家!
<p><br/></p><p>来到了索马里首都的第一个感觉是「怎么会是这样?」这儿 几乎是个「惨白」的世界,放眼望去,什么都是白的,房子是白的 ,道路、泥土是白的,连风沙也是白的。并且觉得做每一件事都是 那么的不对劲与莫名奇妙,这真是一个不能用常理判断的国家。<br/> <br/><br/> 由于我的身分单纯,又是个穷学生,铁德先生帮我向联合国请 求让我免费住在联合国贵宾招待所。听到「贵宾」两字,我实在有 点受宠若惊。等到进入了招待所的房间,一看,一张床、一个小风 扇,真是感动,对我这样自助旅行的人,这已是最大的恩赐了。但 当我洗完了澡、再上了厕所之后,我开始对「贵宾」两字感到怀疑 与无可奈何。每次洗澡到一半时便没水了,可能「水源」看到我这 陌生的外来客怕羞躲了起来。这倒也无所谓,反正擦干、穿上衣服 也就没事。此时,我很得意在衣索匹亚早已养成了洗澡、洗头发不 用肥皂不用洗发精(因为我把身上所有能捐的东西全捐给了孤儿院 、修女院、病患收容院)。但,在这儿上厕所,没有卫生纸,问题 可就大了。因在衣索匹亚,我可没养成上厕所不擦屁股啊!这儿索 马利亚人如厕不用卫生纸,贵宾招待所也不提供卫生纸,超级市场 卫生纸也缺货半个多月了。不过,我仍庆幸,身上尚有两包面纸没 有捐走,只不过我得好好计划如何使用它,否则未来的两、三星期 ,得便秘是逃不掉的。<br/><br/> 摩加迪休的温度是摄氏四十五度,炎热难耐。但想到贵宾招待 所有个小电扇,心里也就凉快了许多。但天晓得,堂堂一个首都竟 没有电。不过还好的是,有些机关、商店、家庭就靠着他们私人所 拥有的发电机勉强供应了几个小时的电。每到夜里七点至十点左右 ,所有的发电机便开始奏起震耳的奏鸣曲,整个首都就像个大工厂似的,热闹得很。而夜里街道上一 片漆黑,难怪铁德先生警告我,夜间切勿独行。<br/><br/> 每到一个国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地图。我花了许多时间到城内 寻找。不但没找到,还被问得莫名奇妙。有的商店老板神情惊惧的 问:「你为什么需要地图,你是做什么的?」有的甚至冷冷的答: 「我们国家根本就没有地图。」我真是一头雾水,一个国家没有地 图,实在太荒谬了。但无论我怎么问,都问不出个所以然。<br/><br/>这一国首都,还很奇怪的是,电话、电报系统很情绪化,时常 闹脾气,常常罢工。这儿虽有邮局,但效率极差,若从这儿寄信至 台湾,至少得两个月,若寄包裹恐怕就遥遥无期了(被污走了)。 而首都仅有的一、两家商业银行,几乎都是关着门,因索马里没 有观光客,也鲜有商业贸易往来。这也是为什么在机场上我会被迫 「强行换钱」的原因。<br/><br/> 谈到吃,也是件累人的事。这儿吃饭时间与东非其它几个国家 不同。平时他们早上七点上班,到了十点休息半小时吃早餐,下午 三点下班后吃午饭,晚上九点吃晚饭。白天,我的胃肠常未到「吃 饭时间」便坦白的反应了它们的感受;而晚上天黑无光,根本不敢 出门吃饭,在这儿觅食是相当困难的。招待所附近虽有几家当地餐 饮店,但那儿却不欢迎妇女前往,因回教国家妇女是不准外出吃饭 ,除非有丈夫陪伴。而仅有的几家专供西方人饮食的餐馆,因价昂 路遥,也使我却步。而自台湾带来的食物,在衣索匹亚时也全被捐 光了。此次东非之行,本就是希望能够亲睹难民所受的苦难,而没 有想到在索马里我竟可以做到「身体力行」──真正的体会到难 民所忍受的「饥饿」。<br/><br/> 来了索马里,一直想找当地人谈话。而人多的地方,常是我 最青睐的地方,如首都摩加迪休的旧城即是。并且索马里是个有 名的回教国家,清真寺必是索马里人聚集祷告的地方,所以我特 地到首都旧城拜访清真寺。凭着过去曾到过许多回教国家的经验, 我检查了自己:头部有东西掩遮、手臂已穿了长袖子,也确信脱了 鞋子之后脚不会太臭(入清真寺必需脱鞋),进入清真寺应是没有 问题。当我走近清真寺时,突然有位男子自清真寺走了出来,态度 极不友善:「你来这儿做什么?」「我,我是来……」我尚未说完 即被他打断:「算了!你赶快走吧!记得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 难道这儿扒手也多吗!不,回教国家是应该不会有太多扒手的。我 好奇问:「为什么?」结果只得到「走,快走就是了。」这样一个 答案。另外有一次于旧城购物时,我只问一句:「我可不可以付美 金?」竟莫名的被商店老板给轰了出来。我不懂,我到底做错了什 么、说错了什么,竟惹来他们如此的不悦。 <br/><br/>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难道索马里政府不懂吗?像衣索 匹亚这么穷的国家,衣索匹亚政府也懂得花大把钱把首都阿迪斯阿 贝巴(当地语为「鲜花」之意)这朵鲜花装扮成永不雕且艳丽诱人 的「人造花」;而乌干达三年前政变才刚结束,首都坎培拉虽然潦 倒,但也还不到于没水、没电、电话电报邮政银行几乎停摆,吃不 到东西,买不到地图、买不到卫生纸、不能夜出、不能进入清真寺 、不能到人多的地方、不能摄影……我不了解,我太不了解索马利 亚这个「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能」的落后国家。<br/><br/> <br/><br/> 我一直自信是个「生存能力」极强的人,随便丢到哪个地方, 我均可在最短的时间适应它,了解它,并生存得很好。但面对斯时 所踏的这片土地,我却充满着疑惑与茫然,因它是这么的令人百思 不解,甚至无法用一般逻辑来考量它。我可以预知往后在索马里 将会有许多的未知横逆于前,然我仍坚持不悔的走完这旅程。一如 这儿的太阳照射在白色的沙土上所反射出来的光线,虽然令人迷眩 ,但是踏在这白沙上所留下的踏痕却是阐述着一路的无悔。</p><p> </p><p><br/> </p><p>http://img.flash.tom.com/flashlink/flash_swf/f/flash_moru/3395.swf</p><p> </p><p> </p><p> </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5 1:35:22编辑过]
去了8个国家了,也在外呆了一年多,还没在国外碰见过松滋人,遗憾! 我在索马里看到的前景和美国电影《黑鹰坠落》一样的。03年去接待我们的是控制首都摩加迪沙的总统(实际上是军阀,全国有4-5个都宣称是总统,国际社会一个都不承认),04年就换人了。 <p> 危险刺激就完了?</p><p> 祝福他们早日摆脱战争吧!</p><p> 记者的任务是把他们的心声传达给全世界,不是追求刺激和天价的新闻费!</p> <p>我一个同学在非洲的佛得角为他们修水坝~~哈哈~那地方还好~没战争~~不用拿AK47</p><p></p> 还是要拼经济呀! <p>这应该是内战以前的情况。内战以后,几乎没有外国人到摩加迪沙了。我是受单位派遣陪同一位企业家去考察的,受到了相当高规格的待遇,据中间人说,当时的总统(就是控制摩加迪沙及其周围的军阀)是尽了最大努力来接待我们两个,让我们很感动。在机场有热烈的欢迎仪式,几百个人穿着传统服装跳着唱着,副总统亲自到机场迎接。每个路口每个村庄都安排了军车保卫。只是全城没有电力供应,酒店和总统府都是靠发电机。</p> 那样的地方也有钱赚吗? 没有合法政府,在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要冒极大的风险。中国需要能源,也需要冒险,但不是现在。 听说索马里要成立过渡政府了,真为他们高兴!可美国人又想进去。 国家的需要,好样的,学长! <p>有的人去考察项目区块,还要有排雷专家在前面排雷!那才是危险!</p> 那个枪是虾米型号的 <p>那是机枪!步枪基本都是AK47的。</p> 呵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楼主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