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不经的青春期1、男式高跟鞋
妈妈很郑重地打开鞋盒,让我试一下。是一双皮鞋,样式洋派,油黑锃亮,最出彩的是一截时髦的高跟。妈妈可能认为,皮鞋才足以匹配录取通知书上的学校,和我即将展开的一段城市生活。录取通知书来了几份,有本县的师范,有重点高中,还有一份是江州的一所中专,纺织工业学校。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去江州。初中那段梦魇般的生活,让我对苦难升级版的高中充满了恐惧,甚至对老师生产线的师范也产生了反感。而江州,和我的乡村我的县城相比,陌生而遥远,像一个传说,很适合不切实际的青春。另外,将农村户口转为商品粮户口的优厚条件,也让父母对中专表示出了兴趣。爸爸最后一次问我:“将来没机会上大学了,你可别后悔。”我肯定地点点头,心目中,考取中专对于我,已经是意外的惊喜了,已经是功成名就了。让那些我从来没有梦见过的大学见鬼去吧。
新买的高跟皮鞋很硬,有些磨脚。走几步,像踩着高跷一般,有一种表演的意思,滑稽、做作、别扭。妈妈说,皮鞋方便,不用刷洗和晾晒。穿上皮鞋的那一刻,我感觉以后的生活,和布鞋、胶鞋、凉鞋,还有双星牌球鞋一刀两断了,有点脱胎换骨的感觉,像一场成人仪式。高跟的约束和局促,迫使行走变得小心翼翼,不再允许冒失和慌张了。
行李被装在了一个皮箱里,与初中时笨重的木头箱子比较,皮箱显然身价更为显赫,更为风流倜傥。此去似乎远不是读一所中专那么简单,而是一次远渡重洋的镀金之旅。长这么大,连县城都很少去过的我,对远行充满了向往。与即将开始的城市生活来说,过去的时光简直不值一提。而手中的皮箱里满满装着的,是崭新的未来。
小松和我考取了一个中专,他是来和我一起出发的,我惊讶地发现,满面得色的他,整个人高出了一截,原来他的高跟比我的更为夸张。更重要的是,他的皮鞋竟然还钉了前后的铁掌,走起路来,铁掌在水泥地上敲击出踢踏的清脆声响,时而欢快时而舒缓的节奏,让他整个人生呈现出一番雍容华贵的气派。
开学那时,正是夏天,江水涨得很高。此岸看去,长江彼岸的江州,在眼前一线排开,挤挤挨挨的高楼,像漂浮在江水上面的海市蜃楼,有虚幻的摩登。没见过世面的我们,尽管准备了拔高身体的高跟皮鞋,却在这座城市面前,忽然矮了下去。
<P> </P>
<P> </P>
<P> </P>
<P> </P>
八十年代很流行的男式高跟鞋,还有那种前后都加厚鞋底的皮鞋,俺老兵好像都穿过。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高笑,当初可是满大街的都能看见这种男式高跟鞋呢。
<P> </P>
<P> </P>
<P> </P>
<P> </P>
谢谢你的阅读,我写的是我的中专生活,很多记忆挥不去,就写下来,如果有兴趣,我写一点就贴上来一点,和朋友们分享。
抱歉的是,因为时间关系,对论坛上的帖子读的少了,也评论少了。以后会改进,争取多交流吧
<P> </P>
<P> </P>
<P> </P>
<P> </P>
樓主的文筆,散漫中透著優雅志氣,很值得一讀.那篇寫姨媽的文章也是讓人又怜又嘆息,淡淡的哀愁... 在《洈水》上看到楼主的文字了 在《洈水》上看到楼主的文字了
是在《洈水》发了点小文,不知道你看的是哪篇? 没有经历过,没有发言权 文章写得很好。估计和我是同龄人。
发现还有相似的经历。
我一直在心底自问,为什么那时就妥协了,没有选择去一中呢?而和楼主去了同一个城市呢? 缅怀曾经的计划经济轻工业重要城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