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hbszw 于 2014-8-15 19:10 编辑
撰稿人:金狮随队媒体人贾舟瀛 (请关注新浪微博@种太阳金狮小分队) “他(程明辉)早上七点钟就拉着我让我送他和周康(志愿者)来学校,说特别好玩!”一年级小朋友程明辉的妈妈来到学校特意跟我说。按理来说八点半才开始第一堂课,七点半志愿者还没吃完早饭,孩子已经来了四个。我蹲在学校门口正对面的台阶上,看着一对对志愿者和孩子牵扶着下了爸爸或者爷爷的摩托车,一前一后地走进学校,时不时一起向后看一眼已经走远的爸爸和爷爷。我的相机抖了一下,最为平常的画面却最为打动人。 种太阳的“灯芯计划”规定,每个志愿者和小孩每天晚上都要写一篇日记,然后互相交换,志愿者把自己的日记念给孩子听,孩子把自己的日记给哥哥姐姐看。每支队伍的档案负责人第二天会把这些日记录入电脑,成为宝贵的资料。打字这项工作在档案负责人看来一点都不辛苦,反而因为孩子和志愿者的日记内容让档案负责人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一名叫罗振宇的小朋友在日记中写道:“上英语课的时候,脸脸老师给我们说了英语的一些作用。说实话我一点也不喜欢英语,不过听了老师说了英语的作用我有点喜欢英语了。老师还说答对一个问题就有一颗糖吃,我最喜欢吃小吃啦哈哈哈,我就努力地学努力地记...3位老师竟然让一个不喜欢英语的人和一个单词都背不下来的女孩变成一个一节课能背四个句子。”志愿者佘凯琦的小朋友李芸川在日记中写道:“后来有一个姐姐分配给了我,她叫佘凯琦,她很美丽、大方、温柔,很热情的一个姐姐,我们一起做游戏,玩大风吹,还跳了兔子舞,他们都参与了其中,我们玩的很开心,休息的时候还给了我们水,每一个细节都把我们照顾的很好。”志愿者张迪则在日记中写道:“印象最深的是当我问他(范俊彦)想不想爸爸妈妈的时候,他沉默了片刻,小声地说‘想。’一年回来一次,是在寒冬。孩子对父母的思念,很深很远。” 在日记中,我看到了每天回家后志愿者和孩子们做的游戏、学习的知识、看的电视、一起吃的爷爷奶奶做的饭菜;在日记中,我看到了孩子对我们课程的满意和不满意;在日记中,我也看到了志愿者对孩子的疼惜和孩子对志愿者的依赖。 今天上课的时候,纪律比昨天好了一些。志愿者坐在教室的旁边和后面,眼睛一刻不离自己的孩子,孩子走神的时候上去小声提醒他一句,看到他想回答问题时鼓励他让他把手举得高一些,看到孩子像是不开心了,下课之后会单独找他出去谈谈心。下课铃响后,孩子嬉笑打闹一窝蜂地冲出教室跑到操场,志愿者们又是一顿“狂追”,陪着孩子们玩耍。最后一堂音乐课最让人动容,志愿者教孩子们唱《虫儿飞》,小孩子的接受能力非常强,跟唱了两三遍已能看着歌词完全唱出来。当十几个小朋友大声唱着虫儿飞的时候,旁边教室的志愿者们都到窗边望着孩子们。队长摸着胸口道:“听他们唱歌心都化了!”黑黑的天空低垂
亮亮的繁星相随
天上的星星流泪
地上的玫瑰枯萎
冷风吹冷风吹
同吃、同住、一起学习,志愿者们一对一的全天候陪伴让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志愿者哥哥姐姐,越来越离不开他们。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平时只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突然到来的哥哥姐姐给他们缺乏陪伴的生活带来一丝涟漪,在他们原本平淡的暑假上绘上了颜色。支教中最好的不是教课,而是志愿者们充满关怀的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