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各自的救赎
新学期开学时,学校通知我们到总校报到,失散多年后,我们终于回到了组织的怀抱,我们的青春终于有了着落。在分校寝室里收拾行李的我们,没有一丝留恋。离开纺织厂职工区的校园后,很少人再回去过。我们使劲要自己忘记那段时光,那个地方。我们提醒自己,曾经的青春已经丢失,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怀念,除了一段蹉跎的岁月。生活在别处。回到总校生活的我们,失去了最初的兴奋和新鲜,开始发现,原来这里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美好。它脏、它乱,它是一个更大的沼泽。这里的宿舍闷热潮湿,这里的食堂清汤寡水,这里的学风依旧涣散,这里依旧有江湖,有一脸匪气的混混。校园里,夹竹桃大片大片盛开,却没有一丝花香,像我们徒有其表的青春。人不轻狂枉少年。曾经的歌声似乎还在总校上空盘旋,回来这里,我还享受着总校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和关注,学校活动邀请我主持,班级晚会邀请我参加,普通话并不标准的我,竟然被安排进学校广播站担任播音主持。一时间,我几乎成了总校的娱乐明星和交际花。应该说,年少轻狂时,得到更多露脸和表演的机会,极大满足了我的虚荣心。这样的日子,每天都是崭新的,让人充满期待,似乎生活中总会出现惊喜。只是,在一次次曲终人散之后,我渐渐发现,这些热闹里面的幻像,这些卖弄背后的浅薄。所有的场合都有我出现,却都是无足轻重的装饰,甚至是毫不自知的小丑。晚会上给舞蹈伴唱的我总是唱不准声调,乐队里担任鼓手的我把四分之三拍生生打成了四分之四拍,在舞会上把主动邀舞的女伴踩得直皱眉头,在广播站的播音时老是说不准翘舌音。招摇过后、虚荣过后,是深深地空虚和厌倦。我厌倦了光鲜亮丽背后的荒诞,厌倦了虚无缥缈的表演,这些镜花水月的热闹,不是对我青春的慰藉,而是对我青春的浪费。 也许,青春本是用来挥霍的,却又有些心慌。我,包括我的同学们,开始了各自的救赎和跋涉。猴子一直是我的好友,心地善良,性格温和,凡事大而化之,随遇而安。只是懒散得很,纺织厂分校的时光,让他陷入了深深地委顿和颓唐,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终日里一幅无精打采的样子。我知道,他心中是有挣扎的,也想积极一些,振奋一些,却又无法自拔。深夜里,他和我窝在被窝里抽烟、说话,说理想、说追求、说人生、说虚幻的未来,时而激动得头脑发热,时而沮丧得垂头丧气,他对自己在分校虚度的光阴感到羞愧,他发誓要抓住最后一段学校的时光,去作出改变,去塑造积极地生活态度。说老实话,我对他没有信心。但是他之后的表现让我感到惊讶。以前那个全校起床最迟的猴子,那个无所事事的猴子,成为了最积极上进的猴子。每天当我起床洗漱时,他已经在校园的树林里背完英语单词,满身露水地回来了。他整日里拿着英语词典,口中念念有词。他在书上、笔记本上,甚至宿舍的墙壁上,划着写着的,都是一串一串的英语单词。他说,他要能读懂英语原著、能翻译英文书籍,他还说,要有美好的未来,要在踏入社会后站稳脚跟必须掌握英语。在自我救赎中已经上路的他,那份执着,有种自虐般的狂热。如猴子般突然领悟的同学还有,只是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划,对什么都有心,学什么都很用心,只要隐隐约约觉得对未来会有好处的东西,都有种急功近利的渴望。小肖还在练吉他,按和弦的左手手指磨出了老茧。缺少悟性的他,却总是弹不了一首完整而悠扬的曲子,只是对于沉浸在音乐梦想中的他,我们都不忍心说破。性格文静的阿杜一直在学画画,没有老师,没有指导,没有值得展示的作品,也没有期待展示的欲望。也许,绘画是他一个人的朝圣之路,绘画是他获得超脱世俗、得到宁静的方式。个子矮小的阿罗在篮球场上一遍遍练习三步上篮,像是和自己进行一种较量,像是发泄和赌气。“美男子”的正楷字在同学的揶揄中越写越标准,他对自己感到特别满意,偏又有些故作高深,时常陷入一阵空空的沉思。小军在工人文化宫报名学武术,我陪他去了一次,太苦,留他一个人继续修行。那段时间里,在台阶上、课桌上、寝室的铁架床上,都可以看见他使劲折磨自己的身影。揭开裤子,因为过度压腿,他的大腿内侧一片乌青……也许,对未来越是雄心万丈,现实的我们越是心怀焦虑。我们都在各自的救赎路上艰难跋涉,怀抱着一份庄重和神圣,只是很迷惘,是那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迷惘,是那种青春无处投递的迷惘。<P> </P>
<P> </P>
<P> </P>
<P> </P>
沙棉现在怎么个状况啊
<P> </P>
<P> </P>
<P> </P>
<P> </P>
寂寞滴文艺青年 坚守一方净土 唉~
<P> </P>
<P> </P>
<P> </P>
<P> </P>
文笔还是不错! 鼓励你坚持下去,也许明天你就是第二个韩寒。 每个人的青春都留下了追求的足迹,从文章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到十分亲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