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河 发表于 2015-1-19 14:28:46

九死一生滚钉板

九死一生滚钉板柳林河钉板,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具。清王朝统治时期,不管是不是民告官,只要有冤情而管辖的县官不受理,需要越级上告,可到府衙擂鼓告状;再不受理,只有拦轿告状一途!但拦轿告状一般是要滚钉板的。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钉板。刑部和大理寺的钉板,上面一般有三百八十枚钢钉,这些钢钉分布在长约一丈、宽约五尺的木板上。这些钢钉可就要人老命了,钉钉入肉啊,别说滚过去了,就是往上面一趴那几乎就是个死。万幸不死的也大都皮开肉绽、痛苦不堪,终身残废。可见,没有真正的冤屈,谁也不会去滚钉板的。在封建社会,别管当官的有没有过错,小老百姓状告父母官本身就是罪。凡是非正常渠道申诉的人都要受到严酷的考验,比如拦轿喊冤的人往往还没窜到大人的轿子跟前就会被乱棍打死,越级进京告状的要滚了钉板才能接状子,你要是连滚钉板的决心都没有,那只能说明你根本没有冤屈。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滚钉板,就是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并吃了很大的苦头的意思。虽然滚钉板十分血腥和残忍,但在封建社会时期,毕竟还是对有极大冤屈的人提供了一个申诉的机会。现在国人知道的滚钉板,大都是通过“杨乃武与小白菜”的电视剧才有所了解的。其实,我们刘家场地区也就真真切切地发生过一起滚钉板的事,而且在时间上比杨乃武的姐姐滚钉板还早,恐怕是历史上滚钉板最早的人了。    这里说的是,在清朝中期的一个向家人替人打抱不平的故事。    清朝中期,在刘家场官渡坪,有一户杜姓人家经过多年的省吃俭用,在自家地上盖了一座新房。住在附近的王家人在杜家盖房时不吭声,当房屋竣工后仗着该族人中有一举人在朝为官,便对杜家提出非难,借口杜家人的房子离他家祖坟太近、挡住风水为由,令其将房屋拆掉,杜家人哪肯应允。王家人提出,在坟顶放鼓一面,上放黄豆三粒,用鼓锤敲三下,若黄豆不掉则可不拆,否则非拆不可。可想而知,锤敲鼓面,黄豆哪有不掉之理。杜家人势单力薄又朝中无人,只得含恨将房屋拆掉,真是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伸。面对杜家人惨遭厄运和孤独无助,住在附近的向家人向金山、向金简、向殿柏三叔子气不过,想“真是欺人太甚,还有没有王法”。决定为杜家人鸣不平。他们深知在地方打官司是无法赢的,于是他们三人一行准备好行囊和盘缠干脆到京城去告御状。来到京城刑部,击鼓鸣冤,衙役见他们其貌不扬,不问青红皂白就将他们三人一顿暴打,赶出了府衙。随后三人商议,绝不能半途而废,就留住在京城寻找机会。一日皇帝出巡,他们三人上前拦轿喊冤,任凭皇帝随从怎么鞭打,就是不肯离去,皇上见了,心想可能真有冤屈,就歇轿问明情况,金山三人将事情的缘由一一道来。皇上说,若真有冤屈你们是否愿意滚钉板以示证明,他们都说愿意,于是金山代表三人去刑部滚钉板。滚过钉板,皇上下令要王举人立即进京接受调查。王举人皇令难违,就乘轿耀舞扬威的上了路,来到京城,面见皇上。由于平时在当地威风惯了,见了皇上竟忘了摘下官帽,平时的派头不减,犯了大忌。随后,皇上问明情况,王举人无话可说,谅其没有酿成人命,随即将王举人削职为民,并令其向杜家人赔礼道歉及赔偿全部损失。为了教训王举人,便下令将滚了猪屎的铁链一端缠在王举人的发辫上(清朝时男人留长辫),一端系在轿顶。王举人输了官司,威风扫地,颜面丢尽,又遭如此羞辱,在返程途中被活活气死。幸运的是,金山滚过钉板后虽是满身伤痕,血肉模糊,事后,经过好多年的精心治疗和调理,终算保住了一条性命。    杜家人的损失得到了应有的赔偿,一时间向家人为人打抱不平的故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如今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此事。新中国成立后,滚钉板这种血腥的酷刑早已废弃。但愿我们的社会,法制更加完善,法官更加尽职,司法更加透明,社会更加和谐,不再出现象河南农民张海超在告状无门的情况下,以开胸破腹证明自己尘肺病,以及象内蒙古呼格吉勒图蒙冤错杀而迟迟不予平反、象河南周口周秀云为讨薪命丧派出所而丈夫被打断六根勒骨的人间悲剧。更不希望看到国人采用诸如上吊、投水、复毒、跳楼、自焚等近乎或超过“滚钉板”的残忍手段和方式,来表达自己合理诉求,证明自己的冤屈和清白!2015年1月

杨延文 发表于 2015-1-23 23:21:27

好文章,讲古叙事说理论今.

艾立新 发表于 2015-1-24 15:23:05

云峰老师将这篇文章在此首发啊?学习啦!

tonywam1036 发表于 2015-1-25 15:57:03

好文章,故事性和思想性都不错,顶起来!


siogqi1999 发表于 2015-2-25 23:00:15

    有冤无处申,如果是家破人亡,哪就只有拼一把,大不了一起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死一生滚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