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亮 发表于 2016-1-24 11:14:33

苦难是成长的催化剂

                     苦难是成长的催化剂                               ——特奥羽毛球女子单打金牌得主赵小丹侧记                                        作者/谢亮 人生的意义在于自身价值的提升和奉献,不论是个人还是家庭,奉献是一种使命和崇高的责任。生活道路上的崎岖与艰难考验着每一个人的精神意志,并使其在漫漫人生路上扬起激昂的风帆。2002年元月,赵小丹出生在松滋市纸厂河镇金鸡山村,金鸡山地处纸厂河镇西南边陲,这里山路弯弯,信息闭塞。还没有来得及好好的享受母爱,在赵小丹不到两岁时,她的妈妈伍海容和舅舅伍青华一道外出打工,于打工地失踪,至今,舅舅一家和朋友们仍在寻找中。缺少了母爱的呵护,赵小丹与爷爷奶奶及爸爸相依为命,其父因失去了爱妻,更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从此一蹶不振,家中的所有日常生活都需要爷爷来料理。在共青团水库附近,爷爷辛勤耕作,并常年就近打零工,以补贴家用。在赵小丹6岁时,爷爷把她送到就近的学校读书,在当地幼儿园学习期间,老师发现赵小丹虽然在视力听力方面正常,但观察力及有些细微特点的变化她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能主动去克服心中的情绪。后经过科研机构的专业检测,荆州市残疾人联合会认定赵小丹为智力残疾贰级。当拿到这一纸鉴定书,赵小丹的爷爷奶奶精神受到沉重的打击,老两口也一下子消瘦下去。而这时,赵小丹已经十岁了,当她看到爷爷奶奶日渐憔悴,每天愁眉苦脸的,她默默地拾起了生活的担子,帮家里喂猪、喂鸡,料理一些家务活。乡村小路的泥泞,溅满了赵小丹年幼无助的脸颊和衣服。正在一家人六神无主时,松滋市现代传播特殊教育学校向赵小丹伸出了援助之手,2013年,赵小丹又有了一个可以读书学习的地方。当她微笑着在园区内学习生活,如鲜花般绽放的纯真感染着每一个人。在特校学习期间,老师根据她的爱好和优势,有针对性的让她进行了羽毛球练习。而正是羽毛球,照亮了赵小丹的人生旅途。在每一场练习中,赵小丹都刻苦训练,在教练的指导下,她每天活跃在训练场上,手上,磨出了老茧,手背,布满了伤痕,她咬紧牙关,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一次次跳跃,一次次击球,一次次跌倒,一次次坚持。这种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激励着特校的每一个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15年五月羌城,热情似火。全国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远动会羽毛球项目比赛在北川举行。本次特奥会羽毛球比赛设有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等项目。作为湖北省代表队的选手,赵小丹、代梦婷等四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此次比赛,在全国高手云集的比赛中,5月16日,赵小丹与队友代梦婷获得了女子双打第二组第二名,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赵小丹获得了12岁至15岁女子羽毛球单打第二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比赛结束时,那些现场为运动员加油的观众,也不禁为赵小丹她们因荣誉因尊严而战的毅力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当命运关上一扇窗时,通常都会打开另一扇窗。赵小丹在学习训练中时刻勉励自己,她的顽强与坚韧感动着每一个老师和同学。对于苦难的日子,她说,每一个经历都很重要,更主要的是要成长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以帮助更多的人,回报这个温暖的社会。

图为赵小丹(右二)在领奖现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苦难是成长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