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51|回复: 1

[心情] 四元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6 06: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金满斗 于 2016-3-26 06:42 编辑

       有人说喜欢怀旧的人就是老了,这点我承认。平时空闲时间不多,总好像有忙不完的事情,但一闲下来,总会想起当年那四元钱,也许,是换了工作环境,接触了年轻的一代,更让人感怀吧。
    “爸爸,歇会儿,口渴。”一个瘦小的孩子,大约八九岁的样子。红扑扑的面霞上也挂上了汗珠,手里牵着一根麻绳,麻绳的那一头,自然是一个独轮车,独轮车上稳稳的堆着两包化肥,独轮车的那一头,是一个精壮的汉子。早也是汗流满面,衣服也基本都被汗湿了。此时,正骄阳似火。
    大家一定猜出来啦,主人公出场了,小孩子。哈哈。小孩子就是我啦,现在电视上很多不是一般都这么出场的么。
想想时间过的真快,一晃267年了,当时我大约89岁吧。上个星期就听见隔壁的圣华伯约我爸,说相隔我们八公里的木天河的化肥比我们麻水的一包便宜二元钱,两包就是四元了。那时候还是供销社,好像价格都比较死。大家大都没有砍价的习惯吧,也许砍也是没用的,砍不下来的。四元钱,什么概念,当时的瓦匠的工资一天是三块多元吧。
       那时也差不多这个季节,可能比这个要迟吧,农历四月吧,田里正是要肥料的时候,加上我那时小,也记不清了。既然便宜四元钱,还是值得一去的。爸爸是有工作的人,上个星期约的时候已经没时间了,这个星期回来了自然要去,两包化肥两百斤,对他们来说推起来也不算费力,就是去木天河去的时候一直是下坡,回来的时候就一直是上坡了,而且还有几个坡又长又陡,自然要把我们小的带去关键的时候拉拉坡了,也算现在的野外拉练了。
      那天约好的一早,早早的在家吃了饭,出发,我和隔壁的哥哥(大我四岁)开始还是兴高采烈的出门了,大约走了一个半小时吧,终于到达木天河,木天河供销社人潮涌动,到处都是独轮车,估计前来推化肥的人还不少,买货上车装完,估计已经是半个小时过完,九点半吧。
      回来的路感觉就漫长了,主要一直是爬坡,几个长坡拉下来,小孩已经由打了鸡血的兴奋变秧了,只觉得口感舌燥,两个脚也犹如灌了铅块般沉重,出场的一幕就出现啦,走啊走,终于找到了一家小卖铺(当然现这个铺子还在,就不知道换老板没,也算三十年老店啦)。小孩子大抵都喜欢一些吃的,我记得我和那个哥哥一人买了个5分钱的冰棍吧,而爸爸们,一人拿了一瓶壹毛钱的汽水。吃喝完毕,继续上路,回到家,大约11点多钟吧。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并没有觉得多苦,但过了大约一两个月吧,听妈妈说麻水的化肥也便宜了,一包也是便宜了二元钱,觉得有点亏。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年的小孩早已步入中年,父亲老了。当年和父亲一起推饲料的伯伯更老了,经常有个老旧电视找我修,十几年了,当年还是我卖给他的,组装的,本来价值就不高,现在十几年过去,更是老旧的不行,经常说,伯伯,您换一个呗,电视太老了修划不来啦。得到的答复是你看我们老了,去哪里挣一分钱啊。能往前挪就往前挪吧。是的,他们本身身体就不好,常年要吃药,现在每年仅仅靠卖点柚子挣点钱,不靠以前攒的钱真的不好搞。
       父亲是“财迷”,这是我和姐姐给他起的外号,我们读初中的时候讥笑他为“葛朗台”,他也听不懂。我知道,父亲从小也受尽了苦难,八岁的时候“过难关”死了父亲,十岁死了母亲。虽然后来当兵转业进入了铁路部门,但苦难的经历养成了他一直勤劳节俭的习惯,从来不乱花一分钱,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家人。每年都有定月储蓄的习惯。我长大了,自己也独立了。知道父亲舍不得,经常和母亲闲聊的时候就说,我自己有了多少多少钱,不用您们操心,您们的钱,该吃吃,该喝喝,也不需要为我们留。但父亲一如既往,简朴惯了。
        有一天,没事和母亲闲聊,母亲说爸爸很惆怅,说攒了一生的钱还没有我的多,其实我一点也不意外,因为我知道,在他攒的钱中,可能还有当年我和他半天推肥料积下的四元钱。其实我也没钱,既买不了房也买不了车。正如我现在看到的年轻一辈,技术好点机遇好点的,年薪一二十W的还是有些的,怎么跟人家比。
     在家里上门修电视,有时候很怕遇到些老人,修完了他问多少钱啊,我说“三十元”,老人说还要三十元啊,然后目光暗淡下来,到处找钱,并不还价。找到了颤巍巍的递给我,有时候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因为我知道,在他这三十元中,可能也有他当年一天挣下的四元钱。但这三十元,本已经是我维持店铺运转的最低收费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经常有人说旧的东西该淘汰,我也不知道那些老人是该淘汰还是被淘汰。今年,据说公务员等又要加工资了,我想,物价可能又要涨了吧。
     我不想有一天,当我老了,我给我孙子讲故事的时候,一脸豪迈。“当年,你爷爷还在修电器的时候,当时正好有个人网上叫爷爷帮忙写个程序,说越快越好。那几天正好下雨,你爷爷三天工作50个小时,挣了1000....”。“爷爷,您有病吧,做了三天挣了个雪糕钱,有什么好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2 13: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经历我也有,不同的是 ,都是独轮车,我推两袋,我父亲推4袋 ,到镇上卖了,换回4袋碳铵。那时谷价 16元/100斤,碳铵 18元/袋。江泽民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松滋人网 ( 鄂ICP备2023004758号-2 )

GMT+8, 2025-2-6 11: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