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前天看《铿铿三人行》,那个发音总是不准的马家辉博士突然吐出了这么一句话,电影在西方只不过是个夕阳产业;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我突然觉得许多问题都可以想得通了,作为一个喜欢看电影的人,夕阳产业听起来固然刺耳,但是事实就是这样,虽然难听,但你还是不得不面对它,这有点像我们的生活,当我们挽起袖子,准备在生活的道路上大干一场时,有一个声音突然跑过来告知我们,你还是省省吧,该分的都分完了,留给你们的连残羹冷炙都没有多少了,这像什么呢,是不是死亡通知书;我们拿着这张通知书,来看看中国的电影吧,虽然我只看了少量的中国电影,但有时候,很多的意见在我们的心底,自己没有意识到,待到自己一点点的发掘的时候,才感到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话可以讲,这一点我经常在自己身上看到。 谈到中国电影,不得不回溯到露天电影院时代,那是中国电影的全盛时代,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我们一干小孩背着自家的椅子,艰难地走上几里路到邻村去凑热闹的情景;每当那个骑着自行车的放映员经过村口时,孩子大人都会感到格外的兴奋,我仔细的在自己的记忆里搜寻儿时的记忆,发觉那时打动我的电影,我早已记不清片名与情节了,只有一些模糊的光与影的交织,而且大多都很俗艳,作为一个俗人,看了一部比较俗的电影,犹如在那块幕布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也未必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多年以后当我看到托纳多雷的《天堂电影院》时,才知道,有些电影也与某种风俗一样,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它的存在需要特定的气场,而那个气场,真的只存在于过去,电影在现在,我不知道对当今的年轻人意味着什么,我会到时光网里边流连半天,看着那些专业的影评,对它们的犀利与婉约感到佩服的时候,却感受不到那种最为重要的东西,那好像可以称之为时代气息之类的玩艺,比如每个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这种感受把我们从电影里拉到生活之中,把我们从文字驱逐到现实里的气场。 很抱歉的是,所谓中国最好的导演,谢晋,张世谋,陈凯哥,冯小刚的电影我看得真少,你要我讲出一部中国电影的名字,那种真的让自己产生共鸣感的电影到底是什么,我会想半天,然后突然在脑海里回到那《邓小平选集》第三本里大肆批评过的苦恋,我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要苦恋呢,难道恋爱会是苦的吗,以至于邓大人不喜欢这种恋爱,要专门批评。后来看到凤凰台播出了一点片段,其中有个打扮很朴素的女子,哭着向那个文静的男主人公质问道:“你爱你的国家,但是你的国家爱过你吗?”,有那么一刻,我知道这才是电影,那种把我们从幕布里往生活处拉的电影,它的存在令我们感到自己被刻划,而且是那么的不尽如人意,而不是一大堆俊男靓女表现很多的时尚元素,让你知道,今年流行穿这种衣服,说这些新词,在那样的电影里,我们感觉自己在读一本很普通的杂志,而且信息量要少,惟一的区别是,前者要八十元,而后者可能八元块你多嫌贵了点。 电影是个很有趣的东西,如果我再在自己的记忆里搜寻的话,我想起了鲁迅杂文集里边专门翻译了一篇日本左翼人士写的关于电影是某种政权销自己制度与价值观的利器,以及这种方式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取代书本里,里边分析了日本与德国关于战争美好伟大的影片以及美国那种俊男靓女消费主义式的生活方式,估计那个日本人写的时候憋了一肚子火,因为在他的文字里,找不到电影美好的一面,全是一些不纯的动机,我自然无义在延续他的观点,我只谈电影,不想谈政治,敏感词太多的时候,人应该学会心胸博大,而不是生气伤自己的身体。 我小时候看外国电影,那时候开放没有多久,好多外国电影都是很久以前的黑白片,那时觉得拍得真好,里边的台词,情节,真的很撩人,觉得要是我们中国人拍,肯定也会很好,这就像看毛片,以为虽然欧美和日本拍得固然不错,如果中国放开的话,一定会不遑多让,可是当我偶尔看到中国拍的毛片时,发现其恶心程度不遑多让,其它方面倒是一般般,又好像我们以前被中政统治,觉得活不下去,没想到在润之手上,大家死得更快是一个道理,没有最坏,只有更坏,绝望是一道必选题。 前年,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出来时,我看电视,里边的观影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贤愚,众口一词称赞这部电影好看,幽默,有趣,搞得我一惊一乍,赶紧跑网吧里下了回来看,看完之后,我呆了半天,心里想,是不是我太OUT了,还是那些人太傻叉,为什么会这样?我再举一个例子,拿动漫和游戏来说吧,我发觉现一个很趣的规律,你看日本和欧美的动漫,它们现在还在拍2D的片子,都别是我喜欢看的日本动漫《海贼王》,基本上是2D的,但一样很精采,并没有因为人物的不立体使得路飞这个人物也跟着平面化,一点不是这样的,再说他们的游戏,也是2d与3d的配合,他们有某种创作理念,某种可以称之为人文价值似的东西,你看了后会很快的感知这一点,而中国的动漫与游戏,基本上是都是什么技术最先进,就用那种最先进的东西,而忽视作品里边的魂,那种魂,才是最应该坚持的东西,不是我们不明白,而是糊涂才是我们的生存之术,话不能说得太明白,否则会被跨省,会被迎客松,作品亦如是,所以《非诚勿扰》里边,堆彻了一大堆的时尚元素与幽默的段子,但是这就像小品,而不是电影,因为它没有魂,画面再漂亮,段子再搞笑,它只是些话面,只是些段子,我们没有被追问,我没有被拷打,我们的闲情呆在电影里,它不会从幕布上回到生活里。 苦恋里的那一问:“你爱你的国家,可是你的国家爱过你吗?” 芙蓉镇里那一句:“要活下去,必须像狗一样地活下去!” 我们真的在被追问,在受拷打,觉得自己的生活是无法忍受的,必须起来干点什么,而不是像现在的那些电影一般,觉得那些漂亮画面与搞笑台词撑起来的电影像洗浴店里的挠脚一般,很痒痒,挺舒服,然后带点小小的麻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