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那天,你我同行。
你问:“仁”的内涵究竟怎么理解?
我说:你往前看,一直往前看,告诉我——你看到的最大的东西是什么?
你答:是那座30层的高楼,不不不,是远处那座山。
我说:错。往前看,最大的不是那座楼,即或那是摩天大楼;也不是那座山,即或那是珠穆朗玛峰——往前看,最大的是天和地。
——这,就是“仁”的含义。左边是一个人,右边两横划,上为天,下为地,而天地之间则什么也没有。正是因为它什么也没有,也就什么都可以有,天覆地载,包容一切,这就是仁!这绝非随意曲解,有文字学依据:付东华先生在《字源》里解释“二”字就说过“大都代表一天一地”的话。
修行的和不修行的,都提倡一个“忍”。
实际上,“忍”只能是一段或长或短的过程,最终还是要提升到“容”的境界。两者的区别显而易见——“忍”是痛苦的,“容”是快乐的。俗谚有云:“忍字造得高,心上一把刀。”形象地表达了“忍”所承受的心理痛苦。不信,你马上回忆一段忍的体验,除了让你忍住不笑而终于会笑出来之外,所有的忍都是笑不出来的吧?“容”就不同了,弥勒佛正是“大肚能容”,所以才“笑口常开”。
唐代有个张公艺,能使一家子“九世同居住一堂”而不吵吵闹闹,唐高宗问他有何绝招,此公连书一百个“忍”字作答,人称“张百忍”。他过得肯定不快乐——不是一忍再忍,而是百忍,可见他看不顺眼的事太多太多,能开心吗?倘能一“容”,岂用百“忍”。容,是包容、是正视、是担当,是儒佛道共同认可和追求的境界——它是以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清醒认识为前提的。还记得章太炎的“俱分进化论”吧:真善美和假恶丑都在进化。他没讲错。这只要看看太极图就懂了,或体味一下那个“仁”字——天地之间什么都没有,所以什么都可以有,要笑着“容”,莫愁着“忍”。
——儒家的“仁”,释家的“空”,道家的“无”,会造就人类一颗透明的心。
——你没偷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