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涂鸦、教育及创新 谢亮
半生忧患、一世飘零的诗圣杜甫,在语文课本中呈45度仰望的插图画,近来被学生、网友信手涂鸦。有用苹果手机听音乐图,有手持战矛出征图,有呼啸而上灌篮图,有打开电脑聊QQ图等等,对此,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就网友恶搞杜甫画像发表声明,称杜甫精神是民族的精神之光,决不允许诋毁杜甫形象。马新朝称恶搞文化、穿越文化不能没有民族底线,不能没有精神之光。
我们小的时候,大都干过信手涂鸦之事,在课本的插图中,给人物画像添一撇八字胡,或者加一副眼镜,如此而已。当然,二十多年前的孩子,是缺乏想象力给人物画像配苹果手机玩游戏的。和信手涂鸦一样,现在的小孩子要想在课本中给插画涂抹点什么,变得简单多了,商店随处可见的贴画纸,为他们的信手涂鸦提供着方便和快捷。
之所以涂鸦杜甫的插图画像引来众多的批评,这主要和我们的教育理念有关。从上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被要求和利诱“排排队,分果果”,只有把队排好,排整齐,排得老师满意,才能得到奖赏。急功近利和虚荣心从小给孩子灌进脑海,天性中的活泼好动、天性中的创新意识就此遭到扼杀。一方面,我们经常在说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另一方面我们对孩子从小就要求他循规蹈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听话”,“不要胡思乱想”,“长大了要做什么什么”,这些话经常挂在嘴边,输入孩子的头脑。就这样,我们的教育——当然,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也包括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把孩子的创新意识完全截断,把一点点信手涂鸦的乐趣和创新也抹掉。如此一来,我们培养的大学生饿倒在街头、大学生儿子的工资比不上文盲老子的工资就一点也不是什么离奇的新闻了。
我认为,和学校、课堂上生硬呆板的环境氛围相较,信手涂鸦是去掉过度严肃化的表现,是发挥想象力的表现,是创新意识的表现。这和有没有民族底线没有关系。难道我们的民族底线就如此的弱不禁风?难道我们对自己引以自豪的文化就如此的缺乏自信心?
杜甫被涂鸦的图画,正如前几年关汉卿骑摩托车的涂鸦画、荀况被画成大侠的涂鸦画一样,没有人会因为看过这些画后觉得他们的作品不好,也不会有人因为看过这些涂鸦画之后就觉得他们不能再伟大。对于杜甫画像遭涂鸦,无需众人口诛笔伐的去捍卫,我们真正需要捍卫的是生活的幽默和创新。
谢亮:湖北省松滋市杂文作家 现在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一制衣厂打工 电话136866477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