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886|回复: 30

[心情] 故乡情(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9 21: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上次回老家,是在二十年前和父母一起去参加堂弟的婚宴。          老家是一个很偏僻的山村。以前是狭窄弯曲的田埂和山中的羊肠小路,我们姊妹几个都不愿意去那儿,因为那里的路全是黄肌干土(黄土中夹着乳白色的土),如果遇到雨天,光着脚丫,把裤子卷在膝盖以上,才能行走。这深一脚浅一脚,那黄泥巴浆能溅到后背的衣领上,有时还会踩到牛屎猪粪。
        现在回去,就省事多了。每个乡村里都修了水泥公路,交通非常便利。坐在车里,除了回想老家那些亲戚们、儿时的伙伴外,还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一半的路程是在山上的松树林间行驶。这里的山不高,算不上崇山峻岭,却是一座接着一座,连绵起伏数十公里,郁郁葱葱,清新而秀丽。靠近公路边的松树,树干清秀,像值勤的哨兵,守卫着大山,迎候、送往路上的行人。树枝随着微风吹动,像一双双纤细的手臂,尤其那松针,随风摇曳,向我们招手致意呢。那热情的样子,一点也不比黄山那颗迎客松差。放眼望去,山上的松树一排排、一列列,高大挺拔,苍劲雄伟。行驶在这林间的公路上,犹如倘漾在绿色的怀抱中,非常惬意。

        这片松树林山名叫“石螺山”。因这里的水田边水沟边,只要有水和泥巴的地方就会有石螺,而得名。
       现在是冬天了,山上的茅草怎么没有砍啊?记得那时到了九、十月份,我们就得上山砍茅草,一捆一捆背回家,作柴禾用,也利于来年的茅草再生长。砍掉那些杂树或一些形态弯曲的小松树,以便冬天取暖。
      “没想到这山上的松树长得这么好。不知道这山上还有没有菌子。”我问母亲。
       母亲说:“今年秋季雨水少,菌子也少。这座山被石螺山林厂承包后,种植了大量的松树,每座山头上都建有哨所,还有人巡逻,才有了现在这片林子。现在乡村里做饭用沼气,取暖用电,这茅草谁去砍啊,菌子就更难捡了。”
         每年的七、八月份,雨水充沛,气温适宜,在这松山上的青苔中和茅草丛中,会自然长出野生菌子。其中最多的最好吃的是“让窝菌”。儿时的我,每年的这个季节,就会约上几个同伴,拿着篮子和一根短竹竿子,叽叽喳喳笑笑乐乐地一起上山捡菌子。捡这些菌子一般在雨后。草丛中的菌落,受到雨水的滋润后,全都在草丛中伸着小腿,比赛似的向外面伸展,像刚出生的婴儿,东瞧瞧,西望望,用好奇的目光观察周围的一切,也在等待着我们把它带出山林。
       听老人们说,山上的草木、动物是有灵性的,进山会打扰这些灵性之物的清静,要向山神报告,才有平安和顺利。我们来到山脚下,手牵手站成一排,面对着山齐声高喊:“ 进山啦——!”听到了山谷里的回响声,山神同意了,走进山,找菌子。那时山上的茅草长得很茂盛,有的一、二尺有的近一米高。雨后的茅草上,挂有很多水珠,得先用竹竿“开路”,一是把茅草上的水珠打落掉,以免沾湿了衣裳。二是打动茅草惊走藏匿在草丛中的蛇。然后弯下腰,看草丛中是否有菌子。
       谁第一个找到了菌子,那就是这天里最有本事最幸运的人,会激动得眉开眼笑、手舞足蹈,并用最洪亮的声音向同伴们报告:“我找到让窝菌啦!”其他的伙伴们跟着高兴、激动,应声跑过去,围在那里,蹲下身,拔开草丛,查看菌窝子的大小和多少。观赏一番后,你三个他二个,捡完之后继续在这周围寻找。 只要能长这菌子的地方,它的周围就会有。这次捡光了,过几天又会长出来。
        让窝菌有一个特点:“菌窝子”。大多以一窝一窝地长着,单个的很少。一窝中,菌体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有的只露出了伞部的一半,一副羞答答的样子;有的露出了整个头,朝四周悄悄地张望着;有的斜躺着,像刚睡醒的样子;有的挺胸昂首,菌把子就能看到,立正!站好!一副得意的样子。刚出土的菌子个体小,菌子的伞部还没有完全撑开,放在手里感觉滑滑的。大点的伞部撑开呈弧形,内侧一条条褐色的菌纹,像梳子一样整齐地排列。捡菌子动作要轻,稍不留神,就会把菌子弄伤或划破,受伤处有褐色液体渗出,周围会渐渐变成深褐色甚至紫色,这样的菌子,就没有了菌子的味道,不好吃了。每个菌窝子捡完之后,会相互叮嘱:“记住这里哟。”
    “快来看啦,我这里又找到菌子啦!”不知道是谁又找到了菌子,欢快的叫着。
       这里还没捡完,又听到那边在喊:“你们快来我这里啊,这里有好多好多哟。
      这边喊,那边叫,伙伴们欢喜得不得了,有些手忙脚乱。      
       每次看到菌子,都兴奋不已,笑声不断,欢呼雀跃,回响在整个山凹里。
       有时也会听到:“你们快来帮我看看,这是不是毒菌子啊?”然后都跑过去,七嘴八舌,辨认真假。这一般都是杂菌子。
        也有故意制造事端的。当我们跑到那里认真查看后,什么都没有。这时就免不了一阵嘻嘻打闹。身上的衣服不仅被茅草上的水珠打湿了,还粘了一身的茅针。茅针会刺到皮肤,很疼的。看到了草中的花儿朵的,也会摘下来,给同伴插在发稍上。有的干脆把花腾扯断,编成花环,戴在头上,或绑在竹竿上,高高举起,做向导。若 看到谁正好站在松枝下面,悄悄地走过去,把他上面的松枝猛敲一下,让那松针上晶莹剔透雨滴洒落在他的头上。紧接着又是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一时看不到伙伴们,也会扯着嗓子喊:“你们在哪儿啊?”“又捡到没有啊?”“你捡了多少啊?”每捡完一座山后,聚集在一起,检查成果。谁捡少了,还安慰着:“下次看到菌子让给你捡吧。”还检查是否把有毒的菌子捡起来了,识别菌子的种类,对于我们山里的孩子来说是内行。
         小孩子捡菌子没时间性,从这座山走到那一座山,累了就在大路上休息,背靠背,看天上飘浮着奇形怪状的白云。有的说:“哎呀!那边的像只大绵羊。”有的说:“那两朵像我们这儿的山。不知那山上有没有菌子啊。”“有啊,你上去捡啊。你去啊!”。说着说着,就会相互追逐嘻闹起来。有时看到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也会因为究竟有几只发生争吵。有时还和着林子里的小鸟儿唱歌。和小鸟唱歌挺逗的。只要我们和着它一起唱,它就停下来,不唱了。我们齐刷刷地望着它,等啊等,等它再次欢唱时,我们又和着它唱,哎-----它又停下来不唱了。原来它想独唱给我们听,它是天生的歌唱家啊。
       小孩子贪玩,也会迷路。那时的我们都不到10岁。
       有一次,当我们把各自的篮子装满菌子后,再也没有心思去捡了,就在山上捡松果子玩,你朝我扔,我朝你扔,嘻嘻游乐。不知是谁在那边喊:“快来呀,这里有一条小河。”我们一阵风似的跑了过去。其实不是小河,是一条小溪。因是雨后,溪水流量增大,溪水从高往下滚滚而流,溅起的层层浪花,像珍珠连成一串串。我们把鞋放在山上,卷起裤脚,踏着这溪水里的浪花往下行。捡水里的鹅卵石,打水仗。也不知道肚子饿,直到天黑了,才恍然大悟。山的形状都是一样的,分不清方向,也不知道这里是哪个村庄,知道迷路了。幸好前面有户人家,那里的伯伯把我们一个个送回了家。
       我们还有菌子啊。第二天,老远老远就看到那几篮子菌子偎依在一起,静静地等待着我们去认领呢。
       山上还有些其他的菌子,我们叫做“杂菌子”。有绿色的绿豆菌,红色的笑菌,灰白色的奶牛菌,纯白色的石灰菌,黑色的烧火佬菌。
       那时候每次都是满载而归。杂菌子洗净晒干后收藏,冬天里和辣椒一起炒着吃。“ 让窝菌”吃的方法有很多。一般是先炒成成品封存。家庭中,平时舍不得吃,只有来了贵客,在火锅中放上几勺子菌子,并放在“上席”,以示对客人的尊重。随着火锅中那腾腾的热气,那菌子一缕一缕的香,一阵一阵的鲜,会刺激你的肠胃蠕动。放进嘴里,当你咀嚼的那一瞬间,有说不出的美味即刻在舌尖绽开。那不是一个香或者甜可以概括的,它是自然生长在草木丛中的野生菌,吸收了阳光雨露,它的味道是一种跳动在舌尖的纯天然的活力。
        还有一种吃法,让窝菌采集后做成“菌油”,用瓷罐封装,只有过年时家里来了客人,桌上才有。用小碟子盛着,还不能放开胃口吃,用筷子蘸点儿,当味精用。
       现在想用筷子再蘸点儿,却没有了。菌子成了餐桌上的名贵菜,且是从宜昌那边贩过来的,其味道也大不如以前。也许与收藏、运输的工具有关,也许与大自然的气候有关,也许与环境污染有关。总之,从市场上买回来的菌子,怎么做也做不出原来的那个味道。
       一路行驶在这熟悉的山间,仿佛又看到了藏在青苔里、茅草中,那些让我熟悉的又陌生的菌子。我想着它们。往事如烟似梦。这样的美景,这样的趣事,这样的美味,只能在记忆中回味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 +80 收起 理由
杨延文 + 30
凉菜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9 21: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叫我想期我的家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9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哒,没有看完,拿分走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21: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狼王 发表于 2012-6-9 21:16
这叫我想期我的家乡

小时候,想离开那里。现在,想回到那里。{: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21: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HBSZYYS 发表于 2012-6-9 21:28
太长哒,没有看完,拿分走人。

欢迎常来。{: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9 22: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最好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9 23: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70后滴人才有相同滴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9 23: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70后滴人才有相同滴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0: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狼王 发表于 2012-6-9 22:41
故乡最好的感觉

{:soso_e100:}{: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0: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放手 发表于 2012-6-9 23:55
70后滴人才有相同滴记忆。。。

同感。理解。{: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22: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只露出了伞部的一半,一副羞答答的样子;有的露出了整个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1 13: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美好美
看着这些文字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羡慕楼主所经历的
我们家附近没有山
没有体验过捡菌子的滋味
想来楼主也是怀旧之人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1 14: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15: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狼王 发表于 2012-6-10 22:38
有的只露出了伞部的一半,一副羞答答的样子;有的露出了整个头,

谢谢狼王{:soso_e160:}提示:有的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整个伞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15: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凉菜 发表于 2012-6-11 13:38
好美好美
看着这些文字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羡慕楼主所经历的

{:soso_e100:}我们小时候没有电视更没有网络,空闲时游玩于大自然的山木水草间,自然悠闲,无忧无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松滋人网 ( 鄂ICP备2023004758号-2 )

GMT+8, 2025-2-8 00: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