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站在青年人的立场,确实如有人说的:老人们太节俭了,没办法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是的,你用水她也望着,用气她也望着。的确,凡是没有饱受过物质匮乏之苦的人与老人们在节俭的问题上确实反差很大。东西坏了也舍不得扔,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扫帚成光杆司令了,还舍不得丢。那时物质太贫乏了,现在应该好些了吧,可习惯还是改不过来。
扫帚虽光杆了,但它还可以司令。虽扫起来慢些了,但它毕竟还能把地扫干净。那些新买的扫帚是好,可钱也好啊。
老人们喜欢一针一线一根篾爿和树叶都要捡起来,一根小绳头也不能捡漏掉。灯灭了,借月光还能做家务事。我也是在这样的穷家里长大的,我知道,家里家徒四壁。墙壁上掉泥巴想找几张破报纸糊一下,都不可得。倒是后来哥哥工作了,才有了一沓一沓的报纸糊墙了。
东西坏了不敢动手修,生怕万一弄散了板子还不起原来,家里买不起的。有时候木桶坏了,想找一点铁丝来绑一下,不仅找不到那样长的铁丝,连老虎钳也找不到一把。而今你要我学着青年人,把白白的米饭和才吃一餐的剩菜往街上倒,我做不到。
我不想忘本,想想那些缺水少食的人们,假如轮到我们,我们已经把家里所有多余都扔掉了,在没有吃的时候,就只能吃泥巴了。我无意要说大道理。我只是觉得现在有些人在浪费问题上已经近乎疯狂。对那些旧家什看不惯,要扔掉,更有甚者食物掉地上拿起来洗一洗完全能要的也都不捡了。把旧椅子旧沙发全部往外扔,有时把古董陶罐也当垃圾扔了。看着旧家具和老年人们不顺眼,这是大错特错。
到了五十岁你就知道,人很快就老了啊。到了五十岁你就会开始回忆,喜欢那些旧家什。那些旧家什不尽印有祖上的手印,而且也是伴随父辈和自己成长的老伙计,你从出生到长大的一点一滴它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它常常和你目光相遇,你会感到它的存在根本不是多余,它简直就是温馨,温暖,踏实的安乐窝。你在它身边,那就是你家呀,中国古人传下来的家,人们是从这儿繁衍出来的呀。
扫帚是旧的好,人是旧的好啊。我们中国的老人,他们有自己的生存法则,有高贵的品质吸引人,也许你看他分文不值,老的该扔。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你可以把你老伴打的围着床沿转,但是他绝不会不从这个家里出去。一辈子就是这样走过,不离不弃。人是旧的好,用具是旧的好啊。就像老头身上的衣服破了老奶看见,要给他缝补。晚年他身体越发的差,看人说话,磕巴磕巴,上气接不来下气,喘气。就这样一个老头,也是家里的敝帚。看门,望摊子称秤,谁欺负她娘儿,他会和他们拼命。找居委会评理——他也很在行,没他还不行。
老一辈人惜财如命,也惜家如命。他们物质贫乏,所以惜财;家来的不易,所以惜家。
还是要惜家!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