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双荆李子

[心情] 美丽的松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16: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xnyucai (87)]楼主太了解松滋了~~嘎嘎,,,虽然我也是地道的松滋人,但我还是自叹不如啊
68863426@qq.com 发表于 2009-3-30 13:17

松滋,我在那里生活了50多年,甜酸苦辣一样都没有少给我,但我也算不上了解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6: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美丽的松滋36

松滋南五场之首--街河市


街河市地处湘鄂边界,因在松滋南五场中经济最为活跃而颇负盛名。这里不仅是贺龙、徐向前的夫人黄杰等闹革命的根据地,有红军树、苦竹甘泉等名胜古迹,而且有松滋二中等现代学堂,两条省道在此交汇,更加显现出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旺盛的人气。
最早知道街河市是在1966年,我当时跟着在南海加工厂当会计的三姐读小学5年级。加工厂里有几位做蓑衣的师傅是街河市的,因与那位同姓的长者混得很熟,所以对街河市有了特殊印象。
初识街河市,则是在几十年后,我在单位做人事和工会工作,去慰问住在那里的一个老干部,才第一次真正的走进这个小镇。
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小镇,老街两边的房屋大多是青瓦白墙,风火墙翘立在屋顶静静地注视着四周的高楼,汽车,是不能够亲近它的。它的前面是商店、医院、粮管所等云集的街面,再前面则是沿穿镇而过的省道红东线、沙刘线林立的新街。它的后面,是终年潺潺奔流的小河,和河边的青青草滩、庄稼地。
2009年4月8日12:45:41于希望鸟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7: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美丽的松滋37

街河市的红石板街



街河市在湘鄂边界是颇负盛名的,老街的红石板就是最好的证明。当我一踏上了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老上那在雨中透着深红色光泽的红石板路,便跑步映入了我的眼帘并深深地印刻在我记忆的心田。
这是一条真正的老街,街面不过两三米宽,除了两边的街沿台阶,就是一块一块的四五块并排连着,1米多长,约半米宽的长方形红石块从街头一直伸向街尾,因而,我亲切地称它为红石板街。
老街住房的大门大都敞开着,街坊邻居可以互相走动串门子;过往行人走在这古朴的民居里弄,就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也仿佛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场所,给人一种回归大自然般的轻松和释然。
最使人惊讶的,是那整条街上的深深的辙印,像一条链锁,把一块块红石板串成一个整体,去承载过去商贾南来北往的繁荣。那光溜溜足有1寸多深的印痕,是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打磨,还是背负过千万辆车轮的重荷?那雨后盛满的一漕汪汪的清水,是否是它不屈的泪滴?所有的沉,所有的驿动,似乎都已纷纷惊醒,滴滴雨水化为一颗颗泪珠,诗意般栖于历史的印痕之中
老街之好,茶馆酒坊听喜怒哀乐尽不老的故事。依老街款款而行,偶尔就有屋前斜斜一根竹竿挑出一面”字杏黄旗,或者是在门墙上悬一个小灯箱,也是毫不例外地大写着“茶”字。茶馆,当然是有茶喝的,一个个把盏浅饮,老板娘那温软缠绵的高八度方言只把个茶馆的气氛搅和得风生水起。
最令人怀念的是说书和听故事。屋内围坐一堂的客官和四邻,边喝茶边听松滋的说鼓子,听说书人抑扬顿挫地讲老一辈的王家大湖剿匪记……说到那高潮处,便几声吆喝,几声叹息;听到那曲径通幽处,或是夹杂些许荤话段子的插科打诨,禁不住回眸一笑,乐得几许逍遥
当然,现在也有不少茶馆成了以茶馆的名义行棋牌之实的场所。但真个是论世间情和恨、田间种与收,只将麻将、花牌醉年华,映入那街面上的红石板中的,则是其乐融融的另一种生活场景。
沧海桑田,世事巨变。只有街河市老街那留有深深的历史印痕的红石板,仍在那静静的注视着不变的天空,给如诗如梦的江南小镇,平添了一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氛围的风景。
2009年4月8日17:05:23于希望鸟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7: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美丽的松滋38

千年古城--老城
老城是一座具有700多年历史的老县城,依山傍水,为武陵源流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段。小城东西南北4条古色古香的老街与主街相连,十字街的东侧有关帝庙和登云楼,西街是旧时县衙门。
离东门二里处的宝塔山有座云联塔,顺山脚再往前二里地便是原来迎接京城达官贵人的驿站,名曰“四里铺”。四里铺的左面是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顺冲口往右拐,就是有名的曾出土过新石器时期的石刀、石片等珍贵文物的黑石溪古文化遗址。黑石溪垴上便是远近闻名的黄龙寺和因黄龙寺的千年古柏而得名的柏树村。黄龙寺座落在因高于四周山岗而取名灯盏包的山顶上,古寺周围苍松翠柏郁郁葱葱。
从黄龙寺下山跨过黑石溪上的龙头桥,爬上一座长满浓密松树的小山坡,两棵高大的松树挺立在一片桔黄色的风化砂石土构成的开阔地边,靠坡南一隅,顺冲三间青瓦白墙大瓦房,屋旁两丛茂盛的窝竹,竹尖婀娜多姿高高地翘着弯儿。竹林前几畦葱绿的菜地,半人高的屋场边,两珠塔形的翠柏像哨兵守护在大门两侧,活脱脱就是一幅采菊东篱下的山野清趣图。
刚解放时,小城人民在黑石溪口拦水开渠筑堤,建成了全县第一座大型水库,文革结束那年又建水厂将水库的水引进了千家万户。
机关幼儿园建在上明城原最大的地主刘仰之的府宅,幼儿园的左边是旧时的县衙门现在的老城会场,右边是有着九十年办学历史的松三中,三中的后面是初中,右边是小学。只可惜三中现在迁到了新江口。对小城而言,这里可以说是文化中心,连近邻的居民和店铺也沾上文化的光有了文化意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8: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美丽的松滋39

老城城老人不老
老城是松滋唯一有城的古镇,古城垣几经毁而复修,最后一次为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年)补修,周长7.3里,四门建有青石城楼。
但烽火连三月,抗战时期日军过江南侵时,老城的城墙遭到严重破坏,县治亦迁往车家冲、麻水坪等乡村避难,并因此于1945年9月定治新江口。加之长江干流北移而商旅渐疏,老城完成了她作为县城的历史使命而空留下四门残垣及荒芜的护城河遗迹,当地人即以老县城之意称之为老城。
现在,饱经战乱之苦的古城经过50多年的建设,勤劳的老城儿女已使小城日见复苏,并有项目和产品在省内外乃至全国闻名:老城文物园获全国第一家乡镇文物园称号;生猪、棉花单项生产常年处于全省各乡镇之首;白龙埂柑桔场被列为长江中下游低丘水果开发样板基地……古老的小镇,已焕发出勃勃生机。
老城城老人不老。回首松滋自设县以来1600多年的风雨沧桑,老城见证了历史的衰败,也经历着社会的兴盛。作为一名老城的儿子,我坚信老城的明天将更加年轻而富有朝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8 18: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蛮好蛮强大;松滋就是全中国第一牛逼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8: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美丽的松滋40

本帖最后由 双荆李子 于 2009-4-16 15:30 编辑

    新江口今日更新
长江挣脱了三峡的束缚,流径广袤的江汉平原时,在松滋市内转了一个漂亮的工字形大湾,欢快而平静地向东流去。松滋河,作为长江出峡后的第一大支流,和着母亲河的呼吸潮涨潮落,在境内蜿蜒百里滋润着松江两岸的鱼米之乡,又经洞庭湖汇入浩瀚的长江。但因为是支流,每年只在五月至十月长江进入汛期后,松滋河才能通航,河边才有汽笛长鸣波浪拍岸的热闹场景。
穿过广场来到江边,松滋河早早地涨水了,人们又能听到轮船的汽笛声了。沿江大道边,垂柳绽放的新枝婀娜地舞动着纤纤玉手,像婴儿的小手那般轻盈地拂动着久儿的心。那份清爽便慢慢地从心底沁上来,渐渐地有了轻松感,继而竟有了一丝飘忽欲仙的感觉。
放眼松滋河,浪滔在朝阳下正泛着金红色的光斑。只一夜的功夫,江心正呈微微凸型往上涨,已经到了泊两百吨的水位了。这是江水还在涌涨的兆头,季节性很强的江边码头,因汛期的到来又出现了繁荣景象。

新江口,今日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18: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美丽的松滋41

本帖最后由 双荆李子 于 2009-5-1 12:16 编辑

陈店店陈货不陈
陈店,长江边的一个小镇,据松滋的港口松滋口大约5公里。老地名叫陈家店子,是与周围的南岳庙、车阳河、松滋口、桃子岭以及团山等一样的小集镇,都是原来老城区的小公社旧址。但因为地处松滋西北几个小集镇的中心位置,加上省道红东线穿镇而过,便利的交通条件给这个小镇注入了青春活力,终使得其有幸成为荆州乃至全省最年轻的乡镇,在当地一方也算是鹤立鸡群,小有名气了。
对于陈店,我是有着深刻记忆的,可以说是陈店店陈人不陈吧。1969年9月,几辆板车将我家的全部破家当连同我的青春一起,拉到了这个叫陈店的地方,就在街边的陈店大队三小队,记得当时生产队的社员都在公路边修学大寨的梯田。虽然同时下乡在该镇的战友包括玻璃厂的子女也下乡在同队的王哥和高兄,有在沙隆达当教育科长的,有在兵工厂上班的,现在都离开了陈店,但在陈店两年多的生活,是揭开我踏入社会人生序幕的开端,我是终身不会忘记的。
说陈店店陈货不陈,当然更是饱含着我对这片土地的深情。松滋只有这么大,十几个乡镇,陈店的发展和变化,也是有目共睹,一点一滴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我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陈店的果林发展,在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的发展方面作出了较好的成绩,白龙埂柑桔场是榜上有名的。
2007年夏天,我去陈店卫生院采访全省农村该镇茶铺子村的“湖北省优秀乡村医生”周春柏,看到镇上不仅党镇机关和各个管理机构齐全,而且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三四层高的楼房鳞次栉比,四周的田野稻花飘香,一派繁荣景象。今年春节期间,我们七八人从荆门乘车经过此地,大家印象中的陈店,的确是一个典型的南农村集镇。就连商店的货物,也是红红绿绿鲜艳得很有特色。
陈店店陈货不陈这个题目,是几十年前伴随着“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个命题就产生了的。记得那时是老城修复在文化大革命中给拉倒了的云联塔的塔尖,就有了老城城老人不老这一说,因而便有了这个题目,并还有新桥桥新人更新的命题,纯属文字游戏而已,聊以为记。
2009年5月1日12:07:41于希望鸟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9 16: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胃小饱 于 2009-4-9 16:50 编辑

《松滋空喊篇》

无语...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松滋好松滋好

我也响应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3 18: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就给我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3 22: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生作文第二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3 23: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有才气,写的真是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15: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15: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生作文第二名。。。。
zzg7507 发表于 2009-4-13 22:51

谢谢朋友的鼓励,我只有争取得小学生作文第一名来回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15: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有才气,写的真是不错,
原 发表于 2009-4-13 23:51

谢谢。才气谈不上,只是尽兴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松滋人网 ( 鄂ICP备2023004758号-2 )

GMT+8, 2025-2-9 02: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