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szshkq

[摄影] 五台山及名刹光影记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23: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zshkq 于 2010-6-30 09:36 编辑



P1180410.JPG


P1180413.JPG


P1180408.JPG

他们之所以选中五台山,也是事出有因的,其一,当时五台山叫清凉山,佛经《华严经》里说,东方清凉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有案可据;其二,两位高僧看了五台山的地形,觉得与印度灵鹫峰极似,灵鹫峰又是释迦牟尼向弟子讲经的地方;其三,据说在两位高僧来以前,五台山已有一座佛塔。于是,五台佛国的奠基石——五台山第一座寺庙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连那座山也称作灵鹫峰了。

寺院面积 8公顷(一百二十亩),各种建筑四百多间,多为明清遗物。排列于中轴线上有七座高大的建筑,很有气势。

大雄宝殿,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约670平方米(一亩二分)为五台殿宇之最,木雕彩绘,肃穆堂皇。殿内佛像高大,金碧辉煌。五台山的重大法事活动,多在此殿举行,届时,各寺都有僧人参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23: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zshkq 于 2010-6-30 09:44 编辑


P1180415.JPG
P1180418.JPG



无量殿是我国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高20米,面宽28米,进深16米,从外面看是七间两层楼房,殿内却是三间穹窿顶砖窑,型制奇特,雕饰精细,宏伟壮观,又称无梁殿。

P1180419.JPG


P118042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23: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zshkq 于 2010-6-30 09:53 编辑

P1180425.JPG
P118042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zshkq 于 2010-6-30 10:00 编辑

在显通寺的后高殿前,是一座用青铜铸件组装而成的纯粹金属建筑物,人称“显通铜殿”。


P1180435.JPG

















P1180441.JPG
P1180436.JPG
P1180437.JPG
P1180438.JPG
P1180439.JPG
P118044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23: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zshkq 于 2010-6-30 10:09 编辑

相传,明朝穆宗驾崩前后,少主年幼无知,皇亲李良发动了宫廷政变,接管了江山,就将娘娘李彦妃和少主打人了冷宫,想绝明朝后裔。这少主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大臣徐彦昭和杨波进入冷宫行谰,李娘娘又气又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把少主交给了徐、杨二人带走,让他们好好抚养。后来少主当了皇帝,惩除了*臣。为了感谢母恩,就决定在五台山为李娘娘建造一座铜殿。据记载,这座铜殿是明朝名望很高的佛灯和尚(山西平阳人),在现在太原市郝庄村南建起了高达13层的两座大塔(宣文塔)后,正在兴建永祚寺(即双塔寺)的过程中,又奉万历皇帝的命令,到显通寺“传戒”时建筑的。

铜殿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殿高8.3米,宽4.7米,入深4.5米,它是我国仅有的三铜殿中的一座。另外两座,一在浙江的普陀山,一在四川的峨眉山。不过就其建筑艺术和美观俊雅而言,那两座都不及这座铜殿,而且峨眉山的铜殿早巳在战火中焚烧坏了。


P1180449.JPG

铜殿外观为重檐歇山顶,共分两层,上层四周各有六面门扇,下层四周各有八面门扇。每面门扇的下端铸有花卉、松柏、鸟兽等图案。“龙虎斗”、“龙凤配”、“喜鹊登梅”、“玉兔拜瓤”……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每面门扇的上端都有精细的花卉图案,形态各异,玲珑剔透。正面横梁上的“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更是活灵活现。第二层的四周,有大约1米高的铜栏杆,其24面门上均有各式图案。殿脊的两端有铜铸的似龙非龙的宝瓶,光芒四射,耀眼夺目。殿内正中有一尊铜铸文殊坐狮像,造形美丽。殿内四壁上的铜铸小佛像,琳琅满目,多达万尊。













P1180442.JPG
P1180443.JPG
P1180444.JPG
P1180445.JPG
P1180446.JPG
P1180447.JPG
P118044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23: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zshkq 于 2010-6-30 12:21 编辑

菩萨顶

位於山西省五台山的灵鹫峰上,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具有皇宫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也是国务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P1180380.JPG

     

菩萨顶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僧人法云重建,称“真容院”。宋景德年间,真宗敕建,设文殊像,赐额“奉真阁”。明永乐年间,真容院“敕改建大文殊寺”。明朝以後至今,一直沿称“大文殊寺”(又称“菩萨顶”)。菩萨顶极盛时期是在清朝。顺治十三年(1656年),将其改为喇嘛庙。此後,康熙皇帝又赐菩萨顶大咧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其中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统统向其进贡。这是清廷以黄教怀柔蒙古、西藏的重要政策。清朝皇帝、蒙古诸王公、西藏喇嘛也每每朝礼五台,一般都住菩萨顶,从而树立了菩窿顶在五台黄庙中的统领地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春康熙皇帝敕命“改覆本寺大殿琉璃黄瓦”。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只有皇家建筑才能覆盖黄琉璃瓦。菩萨顶覆盖黄琉璃瓦,反映其地位之崇高,此外,为保护这座具有特殊地位的寺庙,康熙又敕命“於菩萨顶前後山门设官永镇,把总(正七品武官)一员,马兵10名,步兵30名,守护香火供器”。在清朝,五台山的喇嘛教事务,除镇海寺等6所黄庙归章嘉呼图克图管辖外,绝大多数喇嘛寺则归驻节菩萨顶的扎萨克大喇嘛统率。菩萨顶寺院参照皇制式营造,殿宇上覆盖黄绿蓝三色琉璃瓦,金碧辉煌,雄冠五台。牌楼中门大匾上,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灵峰胜境”四个鎏金大字,闪烁有光。





P1180473.JPG



“灵峰胜境”台阶前的照壁

P118047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23: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zshkq 于 2010-6-30 12:26 编辑


P1180481.JPG


P1180484.JPG


P1180509.JPG



此段石阶与所有寺院中见到的都不同,垂带石夹着的石阶,中间铺设斜面御路,雕有九龙吸水图案。九龙翻腾,互相缠绕,真可谓“活龙活现”,与北京故宫礓碌铺设没有两样。



P118047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zshkq 于 2010-6-30 12:29 编辑

我国藏传佛教的大活佛达赖、班禅,朝拜五台山时都在这里讲经说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活佛於1980年参拜五台山时,也曾在菩萨顶寺大雄宝殿讲经说法。

文殊菩萨大殿院前有石牌坊一座,石壁上有康熙御笔“五台圣境”四字。

P1180495.JPG



P1180485.JPG

P1180483.JPG






文殊殿重建於清朝,阔三楹,进深二间,单檐庑殿顶,殿顶覆盖琉璃黄瓦,历经寒署数百年,色泽依然如新。殿脊正中置金碧辉煌的鎏金铜法轮。殿内佛坛上供文殊菩萨骑狻猊彩色泥塑像,东西两侧佛坛上则供十八罗汉塑像。



P1180487.JPG


P118048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23: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zshkq 于 2010-6-30 12:47 编辑

P1180488.JPG

P1180489.JPG





菩萨顶的文殊菩萨殿,是朝山信徒必定要叁诣礼拜之处。汉地佛教徒朝拜时,一般是供奉、焚香和跪拜。蒙藏少数民族佛教徒朝拜时,则行“五体投地礼”,即头和四肢同时爬俯於地,十分恭敬和虔诚。殿内有藏族佛教徒供奉的藏画12幅,画面用赤金和五彩石质天然颜料工笔画成,是藏画中的珍品。有人还称文殊殿为“滴水殿”。殿檐台下的石阶,有一处高起,状似蜂窝,这是由殿檐年久滴水而形成的矿物水垢。当天空睛朗时,该殿仍象古代计时的“滴漏”一样,隔一定时间滴一滴水。菩萨顶後院放置的大铜锅全山闻名。厚一点的大铜锅口面直径 2.04米,深1.15米;薄一点的大铜锅口面直径1.68米,深1.1米。在西廊房檐台边,也置有一大铜锅,口径5尺,深4尺。这些铜锅,过去每年“六月大会”用一次,做斋饭,蒸白面魔王,供所有黄庙喇嘛们集合在一起做佛事活动,跳神镇魔用;腊月初八佛成道日还用一,放进黄米、绿豆、莲子、栗子、红枣、稻米、桃仁、红糖等,做成“八宝粥”供佛和会斋。另外,该寺还藏有珍贵版本《甘珠尔大藏经》一部。



P1180491.JPG


P1180492.JPG


P1180493.JPG












从清朝开始,五台山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至六月十五都要做道场、办法会,菩萨顶当然是其中心,其它寺庙也大开山门,迎接各地香客游人。六月十四巳全山喇嘛头戴各种脸谱面具,身穿各种衣装服饰,口念护法经,身跳金刚舞,在菩萨顶“镇魔”;十五日,又在罗候寺“跳神”,并出来绕街转道。前头驾着弥勒菩萨像,接着大喇嘛坐八抬大轿,二喇嘛骑高头大马,其馀僧众,鸣锣开道,击鼓吹号,演奏庙堂音乐,异常热闹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23: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zshkq 于 2010-6-30 12:52 编辑

黛螺顶


黛螺顶远眺


P1180569.JPG


黛螺顶是一座小山峰的名称,寺庙建在山顶上,所以被称为“黛螺顶”。黛螺顶亦名大螺顶,又名青峰,古寺名叫佛顶庵。这处寺庙始建于时代成化年间(1465--1487),万历年间重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改名大螺顶,寺内还有乾隆十五年(1750)御制的大螺顶碑记。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才更名为黛螺顶。

据说,乾隆来五台山,屡次欲凳台顶进香拜佛,皆被风雨所阻,乾隆对黛螺顶的青和尚说:“五年后我再来时,既要登台顶,还要拜五方文殊,你替我办这件事。”到了第五年,青去果然想出办法:模仿五个台顶的五方丈文殊,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合塑于黛螺顶的正殿(所以此殿又称五文殊殿),登黛螺顶等于登五个台顶,进正殿朝拜等于朝拜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乾隆于五十一年(1786)三月来此殿进香,朝拜五方文殊并亲笔题诗,刻在黛螺顶碑记的背后,此后,朝山僧侣到此寺正殿参拜,即可代替朝谒五座台顶,省去许多路程。但也有区别,登五座台顶朝拜文殊,你替我办这件事。‘到了第五年,青去果然想出办法:模仿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合塑于黛螺顶的正殿(所以此殿又称五文殊),登黛螺顶等于登五个台顶,进正殿朝拜等于朝拜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乾隆于五十一年(1786)三月来此殿进香,朝拜了五方文殊并亲笔题诗,刻在黛螺顶碑记的背后。此后,朝山僧侣到此寺正殿参拜,即可代替朝谒五座台顶,省去许多路程。但也有区别,登五座台顶朝拜文殊菩萨叫大朝台;登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菩萨则叫小朝台。俗有“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之说。

要至黛螺顶,必登大智路,大智路青石辅成,全程共计1080个台价。



P118051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23: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zshkq 于 2010-6-30 12:56 编辑

望着这三步一叩头的虔诚信徒,实在是佩服他们毅力与执着。


P118051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23: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zshkq 于 2010-6-30 13:00 编辑

登上大智路,烦恼顿消,登顶之后就看到了黛螺顶的牌楼,石狮和山门了。

P1180529.JPG


黛螺顶坐东面西,寺宇不大,占地 3000平方米,内有殿堂僧舍48间。中轴线上由西向东依次有天王殿、旃檩殿、五文殊殿和大雄宝殿。天王殿,面宽3间,单檐硬山顶,内塑四大天王。旃檩殿坐落在六角台基上,边长为10米,上部为六角重檐攒尖顶,内供释迦牟尼,即旃檩佛。

P1180536.JPG





P1180537.JPG
P118053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23: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zshkq 于 2010-6-30 13:03 编辑

五文殊殿,面宽5间,单檐歇山顶,四出廊,无斗拱,内供五方文殊。





P1180551.JPG

P1180548.JPG
P118055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8 23: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zshkq 于 2010-6-30 13:10 编辑

大雄宝殿,面宽5间,19.2米,进深9.6米,单檐硬山顶,五脊六兽,前出廊,内供铜铸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帝释天、大梵天、迦叶、阿难,两山为十八罗汉彩塑。


P1180558.JPG






P1180539.JPG
P1180540.JPG
P1180541.JPG
P1180542.JPG
P1180545.JPG
P1180546.JPG
P118054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9 08: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层的图片看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松滋人网 ( 鄂ICP备2023004758号-2 )

GMT+8, 2025-2-8 15: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