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01 农产品电商背景解读 我国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农产品网络交易额已超1000亿元,但仅占农产品销售额近3%。如此看来,电商“拯救”农民的力量实属有限。因此,基于农民所提供的农产品质量与涉农电商的服务品质紧密相连,那么,电商与农民间“拯救”与“被拯救”的角色其实是可相互交换的。从长远看来,伴随现代农业快速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将持续提高,农产品品质随之亦将更好的提升。如此,方能助力涉农电商拥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和维持更久远的收益。 自国务院一号文件推出“电子商务”相关政策后,市场大批量的涉农电商纷纷涌现,站在“互联网+”浪尖风口处,有效解决农产品信息不对称现象,除去“中间商”利润,减少流通环节,推动农产品领域的公平贸易。因此,不得不让业内人士看来,涉农电商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说,解决了农产品“滞销”的根本问题,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让末端需求反过来迫使生产环节标准化,实现农商品品质化。同时,互联网自身“草根”特性也有助于农民地位直接上升到“舞台”中央。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一大批县域中小电商平台迅速崛起,不仅很多农业传统企业都把视线和精力转向了建设自身电商平台方向,而且为数不少的农业个体户也通过加盟电商网站销售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县域中小电商平台成为区域销售特色农产品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因为农民网购生活用品,而正在改变着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中国目前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其中电子商务平台已达3000家。农产品电商须与顾客建立良好的购物体验,才能迎来持续消费力及带动相关消费群体。 02 农产品电商存在问题 目标人群定位是农产品电商平台的首要考虑问题,如果目标人群定位在基本不会上网的老年人或消费能力低下的人群,那显然是要面临亏损。另外,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配送须要有冷藏冷冻的混合配送车辆,以及冷藏周转箱及恒温设备,否则产品原质量再好,客户收到的也将是有质量问题的商品。所以物流配送成本将成为考验农产品电商平台的最大问题。 当前我国农产品网上交易面临诸多困难,如整体市场规模不集中、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等。针对这些问题,商务部将采取统筹规划、规范秩序等五项措施,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与创新。 03 农产品电商如何做? 第一、统筹规划设计,有序推进发展。以促进农产品实体交易和电子商务有机融合为方向,通过零售带动批发、高端带动低端、城市带动农村、东部带动西部,加快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培育工作,力争在重点地区、重点品种和重点环节率先突破。 第二、完善制度,规范发展秩序。加快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设,规范信息发布、网上交易、信用服务、电子支付、物流配送和纠纷处理等服务,依法打击商业欺诈、销售假冒伪劣、发布虚假违法广告和不正当竞争等活动。抓紧制定急需的农产品标准。
第三、加强配套支撑,优化发展环境。鼓励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重点支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落实各项支持物流企业发展的税费政策,完善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促进支付、信用、金融、保险、检测、认证、统计和人才培育等服务协同发展。 第四、线上线下结合,突破关键约束。发展县域服务驱动型、特色品牌营销型等多元化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鼓励农产品流通企业,依托实体经营网络探索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传统的销售渠道,通过实体经营场所体验、考察与网上下单、支付相结合,解决交易主体之间的信任度低、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第五、开展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常态化购销对接中的作用,通过与大型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及电子商务企业合作,更好地促进农产品流通,缓解“卖难” 最后,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利于改善农产品流通、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健全农产品市场机制,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社会地位和培育知识型、现代化农民,同时也让涉农企业在这个社会产业升级的关键时刻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