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坐井观天的人 于 2011-7-27 21:34 编辑
在中心沟上天星市段,有这么一座老桥,它,就是三号桥。之所以称其为三号,还是有一番来历的。七十年代,毛主席提倡大兴水利,于是便在临近松滋河的马家尖子到朱家埠地段,开挖了中心沟,在中心沟旁又开挖了井字沟。中心沟上每隔一公里左右,就有一座大点的桥,一共有十三座,名曰一号,二号…一直到十三号。两座大桥中间还有一座小桥,名曰半桥。三号桥是第三座大点的桥,故名如此。
三号桥距今已有四十余年了,当年修桥的时候,我堂哥刚出生,现在他已近不惑之年。这座桥是普通的土石桥,桥基和桥拱是用大青石修砌,桥面则是铺的泥土。在那个年代,没有钢筋,也没有多少水泥,经过四十余载的风吹雨淋,人来车往,除了桥头裂开一点口子外,整座桥基本上还算完好无损。
三号桥是仿照赵州桥的样式修建,中间一个大拱,两边各有四个小拱。小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爬到最上面的小拱里面打扑克。夏天,外面烈日炎炎,拱内却是出奇的清凉。三号桥的桥面不宽,仅能容一辆东风大货通过。由于桥面铺的是泥土,一到下雨天就会泥泞不堪,拖拉机走过还会留下一条条很深的轮胎印。两边的桥板铺的是大青石,雨停之后会长出绿绿的青苔,很滑溜。记得当年,还有人耍酷骑自行车从上面走,却差点掉进了下面的沟里。
桥的两头长着很多野草,大多是些蛇物子和刺花。很久没人清理了,都长得有一人来高了。蛇物子是因它茎叶的花纹像蛇而得名,据说蛇也喜欢藏在里面。至于刺花,就是野蔷薇,茎上面有很多尖刺,春天会开很漂亮的花,而且顶端的嫩茎可以吃,我们都叫它刺荭子。有人谣传三号桥闹鬼,说是某个人晚上从桥上走,突然看见一个黑影咕噜咕噜滚下河去,可把那人吓坏了。其实并非鬼魅,只是黄鼠狼罢了。草长得太好了,连黄鼠狼都搬到这里来安家了。夜幕降临,经常会看见大黄鼠狼叼着小黄鼠狼在桥面上跑来跑去。
春日,野花野草都从桥板和桥面的缝隙里钻出来了。儿时的我们总会跑到桥上去寻找,有酸溜溜的酸咪子,有一点甜味的野草莓,还有毛乎乎的蒲公英。夏夜,人们都会搬着拖椅,拿着笆扇到桥上乘凉。听河水潺潺,看繁星点点,说说故事,话话家常,一天的辛劳就在这凉风习习中烟消云散了。秋风扫落叶的时候,桥上变得热闹起来,人们拖着大车大车的棉花,大担大担的稻谷从桥上走过,似乎连桥都感染到了丰收的喜悦。冬季,野草都枯萎了,沟里结冰了,桥面的泥土也冻得硬硬的了,整座桥仿佛一幅泼墨的中国画,凝重而深远…
清晨的桥,是忙碌的桥。四五点钟,就有卖菜的骑着车从桥上走过。七点多,大人们开着摩托去新江口做工,学生娃娃都背着书包去上学。八九点,桥下则更热闹,婶子大娘们都在这儿清衣裳来了。中午,桥上安静了许多,偶尔有只野狗经过,或者那个疯女人会在这里作短暂的停留。傍晚,放牛的农人从桥上经过,有时还会留下一两堆纪念品。
三号桥,故乡的桥,伴随我长大的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