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q 发表于 2018-2-4 21:24:29

今天《感应篇》修学的思考题:1、仙有哪几种?如何修成?2、义有哪几种?为什么说非义背理是众恶之源?
2018/2/4六道里面的善行(有执着分别妄想),感得的是三善道里面的果报。我们学佛的目标不是这啊,我们是要离三界、了生死的啊!所以,我们要放下执着分别妄想。方法就是:讲解、改过。佛教一般讲六道,唯《楞严经》讲七趣,专列一个仙道,说有十种仙。道教里讲的仙也有不同层次,最低的是鬼仙,其次的是人仙、地仙、神仙、天仙。八仙中的汉钟离说的仙有五种。神仙、天仙就是佛家讲的天道。唯有净土法门,得佛力加持,可以不必要达到禅定功夫而往生极乐。我们凭什么得佛力加持?凭善心善行,也就是净业三福。三世诸佛净业正因,都是这三福。没有三福的基础,修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如果念佛而没有做到三福,可以得人天福报。或念佛而心行不善,也有福报,但只能在三恶道享福。齐居士在天目山的道场,有佛菩萨及各类众生在那儿修行,但好多法师在那儿呆不下去,住几天就无形中被赶下山,给我们作了见证。万善,是菩萨入道之资粮;众行,乃诸佛助道之阶梯。善行善意是菩萨修行证果的必要条件。以上是劝善,下面是止恶。劝善的文字少(209),止恶的文字多(482),用意很深啊!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这两句是止恶的总纲。动者萌于心,行者见于事。义,是义理,浅深的标准很多。佛家讲定慧等学,也叫定慧双修。有定无慧堕无明,有慧无定堕妄想。现在物质比较富足,讲义理的人却不多,富而不乐。处事待人接物符合义理,才有真正的快乐。夫子的忧虑是“学之不讲,有过而不能改”。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是没法均等的。为什么?因为各人种的因不一样。闻到佛法,离苦得乐。乞丐听到佛法也高兴,明白了道理,安贫守道,不义之财绝不要,叫义丐。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是小义。若能持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才是大义。持一切众生和我一体,才是究竟圆满的义理。非义背理,就是众恶之源。惟于义理,见得精热,故守之循之出于自然。

jzq 发表于 2018-2-11 21:40:47

今天《感应篇》修学的思考题:1、何为恶、何为善?如何断恶修善?怎样才能始觉?2、根性是什么?根性高低由什么决定?
2018/2/11以恶为能。“以恶为能,忍作残害。”这是今天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各种灾难的根源。核子战争就是佛经里讲的小三灾。这一句正是我们自己的毛病。什么是恶?佛家讲起心动念为自己是恶、起心动念为别人是善。世人听了迷惑,为什么用这个标准?因为世人的标准是不出三界、不出轮回。而佛家的标准是出三界、离轮回、了生死。放下自私自利,这个人才始觉。现在教导世人明了义理、断恶修善,只能靠宗教,社会教育已经不讲这个。21世纪,国力的增长、国家的发达,不在科技和经济,而在道德。20世纪,我们国家遭受如此大的苦难,原因在于我们把祖宗的东西丢掉了。地狱里面管事的人叫牛头阿旁,我们中国民间叫牛头马面。他非常凶恶,见到众生受苦,没有丝毫的怜悯心。什么是佛法?忠孝就是佛法。这两个字,如来果地上才做得圆满,等觉菩萨的孝还没做得圆满。师长,狭义是曾经教导过我的老师,广义就是一切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学佛人中有少数的偏、漏、执。也读经、也拜佛、也持戒,但心量总是拓不开,没有大的包容心,其原因还是没深明教义。不杀生要从不杀蚊虫蚂蚁等常常来骚扰我们的小动物开始。修行也就从这些地方修。凡是与性德违背的都是恶业。真善是要超越十法界。作恶之人,定入地狱。所以,我们要力行仁慈,广修众善,消除三障,清净六根,念佛持斋,参禅学道,高超三界,迥脱四生。三障,是指惑、业、苦,亦即妄想分别执着。斋,是清净,亦指素食。参,不用心识去学。禅,是佛心。戒是佛行。教是佛的言语。迥,即远。四生,指胎卵湿化。清凉大师在《华严疏钞》玄义里头讲: 有行无解,增长邪见。有解无行,增长无明。所以,真正会用功的人一定是解行并重,定慧等学。“勿纵贪嗔痴”是解门,“勿造杀盗淫”是行门。根性如何决定于能够放下的程度。能够完全放下,是上根,能够放下一部分是中根,完全不能放下是下根。读诵经典,随文入观。薰修力量最显著的是为人演说。世缘沾不得,佛缘也沾不得。禅宗有念佛一声,漱口三天之说。也就是真的放下,所谓两边放下,中道不存。有放下,空也要放下。执着放下,不执着也要放下。松滋市民协会秘书长讲了她为什么昵称用“mxl”。我一直认为是在其名“myl”基础上改变的,原来,其本意为“梦醒了”的首拼。然后,思索自己的昵称“jzq”有没有符合本人的另意,和秘书长斟酌好几个字,都不是很像。后来,睡午觉,醒来猛然冒出三字“觉正清”,太妙了,极合!遂想,这些早已是佛菩萨安排好了的。相信一个梦醒了,一个觉正清,如此配合,弘法利生一定会有成就的!

jzq 发表于 2018-2-18 21:38:54

今天《感应篇》修学的思考题:1、春节拜年众亲相聚,我给晚辈亲属讲了什么?新年第一次讲经,我给大家的礼物是两个字“忌嗔”,意义何在?怎样做到?2、怎么理解“诸善本于一慈,诸恶本于一忍”?做什么功德最大?
2018/2/18 今天是大年正月初三,新年第一次讲经,在此祝“让世界因我而美丽”群主齐老师及各界朋友新春快乐、狗年吉祥!昨天,我在本市八宝镇给亲戚拜年,众多下辈亲属向我请法,一侄展示自己书写的《心经》,另一侄请我给他们简略地讲解了《心经》的意义,而后讨论,一侄说《心经》的实质就是让众生“放下”,我非常赞赏他,说他悟性很高。并告诉孩子们“请法的功德和讲法的功德一样大,有时超过弘法的功德。”在餐桌上,我给他们讲了八字个“勿以小怨而忘大恩”。并说“人对我有九善一恶,不可记一恶,只能记九善;人对我有九恶一善,只能记一善,不可记九恶”。今天在此,我要赠送给广大群友的新年礼物,就是两个字“忌嗔”。从字面上看“忌”,是心上有己,这就古圣先贤的智慧,我们无论何时何地,不能把自己放在心上,一生之忌就是把自私自利。“嗔”亦写为“瞋”,表口和眼太认真了,就会恼怒,要想不嗔,就对万事万物不要执着,放下执着,就是放下见思烦恼。为什么要“忌嗔”?因为“火烧功德林”。怎样“忌嗔”?一是扩大心胸包容量。二是将要嗔时,念佛“阿弥陀佛”或一二三四,或ABCD都行。 好,我们接下来继续修学《太上感应篇》,先交流上次的复习思考题。马鸣菩萨说,听教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就是放下。读经能够离文字相。离即同时,那是真理,叫妙观察。佛无有法可说,就是让我们不要执着佛法。放下古德注解,才能入经教。放下经教才能开悟。忍作残害。诸善本于一慈,诸恶本于一忍。这里的忍,义为残忍。去忍行慈是诸佛菩萨的功德所在。人家布施供养不是好接受的,是要感恩还报的。杀生祭祀是迷信,极不符合佛教义理。这样不但对亡人无益,而且会加重亡人的苦难。当前事善,事后不善,不是真善。历史是一面镜子,一部《二十五史》就是讲的因缘果报。残忍之事,现在很多。社会上可见一些重男轻女的父母把女孩丢弃。中国佛教道场应该要办“育婴堂”,好好培养,开设自己的课程,不必让她们上一般的学校,可以让她们今后成为贤妻良母的榜样,教化世人。真诚的爱心,出自于自然的流露。一切众生贪生畏死,爱亲恋旧,知疼觉苦。跟我们自己确实没用两样,我们怎么忍心去伤害甚至杀灭呢?所以,护生、放生、不吃一切动物肉,功德最大啊!不仅要爱护动物,植物乃至矿物,都要爱护。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杀生庆寿,不但自己的寿命减损,而且和这些动物结下了极大的冤仇。所以,庆寿、祭祀、结婚、宴会均不能杀生。社会上营生行业很多,决定不能干杀害众生这个行业。你的财富是你前世所修的,决不是杀生能够带来的。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能赚到。

jzq 发表于 2018-2-25 21:34:57

今天《感应篇》修学的思考题:1、觉悟的人和迷惑的人在世上做的事情有哪些不同?为什么说“伤害良善之人,其罪过比伤害父母还重”?2、净空法师跟方东美教授、章嘉大师和李炳南居士三位老师求学,没有交一分钱的学费,为什么三位老师都是特别照顾他、热心教导他?
2018/2/25奉养父母也不可杀生。养病更不可杀生。不要养宠物,尤其不要养肉食宠物。【我家孩子们养了一只猫,在上海吃的进口猫粮,带回来放在家,只一个星期,就适应我们一样吃素了。】黄鲁直有一首颂: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吕洞宾说:动物死的时候,你救它。你死的时候,天救你。戒杀放生而已。祁奚度说:一体本具体之体,众生皆吾生之生。八珍罗前,尽属呼号怨业。台湾广化法师,出家前是军人,管军需财物,每天吃一只鸡。出家后,有一天在洗澡时,看到满室鸡飞,他躲避跌倒致瘫,死时很痛苦。这就是吃鸡的报应。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为什么不如意的事这么多? 果报啊!阴贼良善。暗侮君亲。这都是说严重的大恶。阴贼,就是阴谋陷害,这个存心非常残忍、阴毒。良善之人,对众生有益。若杀害善人,其罪过比杀父母还重。对领导父母表面遵从,暗里违背,就是暗侮君亲。隋唐时华严宗第一代祖师杜顺和尚,在荒野搭一个茅篷,那个地方小偷很多。有一个信徒给老和尚供养一双新鞋子,看到老和尚在打坐,不敢惊扰,就挂在门口。过了一年,这个信徒又从这经过,看到这双鞋子还挂在那里。就进去拜访老和尚问:“这个地方小偷这么多,怎么还在那里”?老和尚说:“我前生不欠他们的”。这就说明,“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既然是前定,你防范他干什么啊?觉悟的人在这个世上只干两桩事情:报恩、还债,别人欠债不要了,于人有怨不报了,清净往生。迷惑的人干四桩事情:报恩、还债、讨债、报怨,没完没了。慢其先生。叛其所事。先生,师也,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佛菩萨的恩德,超过父母。自己有颗真诚的心、纯正的心,佛菩萨就来了。李炳南老师在台中带净空法师等五人(均为李老师的学生),举办“内典研修班”,有八个学生。开班这天,李老师把净空等五个老师请到台上,自己带领八个学生向五位顶礼三拜,说自己是代表学生家长。净空法师跟方东美教授、章嘉大师和李炳南三个老师,没有交一分钱的学费,但老师都是特别照顾他、热心教导他。原因在于存心恳切、真诚恭敬。父母生我之身,尤必先生成我之学。故其尊与亲君并重。吝财亏礼,甚或言词不逊,礼貌反常,有心夷落。这些人就是眼光短浅,跟禽兽没两样。我们修行,如果是一年比一年有进步,还不一定有把握往生。若是一个月比一个月有进步,烦恼轻,智慧涨,往生就有把握。诸佛菩萨看人,只看你现在,以前迷惑过失,一经忏悔,不再计较。现在回心,佛菩萨会帮助你觉悟。世法是迷惑的薰染,听经闻法是觉悟的薰染。真正的好道场,不是人多、香火鼎盛、法会很多,而是真正的远离世缘、听经闻法、清净念佛。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这就是假的,现时社会非常多。

jzq 发表于 2018-3-4 21:35:29

今天《感应篇》修学的思考题:       1、佛言,人处朋友,彼此皆有五事。是哪五事?如何理解《左传》讲的“人弃常则妖兴”?       2、缘有哪四种?为什么说“处逆境逆缘难,处顺境善缘更难”?
2018/3/4 岳飞的武功老师周同去世后,每年老师忌日,他都到老师坟墓祭祀,并用老师送的弓射三只箭。李炳南老师一生不敢劝人出家、不敢劝人受戒,只劝人皈依。世出世法无比繁杂,一部《四库全书》,我们就没法通读。怎么办?诸佛菩萨告诉我们:至诚感通。通情达理,我们讲经一定要深入浅出,人们才能接受。讲经,如果听众听不懂,就失去了讲经的意义。诳诸无识,谤诸同学。无识之人,正当随事晓醒。警之以义理,动之以善恶。使之觉悟,而不堕于惑。佛菩萨帮助众生优先的有两种:一是造业极重、将堕极深的。二是根熟的,即将成就的,帮助他们尽快成佛,然后来度众生。我们供佛像的用意是什么?提醒自己:读经,使我们明了义理。义是断恶修善,理是明心见性。善才童子一生修行,不见世人过。舜王成功,也是如此。古人说,三天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我们现在半天不读,毛病习气都出来了。古人讲经,点到为止。现在人刚强难化,怎么点都点不通,不能不哆嗦、反复讲。佛言,人处朋友,彼此皆有五事。中国人讲五伦,朋友在五伦之中。第一是彼此若作恶业,当递相劝止,即规过,私下相劝且不能超过三次。第二,彼此若有难疾,当看顾调治。第三,彼此有家坏语,不可为外人说。家丑不可外扬。第四、当各相敬叹,不断往来,不得记怨。第五、彼此贫富不等,当用扶济,不得互相诽谤。《左传》云:“人弃常则妖兴”。印光大师、藕益大师年轻时也不信佛法,甚至反对人学佛。但是,后来学佛,改过、忏悔,成为一代祖师。这是佛菩萨示现,过能改,归于无。在儒家讲,同学为朋,同志为友。决定不能欺诳,不能毁谤。四种缘: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亲因缘,所有一切众生统统具足。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是所缘缘,是攀缘。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是无间缘。这三种缘是本身具足的,与外界不相干。外界的修学环境全是增上缘。处逆境逆缘难,处顺境善缘更难。【实在讲,在现实社会上,向高的生活水平看齐难,向低的生活水平看齐更难。】虚诬诈伪,攻讦宗亲。诡计蒙人为诈,矫情欺世是伪。讦, 揭发别人的隐私或攻击别人的短处。同姓为宗,异姓为亲。虽有远近亲疏不等,实皆我身关系之人,这是世法。佛法里,虚空界遍法界一切众生皆为同宗。

jzq 发表于 2018-3-11 21:30:59

今天《感应篇》修学的思考题:
      1、现世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造恶?如何对待无知恶行的人?
      2、什么是大智慧?如何得到?怎样理解“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2018/3/11对于无知恶行的人,于世法来看,要原谅他、教育他;于佛法来看,要怜悯他,救度他。修学把真诚摆在第一位。诚者,天之道也;忠诚,人之道也。真诚,就是发菩提心。《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能帮助我们改过迁善。舍弃真诚而虚诬诈伪,就是违背天道。这个世界,人命无常,国土危脆。佛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带不去的我们应该放下,随身的要修积。印祖极力推荐《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及《安士全书》,这三本书都不是佛教经典。祖师用心良苦,是为了让一些对佛教排斥的人也能改过修善。《无量寿经》云:“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众生迷惑,在所难免。净空法师遇到一个明白人,那就是韩馆长。法师和她一起弘法三十年,有许许多多关于他们的谣言。她不是听了谣言就信,而是来问法师,问了才明白。现在好多人听信谣言,轻易放弃,后来弄清事实,后悔莫及。现在这个社会,法弱魔强,正如佛在《楞严经》上说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哪是邪师?凡是说违理违背性德的话的人,全是邪师。佛教在印度已经失传很久。印度政府现在请求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将中国的佛教经典翻译成印度文。劈其枝者伤其心,伐其根者斩其脉。《戒经》里说,清净比丘不踏青草。怎么可以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孔子所取之刚毅是主于理者,太上所戒之刚强是动于气者。起心动念,有时连我们自己都还觉得,天地鬼神已经看得清清楚楚,更不用说佛菩萨了。一念善起,自有龙天善神护佑。一念恶起,就有妖魔鬼怪围绕。包公,清正,是仁者之勇。真妄、善恶、邪正,你能够真正辨别明了,就是大智慧。这个智慧从何而来?读经。印祖晓得现世人不爱读经,才极力推荐《了凡四训》、《安史全书》和《太上感应篇》,印数不下于300万本,可见大师用心之良苦啊!这是善巧方便,目的在于挽救众生劫难。楞严会上,文殊菩萨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婆娑世界众生耳根最利。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都是以师道的身份。在教化众生的过程中,遇有怀疑、讽刺、毁谤乃至陷害,都是忍辱精进、决不放弃。读圣贤书,果然能够契入境界,左右逢源,头头是道。

jzq 发表于 2018-3-25 21:27:53

今天《感应篇》修学的思考题:1、” 向背乖宜”中的“乖”作何解?现代汉语中的“乖”又是何义?为什么说”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2、凡夫和圣人有什么区别?佛菩萨度人的原则是什么?
2018/3/25是非不当,向背乖宜。乖古时本义指背离、违背、不和谐,如“乖气致戾,和气致祥”。现代汉语中常用于褒义,表示顺从、听话等意。某些地方作为昵称,是对家中幼儿、爱人间等的称呼。伦常乖舛,立见消亡这个乖舛就是违背的意思,『伦常乖舛』就是违背伦常,这种人必定是很快会消灭,被灭亡。这句话从事上讲,教导我们不能违背伦常,应该敦伦尽分,这个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古人讲究五伦的关系,所谓这五伦关系可以说是概括了人与人之间全部的关系。正如《地藏经》云:“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君子,丰仁义之干,固礼义之防,则可以审好恶之公,定是非之当。凡夫痴迷于五欲六尘,追逐于名闻利养,享受的是苦乐喜忧。而圣人,身无苦乐,心无喜忧,是为大乐、极乐。圣贤是向着脱离六道、超越十法界的方向行进的。而凡夫则是向着六道甚或仅三恶道行进的。地震灾区,房屋倒塌,唯有念佛人家的房屋不倒,这就是龙天善神诸佛菩萨护佑。学佛第一桩事情,就是要把心量拓开,要包容一切。迷的人迷于名相,由此产生妄想分别执着。觉悟的人,唯有如如、正智。如如是事实真相,正智是对事实真相彻底明了。马鸣菩萨《起信论》告诉我们,听经闻法要离文字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讲经的,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听经的闻而无闻,不闻而闻。我们周围到底是佛还是魔?其实,无佛亦无魔,你一念心善,魔也变成佛;你一念心恶,佛也变成魔。印祖提倡我们把《感应篇》当佛经一样尊重。佛菩萨度人,是让人心服口服,决不勉强的。他不愿回头,就随他去。今生有缘今生度,今生无缘待来生。有一些人抵毁诽谤我们弘扬夏莲居《无量寿经》会集本,没有必要去辩驳,随他们去说,有时间,我们好好念佛就好。

jzq 发表于 2018-4-1 21:25:43

今天《感应篇》修学的思考题:1、“人不可貌相”这句话正确吗?为什么说“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2、在历史上,凡是武将,善终的不多,为什么宋朝大将曹彬不但善终,子子孙孙都好?岳飞、诸葛亮可谓菩萨否?
2018/4/1    “人不可貌相”这句话不正确!虐下取功,诌上希旨。此恶就是虐待在下位的人,强夺别人的功劳。谄媚上面的人,希望得到提拔。这些恶行,得到一些好处,其实还是其命中有的,完全不必用这些非法的手段。是故: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心建立最难。灯遇夜,则成破暗之功。舟得水,则成载物之功。自然成就功德,这叫水到渠成。在历史上,凡是武将,善终的不多,宋朝曹彬不但善终,子子孙孙都好,一样高官显爵,就是因为如理如法、积功累德。曹彬是一名大将,下江南时不冤枉杀一个人,很不容易。宋朝的岳飞,尽忠报国,确实没有顾到自己的家,被秦桧陷害,但是死了之后,流芳万世。三国诸葛亮,刘备厚待他,他知恩报恩,尽心尽力辅助后主。岳飞是将军里面的菩萨,诸葛亮是文官里面的菩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一饭之恩,古人必报。报即无力,心必铭感。念兹在兹,不可或忘。《智度论》云:“受恩不感,甚于畜牲。”一个人知恩感恩,纵然不学佛,不出三界,来生也必有人天福报。如果受恩不感,必堕三途。

jzq 发表于 2018-4-8 21:27:17

       今天《感应篇》修学的思考题:       1、何谓“四重恩”?为什么要报众生恩?       2、怎样改掉烦恼习气?如何理解“敬人者,人恒敬之”?
2018/4/8为众生服务,还要讲条件,讲代价,这就不是服务了,是交易。真正苦是从迷中来的,乐是从悟中来的。即使是天王,迷了仍然苦,何况人王;即使是乞丐,悟了仍然乐,何况常人。谁能帮助我们破迷开悟?佛陀菩萨。谁是佛陀菩萨?圣贤大德善知识。饮食越简单、越少,对身体越好。瘦一点没关系,有钱难买老来瘦,李炳南老师就是这样,97岁才往生。心要求: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行要求: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二十个字,是对《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总结,也是对一切佛菩萨的概括,我们修行要抓住这个纲领。深入经藏的目的是落实这二十个字,破迷开悟。真正做到了,才叫真正的知恩报恩。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古人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哪些人对我们有恩?回向偈里上报四重恩:父母、三宝(老师)、国家(国主)、众生。一切众生于我们有大恩大德,我们每天吃饭、穿衣,从哪里来?我们的烦恼习气改不掉,是听经不够啊。每天生活当中的世俗恶习薰染太多,经教薰习抵不过这些,烦恼习气就放不下来。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这是仕宦第四种恶。帝天之命,主于民心,凡此苍生,皆上帝之赤子,故曰天民,天之爱民至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人是一,即为法身。人不能没有尊严。尊严从哪里来?从尊重别人来,不是狂妄自大。敬人者,人恒敬之。

jzq 发表于 2018-4-15 21:29:03

       今天《感应篇》修学的思考题:       1、朱镜宙居士邻村的举人梦见了什么?如何“说走就走?       2、何谓“无住生心”?为什么说“钻法律的空子,奸诈豪夺,是愚蠢至极”?
2018/4/15 教人,对20岁以前的人可以严厉地教育,20岁以后要婉转点到为止,40岁以后只能暗示。杜居士讲,他的弟弟轻视鬼神,结果被鬼神打了。人走运的时候,鬼神也让你三分,你倒霉的时候,他就来了。朱镜宙老居士,讲宣统末年,邻村有个举人,没有做官,非常孝顺父母。梦见一个人骑马送来一个请帖,是一个大将军请的,马好像是飞的,不一会就到了,问是谁家。结果是岳飞家。他想岳飞不是宋朝的吗?即来之,则安之。向岳飞说家里还有老母,要回来照顾。岳飞送他回,说请你当秘书,过几天再来上任。结果,过了几天,真的有人来请了,他的父母大骂。说“好吧,你去吧!”,他马上断气。后来,没几天,辛亥革命爆发。像中国的法轮功,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人民的利益,轻蔑天民,扰乱国政。纵然能躲过法律,也躲不过因果。眼前得到一点好处,会带来无穷的后患。佛法与他们决定不想干,要和法轮功划清界线,不受他们的影响,照常听经念佛。谁是好法师?谁是善知识?决定没有私心,决定不为自己。佛法要落实在生活工作之中,决定不是谈玄说妙。真诚为员工、众生服务,这个人就是菩萨。经教和现实是一不是二,不能脱节。要会学,佛法就是自己的生活。在中国古代,尧舜禹汤周公孔孟等圣贤,无一不是佛菩萨。赏及非义,刑及无辜。这两句是赏罚不明,是非颠倒。赏之为道,崇德报功,朝廷激劝,人心之大典也。不宜及而及之曰非义。《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云“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应无所住”就是“离一切相”,“而生其心”就是“修一切善”,这是一切法的纲领。凡夫都看不出来,希普提尊者看出了:无住生心。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这是仕宦之恶的第六条。法律总不是尽善尽美的,世间所谓聪明人,钻法律的空子,奸诈豪夺,在佛法里,其实是愚蠢至极。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理得心安,明了了这个道理,心就安定了。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这些观点,大小乘经典里数不胜数。

jzq 发表于 2018-4-22 21:19:45

今天《感应篇》修学的思考题:       1、为什么说天灾人祸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怎样化解灾难?       2、何谓带业往生?如何带业往生?
2018/4/22诛降戮服,贬正排贤。诛,:1.把罪人杀死。 2.责罚。 3.责求。戮,拼音为lù,有“屠杀”的意思。戮力,合力,并力,如“~~同心”。此外,还有羞辱、侮辱之意,如戮民、戮辱等。失去抵抗力的人,你还要杀害他,罪极。他一转世,总会报复,你的果报更甚。若要世上无刀兵,除非世人不吃肉。灾难是自己造的,化解还是靠自己,自己不回头,求佛菩萨也是枉然的。对于正直贤善的人,不能贬低排斥。   凌孤逼寡。欺负孤寡,比欺负普通人的罪业要重很多倍。对于老人,一定要注意机会教育,不能仅限于物质需求,要注重精神信仰的引导。六祖惠能大师在黄梅住八个月,在厨房里舂米破柴。天台山国清寺寒山、拾得,也是在厨房打杂,丰干和尚舂米推磨。都是干粗活,修福。后来才知道,丰干和尚是弥勒菩萨再来,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再来。佛教最殊胜最伟大的理念是:一切众生同一体,虚空界遍法界是一个自性、一个法身。《无量寿经》上说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是方便说,鼓励我们亲近阿弥陀佛,可以带业往生。弃法受赂。从这一句开始到“见杀加怒”都是刑事上讲的。不仅指法官,凡是衙役书吏都在其中。凡是故意犯法、扰乱社会的心态、行为,天怒人怨,眼前虽然得一点小利,后果不堪设想。世尊说法所谓三转法轮,是三种不同的方式:暗示、劝转、作证。

jzq 发表于 2018-4-29 21:28:03

今天《感应篇》修学的思考题:1、为什么庞蕴居士要把家里的金银财宝用船装了沉入大海?曲直颠倒原因有哪些?2、何为君子?凡夫有哪四大烦恼常相随?
2018/4/29     今天是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在此首先祝各位老师、师兄及朋友,节日快乐、万事如意!富贵人家若不明理修善,易造大恶,还不如贫穷人家粗茶淡饭,不造恶业。庞蕴居士把家里的金银财宝用船装了沉入大海,人问:为什么不捐赠行善?他表演的就是:好事不如无事,无事就是好事。五一临又值恩爱情侣成婚时节喜事多祝愿天下新人福慧双至    ———松滋市民协会弘化部特别推荐一切众生真心是同一个,妄心就不同了。本性是一样的,习性就不一样了。佛的教诲就是从真心本性流露出来的,佛菩萨是“无依道人”。真心是无依靠的,流露出来的是自性。妄心是有依靠的,依靠的是真心和境缘。以直为曲,以曲为直。曲直也就是是非,如果没有真实智慧,很难判断。我是末那,我爱、我见、我痴、我慢,四大烦恼常相随。爱见痴慢,即贪嗔痴慢。曲直颠倒原因有三:一是受了贿赂,昧着良心说话。二是人情,也昧良心。三是草率、大意。入轻为重。见杀加怒。东西方教育的区别:东方注重道义,西方注重功利。仁义道德可以维系社会长治久安,而竞争最后的结果就是同归于尽。念佛也不能为自己,要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舍弃,佛号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见到被杀者,即使是死囚,也要有怜悯之心。知过不改,知善不为。文殊菩萨白佛言:少年造孽,到老修行,得成佛否?佛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圆悟禅师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唯君子能改过迁善,则其德日新。什么是君子?在佛法里,真正发心修行的人就是君子。

jzq 发表于 2018-5-6 21:34:35

今天《感应篇》修学的思考题:      1、刘谦的积木魔术说明了什么道理?怎样理解《心经》上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2、孔子教学的四个科目是什么? 为什么不能颠倒顺序?
2018/5/6 先分享刘谦的积木魔术,用《心经》“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解释。上次讲到:知过不改,知善不为。改过就是用功。净空法师讲到此,非常激动,说自己讲经徒劳无功、没有效果,应该去住茅棚,闭关修学。因为跟着学的人没有改过。为什么还厚着脸皮在这里讲呢?因为没有机缘接近的人,通过网络,有认真修学改过的,为这部分人而讲。【余是这部分人吗?】一个老师能够找到一个好学生,太难了!净空法师在海内外弘法常常倍感孤独。弘法利生,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更不简单啊!直到在美国遇到黄念祖,才一见如故。用什么方法报佛恩?依教奉行。李炳南老师在台中教学38年,只有3个学生真正报恩了,其中之一就是净空法师。净空法师讲经风格,在韩馆长往生前后,有很大的区别,境界提升了很多。真正改过、放下了很多。古时候,20岁以下有过失,老师会教训,20—40岁有过失,不会教训,只暗示。40岁以上的有过失要改,只能读书。知过改过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修学的枢纽。知过,就是觉悟。改过就是功夫。孔夫子教学有四个科目:道德、言语、政事、文学。即德行摆在第一,言语是祸福,政事是职业教育、文学是精神生活。佛法讲的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法是孝道、师道,不是神道。实质在经典里,就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和我们是一体。修学的方法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解行相应,相辅相成。家庭主妇每天做家务,也是行菩萨道,家庭就是道场,主妇对家人的影响就是度化众生。知过知善,知是觉悟,很不容易。改过行善,是修行。

jzq 发表于 2018-5-13 21:26:33

今天《感应篇》修学的思考题:
       1、为什么要设母亲节?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母亲?
       2、怎样理解“净极光通达”?怎样理财才能比存在银行或搞投资强百千万倍?

2018/5/13     今天是母亲节,感恩各位母亲!祝各位母亲节日快乐!接着讲解:知过不改,知善不为。知过能改,知善能为。这个人就是圣贤,就是佛经上说的善男子善女人。这一条是所有宗教的共同点。《弟子规》上只讲了四个字:善、恶、利、害。《华严经》上文殊普贤都还在虚心学习,我们怎么可以自以为是、说自己学得差不多了、贡高我慢?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阿弥陀佛是谁呢?就是当人自性。《金刚经》云: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梦幻泡影。《楞严经》云:“净极光通达”。净,就是定。光,智慧。信解行融合为一体,就是证。信解行分开,则永远得不到真实受用。元朝天如禅师开示,古人有偈曰: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章嘉大师说:佛家的教学,知难行易。你不肯行,就是知道不透彻。果然明了了,哪有不行的?为什么会退失道心?出家人,身出家心没出家,在家人,为家眷所累,都是名闻利养放不下,贪嗔痴慢息不了。纵然会讲,是记问之学,不能落实,再怎么讲都不能开悟。《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法里面包括百法里面前面四法:一是心法,即妄想(阿赖耶)分别(末那)执着(第六识)。二是色法,即身跟世界。三是心所法。四是心不相应行法。这四大类,全是假的,不是真的。周朝齐桓公路过郭氏的废墟,感叹地问一个老人:郭氏何故家破人亡?老人答:“善善而恶恶”。桓公续问:“善善恶恶为什么会败亡到这个地步?”老人答:“善善而不能为,恶恶而不能去”。原因就是知道善而不行善,知道恶而不能改恶。财哪里是自己的?财为五家共有:水、火、官府、盗贼、败家子。所以,有财要布施供养,修福田。福田有三:一是孝养父母,是恩田;二是奉事师长,是敬田;三是救助苦难,是悲田。如此理财,你的福报无量无边、永世不断,比存在银行或搞投资要强百千万倍。自罪引他,壅塞方术。   己过终不可掩,他人决不可诬。自己犯罪,还要牵连别人,拖人下水,是极重的罪业。纵逃王法,难免天诛。

jzq 发表于 2018-5-20 21:30:08

今天《感应篇》修学的思考题:1、要想快乐幸福美满,须处理好哪三种关系?为什么说“自罪引他,壅塞方术”是极重的罪业?2、新加坡居士林常年为世界各地免费提供各种经典书籍光盘、每天免费为千余人提供三餐饮食及二次点心,哪里来的这么多钱?林长李木源居士说有“后台老板”,是谁?
2018/5/20 处理好三个关系,你一定幸福快乐美满。哪三个?一是和周围人事的关系,二是和自然的关系,三是和天地鬼神的关系。学佛先要学做人,一定先把人做好。印光大师,传说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这个可以相信。佛陀的教诲就是三桩大事:一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经上讲的法界,就是空间维次。怎么突破、明了?禅定,净极光通达。二是教我们怎样与自然环境相处。三是教我们如何与天地鬼神(包括各类宗教族群)相处。心量要大,决定不可以自私自利。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方术,如医卜星相及一技一艺皆是。浅者藉于养生,高者用以济世。若壅塞之使不得行,亦是吾道之不广,而四方多饥寒失业之人。凡是利益众生的技艺学术,都应该让其广泛流布,不能阻塞障碍。佛经典,最后都有流通分,就是为了利益广大众生。如果障碍流通,就是罪业。圣贤经典,后面都印有“翻印流通,功能无量”。哪像现在社会上出书,都是“版权所有,不得翻印”。包括书商印《大藏经》,都这样写,虽然眼前有点利益,后必堕地狱,因为释迦牟尼佛哪里会只给他版权而不让别人印的?新加坡居士林出版各种经典书籍、光盘,全部没有版权,而且全部免费赠送。【我们松滋病友(市民)协会亦是如此。】每天供应一千多人三餐饮食及二次点心,节假日每天有三四千人来吃,不管你信不信佛,全部免费来吃。有人问居士林林长李木源居士,“你们哪里来的这么多钱?”林长幽默地答道:“我们有后台老板!”“后台老板是谁?”“阿弥陀佛!”讪谤圣贤。讪,是戏弄、侮辱。谤,是毁谤。讪谤有两种人:一种是愚痴,二种人是喜欢标新出风头。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姜治泉《《太上感应篇》讲座节要》(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