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松滋27
卸甲坪在金松滋的西南部,有一片11.3平方公里美丽富饶的绿色土地,鄂西南山地的东缘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四季山清水秀,冬暖夏凉,风景得天独厚。久经沙场的蜀国名将关羽曾在此卸甲,故叫做卸甲坪。
从境内的黄林古桥沿危河而上至九曲十八弯的两河口,至今还有将军岩在危水边的曲尺河注目观望。古风古韵的卸甲坪民风淳朴,世代在此生活的的土家山民勤劳勇敢又热情好客,熟悉的人们都亲切地把她誉为松滋的西藏。
走进这片富饶而神奇的土地,你会不自觉的被她所吸引。
这里是位于湖南石门和湖北五峰三县(市)交界之地的荆州屋脊,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重晶石、方解石和铁矿石等。发源于五峰的北河和湖南石门的南河的松滋最大的山溪性常流河——洈水,奇异的自然景观和奇妙无比的温泉、溶洞极具开发价值。这里是陶渊明未看到过未见识过的世外桃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生产以玉米、水稻、畜禽养殖为主,是著名的乌桕、油桐、木材、兽皮等土特产品集散地。
美丽的松滋28
土家山寨风光美这里是荆州少数民族——土家族聚居的地方,全乡1.4万多人口中就有8000多名土家族兄弟姐妹,典雅大方的白虎图腾及古色古香的随处可见,乡里的江西观、覃睦庄的典故、传说富予传奇色彩,有数不尽的文化宝藏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亟待挖掘与抢救、发展与创新。
走进这片美丽如画的神奇土地,你会情不自禁地生出想在此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直至长此于往、久居不出的欲念。沿着进山的公路前行,当你觉得有了满目青山遮不住苍翠欲滴之感时,你便进入了卸甲坪土家族聚居的地方。
在这里,观赏优美的自然景色、呼吸清新的自然空气,你可以占尽地利之便,不仅冬暖夏凉的气候四季宜人,还可以许省去多设计和装饰;在这里,盛夏酷暑的炎热在六月天也成不了气候,冰天雪地的严寒更敌不过深藏在地下160多米的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温泉;在这里,你虽不栽花,每天都可以看到各色鲜花,无须养鸟,每时都有鸟语盈耳;你虽无心看戏听曲,却处处有优美的山歌绕梁,你无须挂画,眼前的山山水水就是一幅巨画——名叫天然生成。
走进这片古老沧桑的神奇土地,迎面而来的是繁荣的景象和蓬勃的生机,是人们的热情和幸福的笑脸。党的惠民政策像春风吹拂着这块古老的大地,卸甲坪的山便更绿,水便更清,地里长出的庄稼也就识时务的更加茁壮。
[ 本帖最后由 双荆李子 于 2009-3-24 18:52 编辑 ]
美丽的松滋29
稻香鱼肥小南海松滋今日美如画,乐乡处处尽舜尧。
历史悠久的松滋文化灿烂,物产丰富,山河秀丽,境内湖塘水库星罗棋布,小南海就是镶嵌在乐乡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
小南海风景秀美,物产丰富,民风纯朴。镇政府所在地磨盘洲古称郧城,相传为楚昭王所筑,现存有孝子宫、碑亭子、剑峰丹鼎等众多名胜古迹。
在南海的小南海、庆寿寺、马鞍湖三大湖泊,真是碧波万倾美不胜收,水产基地星罗棋布,柑桔脐橙品质优良。君仅看那闻名遐迩的小南海,水域宽阔,水质清冽,湖底鱼虾嬉戏,湖面鹅鸭成群,有史以来从未干涸。堤岸垂柳迎风舞,近水绿荷碧连天,满山的翠绿,满畈的金黄,好一幅藕甜荷美、鱼肥虾鲜的田园风光啊!
谁说只有洪湖“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家乡的小南海,更是一块充满诗情画意的风水宝地。
我是在文化大革命开始的1966年认识小南海的。那时,我还是一个高小生,呵呵,读小学五年级时转学去的。是在磨盘洲小学领的我人生中的第一张文凭。虽然以后陆陆续续有了初中、中专、大专、本科等毕业证,但我至今还保存着那张第一。虽然我只在那里生活了不到两年,我还是很荣幸地经常把南海称之为我的第二故乡。
改革开放使南海镇经济驶上迅速发展的快车道,农业产业化、企业民营化、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形成了化工、造纸、建材三大主力工业板块,高分子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居国内领先水平;天歌鹅业公司和金凤凰米业公司落户南海,极大的推动了养殖业和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一个崭新的小康富镇已经崛起在荆楚大地。
[ 本帖最后由 双荆李子 于 2009-3-24 18:54 编辑 ]
美丽的松滋30
洈水清风邀明月洈水的风如聪慧善良的洈水妹一样温顺柔美。春天,带着萧萧春雨将希望播给自然万物,也洒向游人心田;盛夏,慷慨地盛满甘露滋润着两省四县的水土,惠及几十万的黎民百姓;秋日里,将满川稻香送到村头的农家,把一湖渔歌带给岸边的姑娘;冬季里啊,也是绿色尽染湖光山色,萧索之气怒号之声荡然无存。
洈水的风如纯朴厚道的洈水土家汉子一样豪爽耿直。水域近百里而无上下水之虑,往返行进间只需舟楫即可,根本无须拉纤扯帆,你把顺风顺水诠释得完美无缺;水面浩瀚宽广而无大风起波澜之忧,水面起波涛如白鹅乱窜的场景则更是书中所描绘的稀罕词语,与洈水毫无瓜葛。
我们要学洈水的风,你坐豪华游艇她不嫉妒,你红泥炉煮酒畅谈洈水鳜鱼肥她也不眼馋。可悲的人啊,什么时候才能学一学洈水清风与世无争的大度胸襟呢?
[ 本帖最后由 双荆李子 于 2009-3-24 18:56 编辑 ] 还行吧!!自我感觉良好~~
美丽的松滋31
本帖最后由 双荆李子 于 2009-4-8 17:05 编辑街头一角温馨梦
日出日落,弹指一挥间,过去的十多年前,小小县城除民主路和共青路以外,又新修了车站路和环城路、开辟了五一路。
街上卖自来水的小棚子的水管长脚似的进了千家万户,门前的土路几天工夫成了水泥路,小城第一次有了七层高的楼房——那是热情好客的父老乡亲用来接待宾朋的第一家宾馆。
我伫立在阳台上,朗朗清辉下,那镶嵌在天幕下闪着红光的星星分外醒目。我知道,那是飞利浦大道路口14层的广播电视大楼托起的电视塔,正在云霄之上向我眨着眼睛。
看着这日新月异的神奇世界,蓦地,我的内心里升腾起一种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与日月同辉的感觉。
[ 本帖最后由 双荆李子 于 2009-3-24 18:58 编辑 ]
美丽的松滋32
洈水明珠耀天下在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处湘鄂边陲的危水湖畔,不说那为世人称誉的亚洲第一土坝和风景秀丽的人工湖,也不说那闻名荆楚且地处长江三峡、张家界和古城荆州三个著名旅游区的中心部位,仅凭那寒武系岩石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造就的溶洞群,特别是那被全球知名岩溶专家认定的华夏第一奇洞——新神洞,那碧水洞天珠联碧合的独特景观,就足以令游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洈水离松滋市区40公里,往西南跨过小南海,穿越焦柳铁路,尝苦竹甘泉,观清真古寺,真可谓一路风光一路景致。
天空好阔,洈水好清,我们在洈水大坝乘上旅游艇,直向水库深处驶去。端庄的危水色泽清澈纯正,波光粼粼,两岸的青山绰绰后移,山水一色。
危水风景区溶洞群更是无洞不水,万端景象。来到洞中,就仿佛置身于龙王宫的金銮殿中,我们看到了一汪清澈的潭——龙潭,地下水由底向上涌出,在潭内翻出不显眼的浪花,洞顶上的钟乳石倒映入潭,在涟漪的作用下,犹如苍龙下海,自然天成,形象十分逼真。
踏探中,但见天梯石栈相连,江湖景色迷人,不仅石景壮观,而且泉水潺潺,三级流水五级成瀑,其中又以第三级和第五级瀑布最为气势磅礴,银河飞瀑高达10余米,喷珠吐玉,浪花四溅,轰鸣声在四壁回荡,宛如一幅黄果树瀑布的立体画轴。
具有怪、雄、奇的新神洞,就是一颗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风景明珠。
[ 本帖最后由 双荆李子 于 2009-3-24 18:59 编辑 ] 写得真不错!赞一个先,要加分哦
PS:楼主你发帖太分散啦,分的主题过多,不利浏览。我把你这一系列的帖子都合并到一个主题里了。
美丽的松滋33
洈水湖上桃花艳站在大坝之上,温馨的风掠过湖面,天空好阔,洈水好静;风好轻,心好爽。湛蓝的天空,映衬着碧绿的湖水,远望湖的那一边,群山绵绵,水天山色相接,绿树绿水共蓝天一色,那么壮阔,又那么轻柔。
心灵与大自然产生的共鸣震撼得人们如醉如痴,疑是生活在仙境里,却分明有熟悉的乡色乡音,说是生活在现实中,又哪有这般的如诗如画如梦?
梦幻,和梦幻般的思绪,静静停泊在这如许画色中。洈水湖纯粹的绿,纯粹的静和纯粹的美,使我们每一个游子的心都振奋起来,都鲜活起来。湖水的碧绿和湖岸的翠绿,近山的嫩绿和远山的墨绿,连天空也映衬出了淡绿色。
荡舟其间,港湾纵横交错,湖汊星罗棋布,300多个湖心岛象亲如一家的众多兄弟,共同守护和养育着洈水湖畔的村庄与村民,同时构筑成一坐罕见的水上迷宫。我们乘坐游艇向绿水深处驶去,犁开的浪花刺破了洈水端庄的肌肤,正当我们望着来路深深地感到不安时,眼望处已迅疾恢复了她原来的宁静。
洈水,以她那宽大的胸怀弥补了我们因贪婪而造成的过失,使我们在尽情享受欢愉的同时不留下一丝遗憾。回首顾盼中,洈水依然清澈纯正,波光粼粼,更显出妩媚秀丽的气质。
能显出洈水大家风范气质的,还在于她那与众不同早就令我们心里痒痒的众多湖心岛。桃花岛,昔日光秃秃的石头山包,如今却楼台亭角古色古香,几千株桃树遍布山岗,终成为名符其实的桃花岛。只可惜我们来时没能与其相约,竟错过了千树桃花映日红的美景。
但是,洈水就是洈水,不花果四季香就不能称之为洈水。山裙边,一片蓬蓬勃勃的桔树正青翠欲滴,黄灿灿的金桔缀满枝头,使我们遗憾的心理得到了最大的慰藉。这,不就是真正的人间“桃花源”么?!
[ 本帖最后由 双荆李子 于 2009-3-24 19:00 编辑 ]
美丽的松滋34
古老县城有我家在我省西南部有一座古老的小镇,她背依鸣凤山和宝塔山,云联塔巍然屹立在小城东门;她北枕长江,与枝江市隔水相望,长江出西陵峡后分流的第一条支流松滋河绕城西北而过,这就是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的滨江小城——老城。
老城历来为军事政治重镇。据《晋书·植冲传》载,西晋荆州刺史桓冲在老城镇西所筑的古上明城“北枕长江,西接三峡”、“全重江南,轻戊江北”,可见其当时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自东晋咸康三年即公元337年至抗日战争期间,一直为松滋县治所在地,史称松滋城。
老城,又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城北西门河遗址挖掘出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城南铁石溪发现有东周墓葬。早在北宋崇宁五年即公元 1106年即创修学宫,清光绪年间又创办“松滋高等小学堂”之新学,省立八高亦在此办学。老城人杰地灵,据《松滋县志》记载,历代著名文豪如李白、杜甫、孟浩然等都曾在此留下大量墨宝和诗篇。
[ 本帖最后由 双荆李子 于 2009-3-24 19:01 编辑 ] 汗,楼主你没看见我给你发的站内短信么?我晕......
美丽的松滋35
大湖连着纸厂河当年播电视专题片《金松滋》时,松滋这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璀灿明珠,才刚刚以她那秀丽的山水、淳朴的民风而为世人所知晓。在那优美而高昂的民歌声中,峻峭的山,碧绿的水,令人目不暇接的胜景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大湖风光就是其中之一。
杨明礼先生在《王家大湖剿匪记》中记叙的“王家大湖方圆百里,横跨公安、松滋两县,面积约10万余亩”,“北连长江,南接洞庭”的大湖,激起了我多少美好的联想啊!
我站在了大湖农场场部的树林边。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望无垠的平展展的田野,间或一丛丛绿树掩映下的红瓦房点缀其间。啊,这就是令我多少年魂牵梦绕的王家大湖吗?昔日的百里荒湖,已变成了如今的鱼米之乡。当时我就想,要是我还年轻20岁,我一定会放开喉咙大喊几声的。
[ 本帖最后由 双荆李子 于 2009-3-24 19:02 编辑 ]
说明
我今天贴的几篇关于松滋的文字,是以前写的。如有什么不妥之处,敬请朋友批评指正。 原帖由 浮萍 于 2009-3-16 15:17 发表 http://www.songziren.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没有西斋的说明啊,那可是一个好地方,可惜火车站搞到了张家畈。
朋友,你好。西斋的确是个好地方,我一定会写的,她一定有一席之地,因为,她曾经是松滋的四个县辖镇之一,可惜现在只有洈水镇的名字了。 原帖由 牛牛 于 2009-3-13 16:35 发表 http://www.songziren.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文笔不错。
但是松滋的历史一定要写进去,那才是最美的。
谢谢朋友的抬爱。松滋的历史,我因不甚了解,但她至少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应该写,但那是另一个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