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q 发表于 2016-12-25 16:59:50

欲修身,读《素简近学》; 欲齐家,读《中国家风》。

松滋病友协会弘化部圣诞特别推荐:
欲修身,读《素简近学》;欲齐家,读《中国家风》。


                  








jzq 发表于 2016-12-26 16:52:13

欲修身,读《素简近学》;欲齐家,读《中国家风》!相关内容将陆续在本贴连载,敬请社会各界仁人志士关注!

jzq 发表于 2017-1-5 11:49:18

《素简近学》节录:
傲慢、狂妄、自大就障碍了自己的德性。隐恶扬善,就是修行。修行修什么:清静平等正觉。作恶的人对自己比作善的人对自己还有好处,他帮助你改恶从善,要感激他。六祖《坛经》: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极乐世界有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根性不同就生不同的土)。但只要到了极乐世界,便花开见佛。关键在于能否信愿。善巧方便,广度有情。出家人的表像就是表法,功德无比殊胜。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人世间太苦了,早一天往生,早一天解脱。一切法从心想生。美国电影《2012》警示人们断恶修善。勤个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灾难就化解了。如果心是善念,就健康长寿,若心是净念,就更健康长寿。落实宗教经典教学,拯救地球。一饮一啄,皆是前定。

jzq 发表于 2017-2-7 11:28:53

2014/2/27听了法师的报告:大势至菩萨最大的智慧是念佛,观世音菩萨最大的慈悲就是把念佛法门推荐给人。今天在网上发布:梅泉山舍广约净土同修,共享佛惠,同证菩提梅泉山舍位于湖北省松滋市城南龙凤坡(英才小学后),近观稻谷溪,远眺小南海,西倚龙凤山,北望松江岸,南北傍红东公路,东西临省级高速,倚山望水,花果飘香,闹中取静,物我两忘,是陶冶性情、修行归隐的好去处。(附图片13张)

jzq 发表于 2017-2-12 11:34:29

姜旦泉《素简近学》节录:


2014/3/4《碧海明月慈悲心》三亚南山大型佛教音乐晚会。 大雄宝殿供三尊主佛,也有不同名目。有的供"横三世佛",横三世是指同时存在的空间世界。殿内居中为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有的供"竖三世佛",这里三世是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殿内居中为现在世释迦佛,左侧为过去世燃灯佛,右侧为未来世弥勒佛。
    释迦牟尼乃娑婆世界教主,这里是释迦牟尼进行教化人间的世界。佛和菩萨任劳任怨进行教化,表现了大慈大悲.
    药师佛是净琉璃世界教主,主宰人民无灾无病、丰衣足食、身心安乐、生男育女。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这里的人民没有烦恼,可尽情享乐。
    过去世燃灯佛.释迦牟尼前世曾是一位虔诚敬佛的信徒,当时他曾重金买下一枝稀罕的五茎莲花,供献给燃灯佛。由于莲花是佛教中的圣花(《妙法莲花经》即以莲花来象征佛教教义的纯洁高雅),五茎莲花更是圣花中之珍品。因此,这个供献使燃灯如来深为高兴,佛在欢悦之余,给这位信徒(释迦的前身)授记,预言他将在九十一劫之后的此贤劫时成佛,授释迦牟尼佛。
    弥勒,在古天竺语中是慈和、慈祥之意;其名阿逸多,是无人能胜、无往而不胜的意思。佛如其名,据说此尊最著名的功法便是“慈心三昧”。他在人间播道时,总是笑嘻嘻的,令众人生好感。弥勒佛也是佛教中的“未来佛”。

jzq 发表于 2017-2-23 11:36:59

姜旦泉《素简近学》节录:


2014/3/24016法身大士应化在世间,衣食住行和凡夫一样,但无妄想,叫无住。净宗是以果为因,果是阿弥陀佛(妙觉)。观行学佛就是功夫成片。十法界之内的叫菩萨,十法界之外的菩萨叫摩诃萨。念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能念到一心不乱。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自己没有成就要想弘法利生是无有是处,心有余而力不足。净业三福是最高的指导原则:落实了弟子规、十善业、感应篇才能真正学佛。素食确实好。“我一生从不主动做什么,但想到了一些,如弥陀村、传统文化教育等,也没做,因为我一没人,二没钱。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真有人做了。如安徽庐江汤池。天天都是我最后的一天。除了讲经就是读经。只等阿弥陀佛来接了。

jzq 发表于 2017-2-24 11:33:45

姜旦泉《素简近学》节录:
      2014/3/26   黄念祖居士,(1912一1992)祖籍湖北江陵,早岁专攻无线电信工程,大学毕业后任职于电台。解放后任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学院教授。 少年学佛,潜心教典,曾随舅父梅光羲参学法要;皈依虚云和尚学禅,又从诺那弟子王家齐及贡噶上师学藏传红、白教密法,师事夏莲居学禅净心要。   晚年完成《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一天14万句佛号,为世人做好榜样,表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被世人认定是观音菩萨再来。
      

jzq 发表于 2017-3-2 10:19:04

姜旦泉《素简近学》节录:


2014/3/28   《净土大经解演义》017a   b    大圣垂慈,特留此经经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jzq 发表于 2017-3-16 20:21:31

姜旦泉《素简近学》节录:


2014/4/5020又《要解》云:“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非香非味,非触非法。觅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而缘虑分别语言文字,非离此别有自性。佛法是最早的共产党、共产主义。心浮气躁生烦恼,清净心生智慧。身不是我,自性才是我。自性和净虚空遍法界是一体。大自然有记忆,你破坏它,它就会报复你。动物、植物乃至矿物都有受想行识。日本江本胜博士做的水实验证明了。空有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经本来是自性,一执着就不是了。放下执着就成阿罗汉了,放下分别就成菩萨,放下妄想就成佛了。这一念是无始无灭。物质精神均缘不到,叫自性、正如、法身等。达摩祖师传法给慧可法师时问:你求什么?我的心不安,求心安,“你把心拿来,我给你安”,慧可到处找不到心,“觅心而不可得,不能说其无”。真谛难懂啊!世俗谛易懂。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都是戏论。

jzq 发表于 2017-3-25 11:43:12

姜旦泉《素简近学》节录:
2014/4/6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后不违赡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jzq 发表于 2017-3-30 17:06:00

姜旦泉《素简近学》节录:

2014/4/7梅泉山舍举办清明素食同学聚会   


jzq 发表于 2017-4-7 17:20:51

姜旦泉《素简近学》节录:
2014/4/9   开始拜读《净土圣贤录》第一册。 2014/4/26《净土大经解演义》021a b最近美国有科学研究,说水有记忆。因此,我们要善待万物,一切恭敬。蔬菜、水果,小虫、小鸟要吃,给它们专门划分一个区,指定几棵树让它们吃。我们不用农药。入不二法门,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就契入。   五蕴:色、受、想、行、识。色为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精神(心理)现象。法界(就是宇宙)没有边际,心性没有边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心净则佛土净,土净即我心净。你的心行不善,你就在破坏地球。李炳南老居士是有名的老中医,他说:的身体至少能活二百年,你没有活到二百年,是你自己把身体糟蹋掉。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无明烦恼断了,你才见性,分别执着就没有了。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均是古佛所说,如孔子说: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正报就是自己一个,依报是环境(物质、人事等)。念佛,平常念是练兵,临终那一念是打仗。自性的感应就像钟鼓一样,它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无量寿经教给你的方法就是发菩提心,一心专念。顶多三年成功。深圳的黄忠昌居士,三十几岁,做试验,闭关念三年佛,看能不能往生,结果两年十个月就圆满走了。【昨晚上打开久违的棋盘,下了几局,感觉很不好。为什么一听净空法师的讲座就很轻松愉快呢?虽然有时听不很懂,有时觉得他讲得很啰嗦,有时觉得很重复,但总是听不厌。是不是我真的有了点佛性呢?】021 《往生咒讲记》(讲莲池大师弥陀经疏抄演义)第1、2集参加法会的有人,也有鬼神,鬼神有五通,听得懂人的话,但在最后用鬼的话(咒)说几句经的纲要,表示对鬼神的亲切。经咒结合,是显密圆融。咒得经而灵。交相为用,相辅相成。读经的时候,恭恭敬敬地读,不去想它的意思,不起分别妄念,就是修定。得根本智。跟参禅一样。往生咒出自于不思议往生传。能灭罪往生。往生咒念三十万遍,就感得阿弥陀佛现前。念时要一心不乱才得法。陀罗尼是总持、纲领。业障,业是事业,障是障碍。事业越大,烦恼越大。造善业,生善道;造恶业,生恶道。不但恶业不能造,善业也不要造。诸佛菩萨,作而不作,不作而作。要放下万缘,一心往生,一祖成佛,九祖升天。你往生了,成了菩萨,你的亲属就是菩萨的亲属,会得到很好的照顾。就是二十六个烦恼造成了六道轮回。烦恼表现在身语意上,身语意是产生烦恼的工具。我们在六道里是一世比一世苦啊,往下沉的,因为我们造的恶业比善业多,一切自私自利的都是恶业,利于社会大众的才是善业。净业就是从根本修行,念阿弥陀佛就行。早晚课的意思:早课是提醒自己今天该怎样做,晚课是反省自己这一天。修行果然在心地上下功夫,其功夫就是不可想象啊。带业往生只能带过去的业,你学佛以前的业。如果你学佛了,明知故犯的业是不能带业往生的。 佛经的翻译是集体的创作,不是个人的行为,而经题上的那个人只是翻译的主席,求那跋陀(罗),尤善大乘,有神通。。罗什大师的译场有四百多人,玄奘大师的译场有六百多人。古代帝王以国师之礼接待佛经。天竺是印度。三藏是学位,通达佛学的人。刘裕所建立的政权,叫刘宋。咒不翻译,以恭敬心念,容易摄心入定。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这是古大德的原则,但因人而异。三昧是正受,即正常健康的享受。南无是恭敬、归依、归命。南无(namuo)是古音。依义不依语。阿弥多婆夜就是阿弥陀佛。多地夜他,即说咒曰。无量寿佛,一切义成,光明,无碍心,善巧方便,普度人生。真如不退,极乐世界,虚空,天道高高在上。最真实地、欢喜地往生。快速地圆满。善男子,善女人,关键在于这个“善”字。1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2善: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3善: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有1乃人天善,有1及2乃小乘善,具足1、2及3乃大乘善。此乃净业三福。即修佛的条件。具备这个条件才有资格做弥陀弟子。持咒利益:得一切佛菩萨、天龙善神保护加持。消除宿障。冤亲债主不得干扰。现世常得安稳。任运今生,生死自在。如台湾李济华老居士八十多岁,预知时至,讲开示一个半小时后向同修辞别,坐着往生。孝养的范围非常广大,不是单单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要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jzq 发表于 2017-4-16 16:57:46

姜旦泉《素简近学》节录:


2014/4/27《往生咒讲记》3、4神咒乃如来的密旨,不必问其意思。五会楞严神咒是最长的咒。经是咒的显说,咒是经的密说。阎浮提的人心难有定,如来在经后附咒,是让人一心念佛。念咒要绝对真信才灵,不能用试探的心理。诚则灵。曾国潘说:一念不生谓之诚。画符亦是。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我的念佛十念法,每一念念十遍阿弥陀佛,一分钟,时间短,容易摄心,效果就好。一天念九次,多多益善。楞严经上圆通就是华严经上的无碍。净宗的本咒就是往生咒。经上说持往生咒三十万遍,一心不乱,阿弥陀佛现前。而执持名号,一天一夜,一心不乱,阿弥陀佛就现前了,说明咒不如佛号。又云:念咒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才能灭五逆等罪。而持名一声,诚诚恳恳,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因此,咒比不上佛号啊!我们果然是善男子善女人,又有诚心,念那就灵了。有的人不知三福,但做到了,果报现前,无比殊胜。这就是愚不可及,那个锅漏匠。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多少人迷在咒里面,不晓得名号之殊胜。弥陀经不长,疏抄可不短。一心不乱,断无明,见自性,就是大明咒。持名是易行道,做功夫里面最要紧的就是摄心,即都摄六根。愈简短、愈精要,愈容易摄心。所以诸位要晓得:说理越详细越好,修行越简单越好。越简单越容易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得到了就有大受用。功夫成片后,烦恼轻,妄念少,智慧长,法喜充满。无论在什么场合,心里欢喜。法喜是养生中最好的营养。往生时,佛光一照,功夫成片就升到了一心不乱。一句佛号,往生彼国,究竟成佛,是无上咒。断尘沙烦恼,破无明烦恼。要想伏住烦恼,真的难啊,连文殊普贤都觉得难啊。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老实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其它的都是妄想。莲池大师晚年一句阿弥陀佛,一本阿弥陀经,其它统统不要。一句佛号,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无等等咒也。阿鞞跋致就是无生忍菩萨。出了家,还牵挂着俗家,是大妄想。你一心念佛,往生了,成了菩萨,你的家眷得一切佛菩萨龙天善神照顾。回入娑婆,化无量无边身,想照顾谁,从心所愿。准提咒,在中国非常流行,但准提是观音菩萨的因地化身,岂有念果地阿弥陀佛强。念阿弥陀佛,一切诸佛菩萨的名号全包括了。 念佛法门,专持名号,无以伦比,超过了无量无边的法门。学佛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佛———明性见性。有愿无求。不要一边念佛,一边求往生。随缘不攀缘。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愿净业弟子,专其信,而不二其心。我讲了,就全忘了,一下台,就不知道讲了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以前学其它法门的很多大德全回来学念佛。有人说:学佛的人太没感情了,绝情无义,连子孙家眷都不管,太狠心了,太自私了。岂不知,世事无常,他管得了吗?他努力念佛成道,是大亲至爱啊,往生西方成了菩萨,他的家人就是菩萨家眷,能得诸佛菩萨龙天善神保护,还愁没照顾吗?古人说:一子成佛,九族升天。这是世间人不懂的,世间人愚痴看不到这些。一个人修行有成就,他的家人亲戚都享他的福。【大师说念佛法门简单,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想念佛往生,要一心不乱,临终正定,这其实是很难做到的。】

jzq 发表于 2017-4-19 17:09:23

姜旦泉《素简近学》节录:

2014/5/2   净空法师《念佛的好处》第1、2集       发菩提心 一向专念(定弘法师主讲)         定弘法师出家剃度仪式阿弥陀佛是法界(宇宙)一切诸佛的本名。阿弥陀佛也是我们自性的本名。现代科学证明:在某种条件下,时间空间不存在。时间没有,即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空间没有,即没有远近。人在定中就可以做到没有(突破)时间空间。无中生有。宇宙原点(微尘)爆炸就成了宇宙。而宇宙原点只有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一百万亿亿亿分之一,即是空。念佛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第一个德(好处)就是无量寿。释迦牟尼佛三十岁成佛,成就圆满的智慧。此后,度无量无边的有缘众生。无量光、无量智、相好光明,随心所欲。新加坡陈光别老居士学佛不到两年,说要往生,李木源居士说不行,居士林还需要他照顾。他说好,还活两年,预知八月初七。真的往生。另一居士杜美旋被鬼附身说,鬼神要皈依。学佛的人心地比较清净,有安全感。升天和往生的人死后没有中阴。普通的人都有中阴。每七天有一个变易,是很痛苦的。一般是七个七,自杀死的人,每七天又要自杀一次。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路上遇到个人,瞪你一眼,是过去世中的恶缘,你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化解了。若你也瞪他一眼,就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啊。若路遇人向你笑,那是过去世中的善缘。 发菩提心 一向专念(定弘法师主讲)第2集菩提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即深信、切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度众生。菩提心是往生的正因。菩提心一发,就象太阳当空,黑暗尽消。2006年9月27日,在香港正式拜净空法师为师。放下一点,看破一点。2011年7月15日在香港圆明寺由畅怀长老剃度出家。放下情执,并不是放下感情,只是不执着于感情。佛法里面的自信,是相信自己是佛。

jzq 发表于 2017-4-26 11:01:22

姜旦泉《素简近学》节录:

2014/5/3发菩提心 一向专念(定弘法师主讲)第3、4、5集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念佛重恩,念父母恩,念师长恩,念施主恩,念众生恩,念生死苦,尊重已灵,忏悔业障,求生净土,令正法久住。地狱门前僧道多,出家这条路不好走啊,你如果不能成就往生,是要堕地狱的。我姥姥往生后梦中约见透露信息。我学摧眠术,看到前六世中,有二世是出家人,而且都是跟着净空上师。有一位能通灵的老师跟观音菩萨沟通,说我跟师父已经十世了。真忏悔是身口意不再造。恢复寺院教育,讲经弘法。寺院本来就是搞教育,不是搞经忏佛事。 发菩提心,一心专念,是无量寿经的纲领。闻我名号,不是闻闻“阿弥陀佛”一句,是指明白无量寿经(把无量寿经听懂)。你只要真正把名号功德(无量寿经)搞清楚了,你决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比回老家还容易。乃至十念,至心信乐,这个十念不仅限于临终。平常的十念,只要至心信乐也能往生。弘法这条路非常艰难,黄念祖老居士说他文革期间受的苦,若是分成八分,让一个人承担一分,这八个人都会死。我向师父合掌表示:无论多么艰难,我都要走下去。发菩提心还要分清正邪、真伪、大小、圆偏。要发正真大圆的菩提心才能往生。发心后,还要有缘,才能度众生。没有缘度别人,只有先往生了。原来成佛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众生度尽,就是念灭。 佛号的功德不可思议。无量无边。念一佛功德,应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佛号叫万德洪名。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梦景非真非假、非有非无。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有多远?一念之隔。从有念到无念,不知不觉,暗合道妙,巧入无生。念佛时,要把自己和阿弥陀佛合二为一,佛中有我,我中有佛。极乐世界是身土无二。有事就找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把自己全交给阿弥陀佛,则事事无碍。要有自信。哪怕自己业障深重,只要会转念,敢于承担,你这个身就是阿弥陀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以念佛法门是极利极顿的法门。一向专念,上至尽形寿,下至十念。在日本讲经时,适逢地震,作临终十念,真正的一心专念。我们每次念佛都要如此作临终念,在危难的时刻就能提起佛号。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欲修身,读《素简近学》; 欲齐家,读《中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