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q 发表于 2018-7-19 09:51:59

2014/8/26上海电视台报道视频:湖南发现100多人轮回转世,震惊!
2014/8/26093094章嘉大师劝我密教一定从显教下手。我当时不以为然,20年后,当我讲《华严经》时,才真正重视净土。宇宙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我从哪里来?只有大乘佛教讲得清楚。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个自己。无逼恼心,为悲心。身心安静生智慧,身心不安生烦恼。无缘慈悲,即无条件慈悲。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无执着心。无执着,要智慧。没有智慧不行。智慧从清净心而来。六道轮回就是从执着来的。放下执着得清净心,就脱离六道。放下分别得平等心,就超越四圣法界。093念佛十种心----出《大宝积经》:弥勒菩萨白佛言:如佛所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德利益,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彼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也。一、无损害心。二、无逼恼心。三、乐守护心。四、无执着心。五、起净意心。六、无忘失心。七、无下劣心。八、生决定心。九、无杂染心。十、起随念心。六祖能大师之弟子永嘉大师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孔子说自己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释迦牟尼佛说,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全是古佛所说,自己没有加一个字。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老师都要他创新,怎么得了啊!你学了一辈子佛,还把身体当我自己,你没入门啊。我是自性,身体是衣服啊。不能忘了自己,而看重衣服。
    佛教我们,凡是带不去的都不要放在心上。有,很好,没有,也很好,根本不在意,你的心才清净。自性里面圆满的智慧就是一切种智。一切智就是根本智,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万法皆空。“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jzq 发表于 2018-7-26 09:48:53

2014/8/27094095平等才能和睦相处。佛教化众生,才说果,再讲因。和平,和是果,平是因。化解冲突的基础是平等。中国东北刘素云居士,五十五岁开始学佛,一部无量寿经,一门深入,十年成功了。一经通,一切经通。现在好多地方请她讲经,不管什么经,她一看就能讲。我五十二年讲经,不间断,才有今天这一点成就。一般标有版权的书我不看,量小,写得出什么好书?量大福大,智慧也大。量小福小,智慧也小。教之道,贵以专。此十种心只要有一种做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就具足。如果十种心都做到,决定往生,决定见佛。本经前面三十一品,阿难尊者当机,末后三十二品到四十八品,弥勒菩萨当机。当机是代表适合哪一类的根机来修学这个法门。一个增劫和一个减劫,叫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成、住、坏、空)为一个大劫。贤劫是现前这个大劫的名称。目前是住劫。何谓贤?是因为这个大劫有一千尊佛出现在这个世间。释迦牟尼佛是第四,下面第五就是弥勒菩萨。上品十善,加一天十万声佛号决定往生。因为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聚会的地方。到极乐世界是活着去的。娑婆此翻忍。其土众生安于十恶,不肯出离。居民苦,佛菩萨来此度众生也很苦。成佛的经有三部:华严、法华、梵网。而祖师大德把这部经判在三经之上。

jzq 发表于 2018-8-2 10:49:13

2014/8/28095096德遵普贤第二。十六位菩萨都是等觉菩萨,全是在家菩萨。普贤之德是《华严经》十大愿王。一微尘里面有圆满的信息。礼敬诸佛,有情无情无量无边。前面出家菩萨只说了三位,这里在家菩萨说了十六位,说明此法主要适合在家修行。    此等大士,外现凡相,内深达正道,居家名为正士。十六表圆满,其实肯定不止十六。善守,即贤护,贤善守护。人间天上的五福:富、贵、多子多孙、好德好善、善终。这是福德,并不是功德。功德是修行,修戒定慧。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所以要福慧双修。中国传统文化就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其核心就是爱。佛说慈悲,不说爱,因为爱里面有情执,慈悲没有情执。现在人多心浮气躁,主要是电磁波带来的。中国老祖宗带给我们最大的恩惠是发明了文字。中国文字是智慧的符号。善思惟菩萨,是他方世界来的,应托来到此土,化生阿阇世王宫内。后面的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化菩萨都是他世界来的。这些是应身来的。是来投胎的。下面四位:光英、香象、智上、寂根菩萨是他方世界来化身的。其他菩萨未提起来历,想必也是他方所来。

jzq 发表于 2018-8-9 09:49:00

2014/8/29096097十方大士来此学法,表此法殊胜。佛在《遗教经》上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佛经的正说:转烦恼为菩提。法藏比丘在因地修了五劫,五劫思维,极乐世界被他想成功了。同样一个道理,你坚持想自己清净、健康、成佛,也一定能成功。观无住,空无,表一切实无可得。人不能心浮气躁,要像大象一样,不紧不慢、四平八稳,行住都在定中。定能生慧。有智慧了就不担心会上当。光英表光明英发。宝幢,智幢。表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097--8寂根,寂灭境智,诸根清净。无始无明。无始,没有开始。此二字意义无穷。      信慧,信心智慧,永断疑网。听经,常常听,不断听,总有一天你会豁然大悟,永断疑网。世出世法一生的成就,第一个是信心。我开始学佛也信心不足,半信半疑,但我信老师。人身难得佛难值。愿慧,大愿大慧。

jzq 发表于 2018-8-16 10:06:42

2014/8/30097098香象菩萨乃东方阿—佛国菩萨。身出香风,愿力无边。宝英,弥陀愿海乃无量功德妙宝。中住,安住中道,不落二边。在现前不执着分别妄想,就是中道。念佛即是持戒,念佛人不需要再去学戒律了。叫道共戒、定共戒。持戒即制行。解脱,灭除结缚。一生不跟任何人结怨。情执,爱情,即绑缚。同样一场灾难,同一个时间死,但不同的人去的地方不一样啊。修福最好不要享福,福报是可以带去的。有福要给别人去享。人总是多受一点苦难好,警觉性就高,就不会贪恋这个世界。四大菩萨代表修德,释迦牟尼佛代表性德。我们朝山,朝什么山?我们把四大菩萨的孝亲尊师、慈悲济世、智慧、真干真正做到了,就全朝到了。你要不懂,到四山去拜菩萨,头磕破了也枉然。普贤行愿是所有菩萨必须修学的科目。经上讲诸佛是从相上、事上讲的,讲如来是从性上、理上讲的。这个人的心行跟十善相应,就称赞;若其心行跟十恶相应,只对他礼敬、供养,但不称赞。宗教里面,佛教是钱最多的。因为佛教讲究布施,布施就得财。西施就是范蠡的妻子。做生意,聚财布施,三散三聚。是中国传统的财神。欲知世上刀兵劫,除非众生不吃肉。吃肉,动物被杀的时候多可怜啊,它无力反抗,内心的怨恨永远不能化解。清净比丘不踏生草。业障就是漏洞,忏悔业障就是补漏洞。发露忏悔,后不再造,才叫真忏悔。梵语叫忏摩,其正在意义是不二过。业障消除,功德才能累积。我们得人生的好处,就是能够忏悔业障、断恶修善、积功累德。

jzq 发表于 2018-8-16 10:06:42

2014/8/30097098香象菩萨乃东方阿—佛国菩萨。身出香风,愿力无边。宝英,弥陀愿海乃无量功德妙宝。中住,安住中道,不落二边。在现前不执着分别妄想,就是中道。念佛即是持戒,念佛人不需要再去学戒律了。叫道共戒、定共戒。持戒即制行。解脱,灭除结缚。一生不跟任何人结怨。情执,爱情,即绑缚。同样一场灾难,同一个时间死,但不同的人去的地方不一样啊。修福最好不要享福,福报是可以带去的。有福要给别人去享。人总是多受一点苦难好,警觉性就高,就不会贪恋这个世界。四大菩萨代表修德,释迦牟尼佛代表性德。我们朝山,朝什么山?我们把四大菩萨的孝亲尊师、慈悲济世、智慧、真干真正做到了,就全朝到了。你要不懂,到四山去拜菩萨,头磕破了也枉然。普贤行愿是所有菩萨必须修学的科目。经上讲诸佛是从相上、事上讲的,讲如来是从性上、理上讲的。这个人的心行跟十善相应,就称赞;若其心行跟十恶相应,只对他礼敬、供养,但不称赞。宗教里面,佛教是钱最多的。因为佛教讲究布施,布施就得财。西施就是范蠡的妻子。做生意,聚财布施,三散三聚。是中国传统的财神。欲知世上刀兵劫,除非众生不吃肉。吃肉,动物被杀的时候多可怜啊,它无力反抗,内心的怨恨永远不能化解。清净比丘不踏生草。业障就是漏洞,忏悔业障就是补漏洞。发露忏悔,后不再造,才叫真忏悔。梵语叫忏摩,其正在意义是不二过。业障消除,功德才能累积。我们得人生的好处,就是能够忏悔业障、断恶修善、积功累德。

jzq 发表于 2018-8-30 10:32:53

2014/8/31098099 100随喜功德,破除嫉妒傲慢,嫉妒傲慢是大烦恼。随喜功德跟当事人的功德一样大,有时还超过,占的便宜很多啊。释迦牟尼佛介绍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一样的功德啊。请转法轮,就是请法师讲经教学,这个功德大了。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永远不要中断学习佛法。真正学《无量寿经》十年不间断,你没有大彻大悟你也有大悟。恒顺众生,于人无争,于事无求。跟一切众生结善缘。有善根的劝他学佛,没有善根的随他去吧。普皆回向,含容空有,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回向给十法界一切有情众生、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自然现象。“如上十愿,愿愿皆曰:我此大愿,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自性法尔如是。经有四种,教理行果。学佛有四种:信解行证。古人教子女,积功累德给子孙,世间一切财富不要给他,他的儿孙是好儿孙,祖宗的德行保佑他。唯此愿王,不相舍离,是你带得走的。佛法自始至终把智慧摆在第一位,有智哪有没财的道理?有财未必有智,有智一定有财。《清凉疏》云:果无不穷曰普,不舍因门曰贤。位后普贤,证得妙觉位后,倒驾慈航,从果向因,便于度众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和普贤十愿完全相应。净宗学会的五个科目:净业三福、六和敬、戒定慧三学、六波罗蜜、普贤十愿。有庙无道,不能兴教。四摄法是接引众生的手段: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贤首国师四德: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众生无边誓愿度。度,帮助、协助、成就其也。众生、佛、心是三而一。心是本体。这一愿是总目标,是度他,后边三愿都是自度。佛家讲愿,俗称志,常常连起来就叫“志愿”。愿以导行,行以满愿。读经是修定的方法之一,读经时绝对不要想其意思,只管读,把妄念打掉。读《无量寿经》一遍,一般1.5---2个小时,这一遍下来,开始有一二十个妄念是正常的,三至五年后,就可以只一至三个妄念了。安住一切功德法中,一切功德法指佛果之无尽功德。施物名功,归己曰德。随顺性德,就是功;违背性德,就是造孽。法,梵云达磨,通于一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它是无常的,它不能永恒存在。圣贤教诲带给社会是安住,平安和谐。科学带给我们的是社会动乱。

jzq 发表于 2018-9-6 09:00:27

2014/9/1101安住一切者,《会疏》云:安住者,不动义。德成不退,故曰安住。无德不具,故云一切。安住一切比什么都重要。真正修行,一天吃一餐就行了。李炳南居士三十几岁就日中一餐,不需人照顾,直到九十五岁才接受人照顾,九十七岁走的。游步十方,行权方便。舍利弗智慧第一,其心如鼓,内中空空,大叩大鸣,小叩小鸣,不叩不鸣。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是《华严经》上的。一部《华严经》就讲这八个字。事一心不乱还是菩萨,理一心不乱就是入佛法藏。

jzq 发表于 2018-9-13 10:01:47

2014/9/6102究竟彼岸。究竟者,至极之义。彼岸就是回归自性。以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生死是六道,涅槃是不生不灭。阿罗汉没有般若智慧,菩萨才有。不清净就不可能有平等。弥勒菩萨在兜率天,修知足,兜率,即知足。在佛法里,只要有土地,就有人居。只要每天读诵佛经,每天就会得到佛菩萨加持。吃亏是福。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是自性的德号。阿弥陀佛是梵语,意思是无量觉。深信因果,读诵大乘,自利利他,自他不二。从初发心,到十信位的菩萨都叫权教菩萨,即还没见性的菩萨,不菩萨。明心见性叫大菩萨。我知道多少,就讲多少,跟大众分享,劝别人就是劝自己。

jzq 发表于 2018-9-20 09:58:17

2014/9/7102103菩萨度生须有方便,最胜方便是教人念佛。六祖惠能大师讲的二十个字: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本无生灭,本无动摇,能生万法。”展开来,就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世,时间;界,空间。等觉的第一个意思:等觉是菩萨之极位,其上就是妙觉,妙觉是佛的果位。真正学佛就是学放下。
菩萨有五十一个位次:从下往上依次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等觉的第二个意思:佛果,诸佛如来就是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除十信),都可以称为等觉,这四十一个阶级,不能说它有(因没分别),也不能说它没有(因有无明习气)。今乃虎子生日,为其在网上请文殊普贤二尊佛相,祈愿虎子平安健康、智慧通达、万事如意!唐朝法照禅师朝五台山,见到文殊菩萨道场,叫大圣竹林寺。见到非常欢喜,听文殊菩萨讲经,听完后向文殊菩萨请教,现在这个世间,人的根性迟钝,修什么法门能成就?文殊菩萨教他念佛法门,即他听传的五会念佛。但以后失传了。他离开大圣竹林寺时,沿途作记号,作了两个记号回头一看,这寺不见了。兜率,即妙足、知足、喜足,乃欲界中第四天。中国人一般讲天,是指第二层天,忉利天,忉利天王叫玉皇大帝。

jzq 发表于 2018-9-27 10:24:38

2014/9/10104佛菩萨降王宫,托胎,出生。一般人叫投胎,儿女找父母投胎一定是有缘的,这个缘有四种: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摩耶夫人是释迦牟尼佛的母亲。她看到补处菩萨从兜率下降,乘六牙白象,从右胁入胎,如处琉璃。生时,从右胁出,生已,即周行七步。这个周指四方四方四维上下十方。人来这个世间做什么?人生酬业。一生全是命,半点不由人。所有一切遭遇都是过去世的业因在现前的果报。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父母教小孩尊师重道。若找不到好老师,就做古人的私淑弟子,即向古人的书学。我现在一天吃一餐,中午吃一餐后,晚上只喝一点水。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学佛不是求人天福报,是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人间很可贵,可贵的是什么?好修行。一定要觉悟,一定放下。要认真努力修学净宗,来生到时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那你就完全正确,这一生真的没有白来。佛说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字就是十善业,我们能把十善业做到,就是经上称的“善男子善女人。”    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陀所在之处。什么灾难都有方法化解,关键看你信不信。中峰禅师说: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极乐即是此方,此方即是净土。量子力学证明: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即是一体。法界缘起,自性清净圆明体。宇宙空间万事万物都是从自性真心变现出来的。宇宙跟我们自己有三种特性: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佛法无边,真的无边!

jzq 发表于 2018-10-11 09:57:18

2014/9/13105106以定慧力,降伏魔怨。魔,梵语魔罗,义为障碍、杀者、恶者。常行放逸,断慧命故。魔类有四:一、烦恼魔,谓贪瞋痴等,能害善法。中途退心。佛教我们断贪心,既要断贪世间的财色名食睡,还要断贪佛菩萨正法。把最严重的先断掉。对坏习惯,要防微杜渐。心浮气躁的人没办法修道,佛菩萨也没法教。老实、稳重的人好教。二、阴魔,五阴,即色受想行识。三、死魔。生死可以自己作主宰,袁了凡先生命中五十三岁,因做善事,活到七十四,多活二十一岁。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现在八十七岁了,多活了四十二年。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缺乏。寿命是用来提升自己的境界的,不是用来享受的,不然就枉活了。四、天魔,外面境界。前三种都是本身的。天魔是外在的,财色名食睡。天魔表面是乐,实际是苦,甚至是灾难。小乘声闻缘觉的定有出有入,大乘菩萨的定没出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智慧、德能、相好,也就是具足一切法。为什么?这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105正觉者,如来之实智。故成佛曰成正觉。最正觉者,崇显佛觉之无上圆满究竟。古大德把自性比作金,把万法比作金器。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显隐随缘,缘就是业。一切境界随缘而现,随一切众生的缘。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现在的人比饿鬼还苦,人心失掉了。什么是人心?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宗教教育是世间人所必需,你有这个,你就有幸福,就有美满,就有和谐,就有和平。得理一心不乱就是成佛,事一心不乱是成阿罗汉。天人归仰,请转法轮。      修行证个最小的果位,须陀洹,就不会再随三恶道了。须陀洹在天上人间顶多七次往返,就超越六道了。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之后,世人凡夫不知,净居天人知道了,赶快下来,应化成人,向世尊请法。否则,若无人请法,佛便灭度了。

jzq 发表于 2018-10-19 11:06:39

2014/9/14106107 108请佛住世,功德极大。如果你要享受人间福报,你就是人间帝王的福报。且世袭千年。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大树下坐了五十七天,一句话不说。世间人迷惑颠倒、无知无识,没人请法。玉帝、大梵天王及净居天人看到了。净居天人来请法,释迦牟尼佛默然接受。到鹿野苑,教化五比丘。演说佛之教法,称为转法轮。转,即教、传。天人有神通,不需要交通工具。转轮圣王还是人道,没有办法突破时空维次,他一定要交通工具,飞碟。历代帝王都皈依三宝,没有不认真学习的。不认真学习就是末代帝王。法表规则、原理。轮表圆满,空有不二。常以法音,觉诸世间。法音,即教、理、行、证。世间者,三界也。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尊佛的教区:一个大千世界,即十亿个银河系。破烦恼城。烦恼者,贪瞋痴慢疑及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天台宗将烦恼分为三大类:见思、尘沙、无明,即三惑。《华严经》分别叫此三惑为执着、分别、妄想。四土: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凡圣同居土。烦恼城,比喻烦恼很坚固,如城堡,不容易放下。坏诸欲堑。爱欲之心,深而难越,故说为堑,教断令坏。爱欲是诸苦之本。古时候,读书的目标是圣贤,不是功名宝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圣贤人事业是什么?教书。教书是从前最受崇敬的事业,其次是医生。教师给人慧命,医生救人生命。而且一般是义务的,学生及病人供养随意。古人祭天地、山川、鬼神,报恩啊。遵守古人教诲决定正确。佛教“我”的意思有二个:主宰、自在。即自性。法身是真我。遍法界虚空界就是法身,所有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不生不灭。锡杖是出去托钵时防身、给信号的。空慧能除垢污。无相无不相。空不是无,空是不空之空,它能现相,这叫无漏明,明是智慧,无漏是无烦恼,漏是烦恼的代名词。迷垢统统没有了,真智慧现前,叫清白,即清净。眼耳鼻舌身意是里面的染污,色声香味触法是外面的染污。调众生,宣妙理。调,即调和,和为贵。老祖宗佛菩萨教我们忍让,里面有无穷的乐趣。开始是忍让,以后就是乐让。把事理看透了,得出一个结论: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妙理是什么?实相之理体,就是自性。吃亏是福。肯吃亏的人有福。   中庸之道。朱熹的《四书》,《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孟子》是表演。

jzq 发表于 2018-11-1 10:09:54

2014/9/15108109真正能保佑你的是表法,你一看到佛菩萨形象就想到我应该学些什么。大千世界七宝供养都比不上四句偈为人演说。表演给别人看,其功德超过大千世界七宝的供养,比造寺庙塑金身的功德大多了。你盖一千座寺院,不如培养一个讲经法师。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韩馆长照顾我三十年,没有她的照顾,大概我就还俗了。有庙无道,不能兴教。财布施修福德。财愈施愈多,不能够积,积财丧道。所以财叫通货,像流水一样,要流通,这里去了,那里就来。这里不去,那里也来不了。福田者,供养如来,所施虽少,获福宏多。要想学讲经,先把儒释道这三个根一年完成,把根扎好,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一定要做到,这是以戒为师。你这个做不到没用处,假的,纵然有学问,没有德行,你不能为人师。根扎好了,学一部经,专攻三年,就能讲,先对内讲,对家里面同参道友讲。十年以后再对外,个个都能成功。古时教育,是先教做人,再教做事。现在人,会做事,不会做人。不偷盗,绝对不能有占人便宜的念头。古时,宝贵人家的佣人,在雇主家道衰落时,也不离开,照顾到底。这就是义。现在的人见利忘义或根本就没义,一切朝钱看。一场灾难,好人歹人都死了,这是共业。同样是死,但不同的人去的地方不一样啊。越学佛,欲望越下降。慢慢就降到和释迦牟尼佛一样,没有欲望。快乐无比。内财布放(出力)比外财布施(出钱)的果报要大要多。诸佛度生,因病与药。现在信教的人日益减少,社会崇尚利欲,许多宗教人士也被利欲吞噬。    一般人修福不容易,在老人院当员工修福就很容易啊。学佛的人照顾老人肯定往生,信仰宗教的肯定上天堂,无信仰的肯定得福报啊。办老人院是无上福田的事业。照顾老人,不能仅仅只照顾老人吃饭穿衣,要从心里给老人以精神上的照顾。

jzq 发表于 2018-11-8 10:37:20

2014/9/18109老人院是福田,孝敬老人就是种福。一、苦苦,生老病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二、坏苦,欲界天、色界天人死时显现的苦。三、行苦,无色界迁流。八万大劫定功,失掉定功时有烦恼。生天不能解决生死问题。只有生极乐世界才能真的了生死。人谦虚之德非常重要。1092014/9/20110    三有之苦,即三界生死,故云三苦。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即六道。三有之苦,就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 110—12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欲修身,读《素简近学》; 欲齐家,读《中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