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q 发表于 2017-4-30 21:43:44

今天《弟子规》修学的思考题:1、如何理解“用人物,须明求”和“借人物,及时还”?明朝的郑濂为我们做出了什么榜样?2、《人民日报》发表的《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强调了什么?请填空:教育树状图中,( )教育是根,()教育是干,()教育是枝,(   )教育是叶,(    )是果。
2017/4/30    上次讲座的思考题交流。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要切记不能先拿了别人的东西,然后再说借。应该先请借,对方答应了,才可以拿用。若没有经过同意,就拿别人的东西,就是偷盗。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借人东西,要人家主动拿给你才好,不能自己把人家的东西拿起了再说借。借人家物品,一定要有信用。尤其,借钱,要及时归还。否则,你的人品就让人打了很大的折扣。明朝的郑濂找人借书,说十天还,到期时刚好下大雪,主人以为他不会来了,他还是冒雪还书,主人很感动,说今后,家里所有的书都借给他读。而现在呢?借钱的后来成了老弟,而欠钱的反而成了老大!【我曾经借给几个同学同事钱,有四五年不还的,有长达三十几年至今也没想起来还的,我记得,但都从未去要。】有的曾经因为几千元不还,引起伤人丧命的。今天我们就要结束《弟子规》第三部分“谨”的修学,结束之前,给大家分享一下今天在朋友圈看到的一则消息,说《人民日报》发表的,《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我非常赞同。推荐给大家:(作者:马振翼)http://mp.weixin.qq.com/s/JN0gdKfrjnKh2UzW7nt_QQ大家对教育不满,主要体现在哪里?无非是孩子们出了问题,即现在的学生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动辄离家出走,或者轻生;只知道做题,创造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太自私,团结协作能力不足,等等。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做人的问题。作者绘了一幅孩子教育树状图:家长教育是根,家庭教育是干,学校教育是枝,社会教育是叶,孩子成就是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但目前中国家长在这方面是严重缺失的。家教是什么?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别人、基本的规矩等等,其实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但遗憾的是,家长们对此几乎没有太多的重视,更谈不上正确的教育理念、人才观念。一谈到家教,就变成了花钱请老师教文化课,而不是家长的身体力行。中国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不惜砸锅卖铁,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付出。更有甚者,一些权贵和富有人群,用金钱换责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花巨资让孩子一个人出国留学,表面上为孩子做出贡献,实则是不负责任。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我们经常是指责学校、社会,而不是反思自己。当我们控诉应试教育的时候,我们是否反思自己也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是否逼迫孩子报了很多的辅导班?当我们指责社会无序时,我们是否给孩子做出了表率?如果不是从事专门研究工作,那么,在学校学的知识大部分都会遗忘,但是,协作、感恩、创造力、想象力、忍耐力、反省能力等等,最终会沉淀下来,而在这些教育方面,家长可以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美国的教育制度与理念并不完美,在美国,因为教育理念原因,家长不满意,有大约260万学生是在家上学的。在美国前10名大学中,有7%来自此类学生。家长们在以自己的力量去做调整,修正对美国教育的不满。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制度与理念是完美的,美国也同样。大家觉得,中国教育目前问题很多,政府、社会舆论都在反省、检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中国专家动辄讲美国教育如何如何好。的确,美国的教育在理念上、方法上,都有其先进的东西,有值得汲取的地方,但是,我觉得,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同时,中国家长应当首先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教育改革,首先应当从改变家长入手,让家长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成才。从世界角度来说,对于培养一个优秀的人,理念、做法其实没有本质的差别,比如付出,比如严格的规范与要求,待人友善、懂得感恩等等。因此,我们不需要动辄讲美国,而是应当先把本民族优秀的教育观念继承下来,把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发扬光大。家长到位,正确的理念到位,中国的教育问题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所以,我们认为爵伦艺术学校建家长群、、建智慧父母学习群,是一件非常具有前瞻性、功德巨大的好事!

jzq 发表于 2017-5-10 09:15:12

2014/5/4第5集一向专念,一向就是一个方向(西方),专念就是专门念阿弥陀佛名号。搞工作很忙,并不妨碍念佛,在忙工作的时候,心里有佛就行。就象回老家前忙于处理各种事物(处理好了好启程),这个处理过程中,没有忘记回家这事,回家始终在心头,或者说忙这些事就是为了回家。如果人没有真正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愿,即使念佛功夫成片,也不能往生。 如何念佛?各人有各人的修持方法。数珠、不数珠、十念法等。十念法:三三四的念法很自在。三个清清楚楚:口、听、数。师父上人提倡一天念九次十念。身体有病,不要急,这也是消业障。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一定能来。蕅益大师说:若你真能念佛,你就是大布施,大持戒,大忍辱,大精进,大禅定,大智慧。都摄六根和净念相断是互为因果。如果你发不起菩提心,怎么办?你就听《净土大经解演义》,听明白了,自然就会发了。听经打瞌睡怎么办?边听边拜佛。有悟处,也不必太执着,不必有悟了就去记录。有同修说我讲经提高很快,那就得益于两年来我放下一切,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专修无量寿经。我业障深重,老是忏悔,在佛面前说决不再犯,但总是又容易犯。问师父这怎么办?师父说:(只要肯回头)你这就是真干。显示出佛的大慈大悲,像母亲一样总是不会放弃他的孩子。我当时眼泪都出来了。不论你多大的业障,只要你至心信乐,一点不怀疑,你临终正念时,心不颠倒,你再大的业障就如同是一片雪花飘落到炼钢的大溶炉上,还没落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一心不乱,就是信愿不乱、信愿不丢。如果一生中,你能有七天一心不乱念佛,你一定会临终往生。【我试了下,确实三三四“十念法”很管用】

jzq 发表于 2017-6-5 10:04:50

2014/5/20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佛教认识清楚,你就真学到东西。它是教育,非常好的教育,世出世间教育它是最圆融的、最究竟的。儒家的教育只讲教学的一部分,如果用大乘佛法来说,儒家教育是人天这部分,人天以上的它不讲,人天以下的也不讲。道家是六道轮回的教育,它讲到天道,它也讲到地狱,范围比儒家广,但是它没有出六道。一般宗教跟道家差不多,都在这个范围。能够超越六道轮回,能够超越十法界,只有大乘佛教。小乘超过六道,不超过十法界,真正超越十法界的只有大乘,叫究竟圆满的教育。毕业就叫成佛,拿到最高的学位。所以佛陀是学位的名称,佛菩萨他不是神、不是仙,他是在佛教里面取得的学位,像我们现在在学校念书,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类似这些。你到某一个层次,就拿某个学位。

jzq 发表于 2017-6-8 10:52:37

2014/5/24《净土大经解演义》025祖师大德们都强调发菩提心的重要性。蕅益大师说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发菩提心有二:一是随事而发。疑是佛菩萨最大的障碍。要真信、真解。真行!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的一切言行表演都是为了度一切众生啊!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菩提心的根是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离开十善,你来世连人身都得不到。祠堂、孔庙、城隍庙是古时候三大教育场所。城隍庙依据《玉律宝抄》。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先学小乘,再学大乘。唐朝以后,中国以儒道代替小乘。以儒道为基础,再学大乘佛法,儒释道融为一体。

jzq 发表于 2017-7-7 11:27:47

2014/5/28027 028真正不起心不动念,就是见性。念经是为了收心摄心,念佛就得力。每天都当是最后一天,放下万缘,念佛最重要。劝人学佛最重要。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得三不退:位、行、念不退。西方净土有四种: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十方三世佛,同是一法身。

jzq 发表于 2017-7-15 10:51:00

2014/5/30028029心清净了,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是清净同居土。六信具足: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佛菩萨就会来。此凡圣同居土是秽土,和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不同在于:和圣暂同,圣难遇,圣希少,世间五欲六尘的快乐像吸毒,是短暂的刺激,带来的后患无穷。极乐世界只有正法,佛一个接一个主持正法,没有像法和末法。 凡是有生有灭的,都不是真的。灵性是真的,不生不灭。阿赖耶,是神识,世间人叫灵性灵魂。

jzq 发表于 2017-7-21 09:35:15

2014/6/2029030不觉不能超越六道,觉悟了就能超越六道。有见惑和思惑的觉悟不是正觉。自性里面没有的赶快放下,放下就正觉了。见思烦恼断了,还有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是分别产生的。思是第六意识。向内可以缘到阿赖耶,向外能够缘到虚空法界,但是它缘不到自性。法身佛所居处为常寂光土。实报土里有相,常寂光土里没有相。自性没有大小先后,即没有时空维次。

jzq 发表于 2017-7-28 09:25:02

2014/6/6030清净心得正觉。平等心得无上正等正觉。常寂光三德。常即法身德。寂即解脱德。光即般若德。真性是本性,妄心是习性。黄念祖老居士的解引用了193部经。学佛一事无成就是罪业,因为你没有做个好样子给社会看,破坏了佛法形象。法身佛住常寂光土,法身菩萨住实报庄严土。
2014/6/7阅读031032看视频033轮回心造轮回业。轮回心的核心就是我执。密宗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唵是身体的意思,嘛呢是莲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合起来就是“身心保持像莲花一样”。佛教和其它教不同,佛教首先是信自己。他教首先是信神(主)。念经是为了搞明白极乐世界,搞明白了,完全相信,可以不念少念,念佛是主课。释尊劝他的父王,唯劝念佛。念佛三昧是三昧之王,开智慧啊。三昧是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生成佛。四种念佛: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都摄六根,就是放下万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是你的心收回了。往生是活着去的。

jzq 发表于 2017-8-11 10:33:58

2014/6/22【五月初五开始以素为主(中晚餐吃素,只是早餐还吃一个鸡蛋),至今已二十天,感觉挺好,身体瘦了4斤(净体重从130降至126)。】《净土大经解演义》035036P37一心不乱,不容易做到。但只要念到功夫成片,临终时,经阿弥陀佛光一注照,立刻就提升到一心不乱。很多科学家和预言家在预言,其核心意思和大乘佛法很相似,那就是意念主宰一切。一切法从心想生。如刘素云居士,得了红班郎疮,强烈的救生欲望,一句阿弥陀佛,使她的病好了。得定(事一心不乱),才能往生。真正度众生,就是度自己。只有自己度了,给大家一个很好的样子,让大家信心十足,就是度众生。我相信刘居士生死自在。香港何东爵士的老太太,她的儿子媳妇都是基督徒,老太太往生的时候,全家人看到后,全家人都信佛了,并把家宅捐出修成“东莲觉苑”净宗学会就是古时候的莲社。决定不跟人结冤仇。能吃亏就吃亏,吃亏是福!信、愿、行是净宗学人的三个条件(资粮)。是心是佛,这颗心本来是佛。是心作佛,指修行成佛。印祖说一个念佛堂,最多二十人,不宜太多。因为人多事多障碍多,难得往生。现在这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没有安全感。心安才能办道。古代多数有成就者都是大德的待者。阿难是释迦牟尼佛的侍者,古德法师是莲池大师的侍者。长时间地接触大德,耳闻目睹,潜移默化。莲池大师说: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四十八万门,让与他人行。自己一门深入。谦卑之时,法嘉充满,快乐得很。贡高我慢带来的总是烦恼。

jzq 发表于 2017-8-18 10:25:14

2014/6/27037三辈往生,每辈又分三品,故为九品。大乘种性:习种性是破见思烦恼,放下分别是性种性。要想成佛,首先就是要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 2014/6/28037第三,是道种性。二边不住,中道不存。性种性住清净位,道种性住平等位。清净心,就是象池塘的水一样,永远保持风平浪静。顺境时不贪恋,逆境时不瞋眭。修行不能离开环境,人事环境里面修平等,物质环境里面修清净。每天的功课是提醒你,别忘记经教。工作及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是修行。第四,圣种性。摩诃萨,是大菩萨、圣人。菩萨是三贤位,摩诃萨是十地位,是圣。十住、十行、十回向是贤。第五,等觉性,等觉位。超越三贤十圣,是后补佛。第六,妙觉性,这是到了极处。妙极觉满。十地之前都在因位,称种。等觉妙觉在觉位。中辈上生,是小乘三果。小乘四果是上辈下生。传说中,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

jzq 发表于 2017-8-25 09:35:58

2014/6/29 037038三世诸佛,最重要的是未来佛。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同圆种智,一切佛菩萨共同证得的种智。意念化解肿瘤,二分四十秒。法没有一个法是定法,全是活的。都是因为念头在不断的变化。集体意识比什么力量都大。众人同时念佛消灾,真的力量不可思议,真的化解灾难。现代社会几乎没有善诱惑,大多都是恶诱惑。所以现在学恶容易学善难啊。所以我四十九年不看电视,不看报,只读佛经,讲经教学。038—36分风水家告诉我们:风水随着人心转——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境随心转,相由心生啊!三年闭关,念到功夫成片。把生死大事办妥了,你就生死自在了。

jzq 发表于 2017-9-1 09:20:52

2014/6/30 詹才芳将军素食,猪、牛、羊、鸡、鸭、鹅肉均不沾,为红军中有名之“斋公”。吴克华将军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宣布军区大院不准养鸡规定时,补充一条,曰:“詹才芳副司令员例外。他不吃肉,只吃鸡蛋。”将军常曰:“粗茶淡饭,百事可做;清心素食,万物不移。”“文革”中,詹才芳将军负责湖南省“三支两军”工作。1967年6月,周恩来总理问詹:“湖南还有没有干部可以出来工作?”詹答:“有两人,一个叫万达,一个叫华国锋。”总理问:“华国锋这个人怎么样?”詹答:“老实可靠。”总理问:“华国锋现在何处?”詹答:“‘湘江风雷’所握。”于是,将军依总理指示,亲往长沙夺之,并用专机护送至北京。华国锋由此得“解放”。后,詹才芳每入湘,华国锋必设素宴招待。038039古人常说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我花了二十几个也才坚信这个法门。对大乘信心难生的原因:业障太重,自以为是。礼忏是灭罪的最好方法。礼忏是什么?收心。我在忏云法师的茅棚住了五个月,茅棚里住五个人,我最小,三十岁,做义工,服务四位老法师。那时忏云法师规定我每天的功课是八百拜。主要是为了灭业障。净土法门的深妙,在于破尽一切戏论。盖因持名一法,乃至圆至顿无上法门。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把十二年所学的全放下,是放下所知障。他这一世示现成佛,是第八千次。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禅是接上上根人的啊,一般人修成不了。佛这样示现,是把禅宗的人都通过持名法门接到净土。无论哪个法门,方法不同,原则一样,全是修禅定啊,也就是要你放下。永明大师《宗镜录》,古德称之为《小藏经》唯有在稳重当中才能体会佛法,不能心浮气躁。什么是上上根人?心地清净的人就是,所以不能轻视阿公阿婆啊。善根是真信,福德是真干。殊不知净土在佛学中是上上大乘,超越《华严》《法华》啊!本性中有三宝:智慧、福德、相好。迷了本性,就生烦恼:执着(见思)、分别(尘沙)、妄想(无明)。佛教传到中国来,国人无比欢喜啊!他把我们的境界又提升了一步。古人重视教育。儒释道融为一体。佛法是教育,是孝悌的教育。

jzq 发表于 2017-9-8 09:58:04

2014/7/2039   040041
    劝进行者是教化众生。
    无论在什么境界,佛法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别人不能接受,我们独善其身;如果别人能接受佛法,我们兼善天下。
    我能把执着放下一些,也是上根。能信就是善根。
佛说:一部经通,一切经通。
讲经教学能救灾难。《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精华,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
般若无知,是根本智。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和无所不知是一不是二,无知是隐,无所不知是显。得随顺忍。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别教,是三界外菩萨所修学的法门。教、理、智、断、行、位、因、果八法,别异于前之藏、通二教;别异于后之圆教,所以叫做别教。
中国净宗的发源就在庐山。慧远法师住庐山东林寺创莲社。成为净宗首祖。
深圳黄忠昌居士,三十才出头,闭关三年,向小莉居士护关。两年十个月圆满,预知时至,念佛往生。闭关期间,每天一部无量寿经,佛号不断。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念,没丝毫压力。040—74分
灾难怎么起的?是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心念感应出来的。
真性不生不灭。
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100年。
现在的书店、图书馆的磁场非常不好,因为书的内容不好。好的经书就有好的磁场。所以房间放什么书,就有什么磁场。
执持名号,就四个字:阿弥陀佛!真的这一生要去极乐世界,就不讲客气话了。
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了,超越六道轮回;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破了,超越十法界。
超情离见。超越情执,就脱离六道;断离四见,就超越四圣法界。
一是自性,也叫法性。二是妄心。

jzq 发表于 2017-9-22 07:01:17

2014/7/5043释迦牟尼佛所说一切说,并无定法。根据不同根性的人说不同的法。发慈悲心,健康长寿,老而不衰。违背伦理道德的人,其住所风水就变坏。有问题,要反省,自己一定有不善的业力才导致问题。忏除业障,则通达无碍。细胞的更新全是受意念支配的,你想老的,就换老的细胞;你想年轻,细胞就换成年轻的。想到老,想到衰,想到要人侍候了,麻烦就来了。我天天只想到讲经教学,所以感觉身体比前年去年还好。藏教所摄。善才童子五十三参,对人对事,是实际的生活,从来没有批评,都是赞叹、感恩。释迦牟尼佛定中三七日讲华严,大乘知道,小乘不知道。这是一时。第二是阿含时。第三是方等时。本经三藏中属经藏,二藏中属菩萨藏,二教中属顿教。四教五教中属圆教。这是祖师大德们分的。释迦牟尼佛讲经时,实际上每部经里面都有经、律、论。若定讲得多,一般归经藏,戒讲得多归律藏,慧(讨论)讲得多归论藏。小乘不能超越十法界。佛法的中心是般若。此经蒙世尊多次宣说,故不限于一时。

jzq 发表于 2017-10-12 10:23:27

2014/7/10044判教有十二家,最著名的是天台和贤首。天台的四教,贤首宗的五教,都是后来祖师大德的发明。世尊当年并无此类划分。世尊说:法无定法。天台四教:藏、通、别、圆。贤首大师是华严宗第三代祖师。完成华严宗。把佛教分为:小乘、大乘始、大乘终、顿、圆教。念头一起,周遍法界。莲池大师: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门,饶与他人行。他只要一部《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度人须先度自己。度自己就是学放下。你能放下几成,是在极乐世界的品位不一样。只要你发菩提心,一心专念,你就能生极乐世界。十二家都同意顿渐二教。禅宗是顿教,禅宗之外的都是渐教。释迦牟尼佛表演的顿教,在菩提下顿悟,时三十岁。惠能二十四岁顿悟。从根性上看,我们比古人差远了。修行就是放下。渐顿之分,本经为顿教。且为顿中之顿,圆中之圆。开经偈是武则天作的。彭际清居士也说,此经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世味哪有法味浓。法喜充满,天天快乐。健康就是欢喜心带来的。圆顿根机难得。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欲修身,读《素简近学》; 欲齐家,读《中国家风》。